中科專題報導 產業文化 築巢贏家 生活時尚 中部嘻哈 綜合櫥窗
 


說古今
醫藥新知
養生館
搞創意
稀奇物
水果王
住民宿
宗教文化之旅
生機食
遊世界
職場加油站
新春特輯
特別報導
新科技
教育產業
這一行
保全業
中時會客室
點子王
宅配通
針砭錄
原民采風
體壇盛事
海外足跡
山林記
猜猜我是誰
做公益
點迷津
市政經緯
綠色產業
議會經緯
攝影賞析
民俗館
市政切片
兩岸觀潮
收藏家
地方采風
漂鳥記事薄
人氣部落格
對抗失業大作戰
數說台中
都會休閒
那年代
瘋單車
人物誌
他山之石
開運站
縣市政切片
科技人養生館
企業故事
綜合資訊
發燒話題
好書閱讀
目前位置  >  首頁 > 綜合櫥窗
 .工策會—2009台中名特精品獎甄選活動
 .你可以再「雞婆」一點
 .沖繩人情─友誼的花火大會
 .中醫有分科別找錯醫師
 .高速鐵路與捷運如何接軌?
 .「台中市精密機械創新科技園區」建設有成
 .劉康煜聊不完的重車經

   上一頁  共 ( 810 ) 筆 / 第 ( 100 ) 頁 / 共  ( 100 ) 頁  下一頁    

荷蘭統治期間就台灣興建城池,而到目前為止,在台北、新竹、台南、高雄左營,甚至於屏東的恆春,都還保有部份的城門及城牆,但台中市是否有城池呢?答案是有的,可是目前早已飛灰煙滅,僅存台中公園內的北門樓遺址而已。

■文.圖/林良哲



台中市的開發早從1710年(清康熙49年),擔任北路營參將的清軍將官張國入墾台中盆地,開墾的漢人在現今南屯一帶形成名為「犁頭店」的村落,之後前來台灣平定「朱一貴事件」的提督藍廷珍也趁機入墾台中盆地,即在中區一帶形成名為「大墩」的村落,2人的墾區被稱為「藍張興莊」,其範圍約是現今台中市的中區、北區、西區到南屯區及西屯區一帶。

首任巡撫劉銘傳建台灣省城

1720年之後,漢人移民陸續前來,形成聚落與村莊,而原住民則逐漸退出台中盆地,在1820年左右陸續遷移到南投埔里盆地,到了1836年,台中盆地內即有犁頭店街、大墩街及四張犁街等3個街市,以及40多個小村莊。

1850年左右,在台中盆地西側筏子溪旁有一個也被稱為「大墩」的土丘,因交通之便而興起街市,為了區隔起見,即將原本的「大墩街」改稱為「東大墩街」,而筏子溪旁者則稱為「西大墩街」。

清代的「東大墩街」主要街道分為頂、中街、下街。頂街舊址在現在的光復國小一帶,中街為米店和雜貨店集中的地方,也是商業最鼎盛的市中心區,下街有轎店、蔬菜、鮮魚的露天市場等。位於頂街北方的「則成為墓地所在,也是「東大墩街」的最高據點。

1887年台灣建省,首任巡撫劉銘傳以「東大墩街」及「橋仔頭庄」為省會所在,在1889年動工興建城池,稱為「台灣省城」,但此計畫尚未完成時,即因劉銘傳調任而暫停,新任的台灣巡撫邵友濂上奏指稱當地相當荒涼,人口稀少且興建省城經費高昂,因此將省會遷往台北,遂停止此一興建省城計劃,因此省城僅完成8個城門及少數的城牆而已,並未全數完工。

如今只保留下一座北門樓

1895年日本佔領台灣之後,在此地成立了「台灣民政支部」,隔年又改稱為「台中縣」,日本政府有意將台中市規劃為「棋盤狀」都市,其中並建議在新都市中興建公園、圖書館及博物館等現代設備,因此將「台灣省城」全數拆除,只保留下一座北門樓,並遷移到台中公園內,做為紀念物。

其實在1889年動工興建「台灣省城」不但未完工,且當時台中市的人口僅有1000多戶,根本無法與台北、新竹、台南等大都市相比,甚至在人口上還比彰化、鹿港要少上許多,只能說是一個小街市而已,因此日本政府直接將省城拆除,重新規劃街道,讓台中市不用受制於清代的城池結構規劃,這也讓台中市人口在一個世紀中增加100多倍,成為台灣第三大都市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