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專題報導 產業文化 築巢贏家 生活時尚 中部嘻哈 綜合櫥窗
 


智慧城市專題報導
大聲說出中科最精彩的
科學園區專題報導
中科觀點
中科主播台
大肚山傳奇
封面故事
中科專題報導
專題報導
中科臉譜
中科快遞
中科繽紛
目前位置  >  首頁 > 中科報導
 .補助項目何其多,企業阿斗扶起來了沒?
 .這段昆蟲相擁入眠的日子啊!
 .台灣利得生技鑽研牛樟芝
 .上天賜給台灣的珍寶「牛樟芝」
 .台灣玻璃的世界之窗
 .「台灣玻璃館」四面亮麗、八方驚奇
 .玻璃先修班

   上一頁  共 ( 547 ) 筆 / 第 ( 51 ) 頁 / 共  ( 60 ) 頁  下一頁    


過了中元普渡,南部的眼龍幾乎都採收殆盡,中部山區的龍眼卻仍值盛產期,但市場買氣早已直線下滑,迫使農民不得不賤價出售,根本入不敷出。不過,龍眼產量占南投一半的中寮鄉龍眼林,卻幸運地擺脫「宿命」,反而惜售生龍眼。龍眼林在921大震中受創嚴重,然而,由於農民不向命運低頭,不但重新創建「福利的農村」,更締造了「龍眼乾」傳奇!讓龍眼林從窮困的山村搖身一變成為美麗的遊憩據點!

■文/楊順發  圖/笠銓攝影

南投縣中寮鄉因地形區分南北中寮,龍眼林位於北中寮(近爽文村),由於偏居山區,又無知名景點及重要聯外道路,遊客罕至,長期以來均默默無名。眼龍林人口不到千人,閩、客各半,先民大多從彰化八卦山一帶遷居至此,以種植果樹為生,主要的水果包括香蕉、龍眼、柳丁。

九二一是危機也是轉機

由於山區氣溫較低,果樹生長緩慢,產期往往比南部慢,採收期均值市場尾聲,需求量少,售價也跟著直線滑落,迫使農民不得不賤價出售,收入很低,當地農民長期處在窮困的窘境。由於山區生活不易,年輕人大多外出討生活,人口外流嚴重,村內以老弱婦孺居多。

民國88年,中部發生921百年大震,龍眼林距國姓鄉九份二山的震央只有咫尺之隔,受創十分嚴重,倒塌的農舍不計其數,但不幸中的大幸,龍眼林所在地的龍安村卻奇蹟般的並無任何一人死亡,在當時村長廖振益即時發動順利逃出的村民,快速搶救之下,所以被壓在瓦礫堆的人全數被救出。

災後,農民看著滿目瘡痍的家園,對未來前途茫茫。當時,村長廖振益一方面設立重建工作站,協助村民爭取政府重建資源,一方面召集村民成立公共伙房,先解決大家肚子吃飽問題;這個小小的舉動,沒想到觸發了龍眼林再生的契機。

由於龍眼林屬散村聚落,村民散居在山區各隅,一些行動較不便的老人家,無法到公共伙房用餐,於是不久後,廖振益便結合社政單位和醫療機構的資源,成立日間照顧站,幫老人家送餐,酌收低廉的費用,低收入者則免費。

龍眼林地區包括了北中寮樟平溪流域的七個村落,都是傳統的內山農村。九年多來,公共伙房為鄉內200位老人家,提供中午和晚上兩餐送餐服務不曾間斷,剛開始試辦時,還曾經被老人家挑三揀四,嫌菜色不夠豐富,後來知道這項服務是義務性的,抱怨聲才逐漸減少,並慢慢得到大家的認同。

肚子溫飽之後,廖振益進一步成立社區學園。由於重建工作極具「消耗性」、「艱難性」,尤其需要溝通協調以及知識、常識的學習,因此重建工作站逐漸的以社區學習的機能來從事重建工作,並發展為常態性的社區教育平台。這個教育平台也促進村民共識的凝聚,期盼將龍眼林發展為兼具休閒功能的生態農村!

神明保佑順利取得土地

民國90年,廖振益更進一步爭取各界的資源成立龍眼林福利協會,希望藉此擴大社區服務的功能,除了延續原有的老人日間照顧之外,更增加社區營造、數位學習、產業發展、休閒旅遊等項目!

當時,協會的公共伙房、辦公和聚會處所,全為當地一位地主無償提供,但後來由於地主財務出狀況,土地遭到法院拍賣。讓剛成立不久的龍眼林福利協會感到十分困擾,村民亦感到十分著急!幸好有貴人出現,一家企業慷慨解囊捐出近四百萬元,連同社區熱心人士的捐款,共計四百六十萬元,由當時擔任協會理事長廖振益前往法院,參加法拍投標。

當天投標者只有兩人,除了協會之外,還有一名民眾,當時對方標購金額高達六百多萬元,協會理事長廖振益眼看「大勢已去」,十分洩氣!然而,奇蹟卻在意料之外發生了,對方因忘記開立台灣銀行的台支,被迫棄權,於是這筆土地終於順利由協會購得,讓廖振益大感驚奇,直呼是神明保佑村民!

在順利取得土地之後,龍眼林終於可以無後顧之憂一展身手,除了推動老人送餐外,還包括設立清寒學童獎學金、弱勢民眾的照顧、急難救助等等,都是龍眼林福利協會的服務項目。然而,災後各界給災區的關注及幫助愈來愈少,為了尋覓支持社區各項福利措施的財源,大家把腦筋動到了滿山的龍眼樹上。

廖振益指出,中寮鄉的龍眼堪稱全台品質最佳,果樹引清淨的山泉水灌溉,空氣清新,在低污染的環境之下,果樹生長健康,加上山區溫度較低,果樹生長緩慢,果實成熟的速度也較慢,因此,果肉渾厚結實,吃起來也特別香甜有Q勁。然而,不巧的是,龍眼林的龍眼盛產期卻是在中元普渡之後,已過了市場強銷期,市場售價從每斤六十元直線滑落,只剩十多元!以致中寮的龍眼徒有好品質,卻賣不到好價格,農民在不敷成本之下,往往均任其落果,十分可惜!

龍眼林福利協會決定努力扭轉這個頹勢。廖振益指出,在他從小的印象中,龍眼林農民自製的龍眼乾,每一顆的果肉都渾厚帶Q勁,而且香味撲鼻,在別處都吃不到。為了進一步確認優勢,他跑遍全台各大百貨公司、超市,試吃各地的龍眼乾,果然無一處可以跟龍眼林比擬!



龍眼林龍眼文化季一砲而紅

於是,他著手撰寫活動企劃書,向農委會、水保局等單位爭取活動經費補助,在民國90年策辦了第一屆龍眼林龍眼文化季。協會在水車廣場重建早期先民使用的傳統烘焙古灶,古灶以磚頭疊成近似四方型,分上下層,下層為灶孔,作為燃燒木材加熱之用,上層用來烘焙龍眼乾,灶口一端較低、另外一端較高,運用熱空氣上升的原理,讓灶裡的龍眼平均受熱。古灶堆疊必須由經驗豐富的老師傅操刀,才能讓「火路」暢通,達到均溫的效果!

龍眼入灶之後,需要三天二夜不歇火,並不斷翻攪,才能製成龍眼乾。龍眼林的龍眼乾品質稱冠全台,除了擁有品質絕佳的生龍眼之外,傳統古灶也是秘密武器之一,特別是當地農民以龍眼木為燃料。龍眼木當燃料至少有三大好處,龍眼木硬實可以燒很久;龍眼木也不易生煙,不會燻黑龍眼乾外殼;龍眼木的芳香味還可以增強龍眼乾的香氣。

龍眼林的龍眼文化季果然在一夕之間打響了龍眼乾的市場名號,不但遊客和商販紛至沓來,爭購龍眼林的龍眼乾,龍眼林福利協會在社造界也成為各界爭相參訪觀摩的對象。在第一季龍眼林文化季成功舉辦之後,便成為每年的例行活動,至今已舉辦九屆,規模一年比一年大,龍眼林當地的龍眼乾產量也不斷攀升,據協會粗估每年產量至少在四、五十萬台斤以上!

由於龍眼乾供不應求,為了提高產能,協會在傳統古灶後方又增設十多座的電窯,電窯的好處除了一次可以同時烘焙更多的龍眼之外,亦可藉快速換層取代不斷翻攪,省力許多,不過,三天兩夜的工夫卻仍是不可少。協會的電窯亦租借給當地農民使用,不但替農民省下不少設備的支出,同時也可以為協會帶來一點收入,可以說是「一兼兩顧,摸蜆仔兼洗褲」。

由於生龍眼一台斤售價只有一、二十元,製成龍眼乾之後,每台斤可以賣到一百元以上,相差近十倍,因此,昔日農民賤價求售的情形已不復在,反而是商販上門要求農民出售龍眼乾。而為了製作更多的龍眼乾,龍眼林的農民今日對生龍眼十分惜售!廖振益指出,過去任其落果的龍眼已不復見,估計至少為農民多增加了一、二千萬元的收益!

在打響龍眼乾的金字招牌之後,協會更乘勝追擊,試著製作荔枝乾和洛神花乾,讓遊客嚐鮮!不過,最受青睞的還是散發一股濃濃炭香的龍眼林龍眼乾。此外,既然龍眼林有滿山的龍眼,龍眼花開時為蜜蜂提供源源不斷的蜜源,使得龍眼林當地盛產的龍眼蜜既豐又純,而且農民自產自銷,不必假手商販,售價也比外面便宜二、三成,想要買純正又便宜的龍眼蜜,到龍眼林準沒錯!

帶動休閒農場的興起

龍眼林福利協會舉辦「龍眼林龍眼文化季」,不僅打響龍眼林龍眼乾的名號,更進一步帶動了附近景點的觀光人潮,乃至引導當地的農場走向休閒路線,發展民宿產業。其中最具代表的包括:月桃香休閒農場、清城農莊、下水堀農場。月桃香休閒農場位於南投縣中寮鄉內城村,地處北中寮七村之一,屬於龍眼林休閒農業區,原為農耕地以農業生產為主。主人黃錫傑先生於民國79年以前都是種植價值高的芒果,收入頗豐,但需長時間與農藥、肥料為伍,長期下來導致吸入性中毒了兩次,為了保命及體驗生態的重要,決定放棄高所得的作物轉型以保育、復育山林為主的休閒農業。

月桃香農場占地約12公頃,位於海拔800公尺的原始林至今還保持完整,擁有豐富的原生樹種,從入口處就能體會主人的用心,可以看見主人精心設計的鯉魚池。農場餐廳位於上坡處,是由古式三合院改造而成,還留有濃濃的傳統、古樸風格,在那裡用餐可遠眺群山,視野非常遼闊。

月桃香還有一處日據時代保留下來的「簧山砲台」,據說明末清初年間,林爽文之役為了監視往來於古道的商客以及防禦,於乾隆年間設立簧山砲台,至中日甲午戰爭後,日本人就以此砲台作為警戒監視山下動態。民國82年在此蓋了一座六邊型景觀涼亭做為遊客休憩點,視野、空氣非常好,還可遠眺台中港。

位於北中寮休閒農業區的下水堀生態農場有「中寮秘密花園」之稱,主人陳秀富先生將他視為後半生的事業在經營,對生態的復育、保育始終不遺餘力,下水堀農場在十幾年前原是檳榔園,為配合政府「富麗農村計劃」砍除檳榔樹,改種植大量的原生樹種及藥用植物,園區內利用生態工法整治周圍環境,設置淺水區、鵝卵石步道與植栽區等,來復育螢火蟲、蜻蜓與獨角仙的棲息環境。

下水堀農場占地約5公頃,除了自然生態非常豐富外,更使用生態工法砌石打造水堀,可讓人眼看「山舞水舞蝴蝶舞」,耳聽「雨聲溪聲水蛙聲」,沿著水堀的岸邊可以看見許多昆蟲的食草植物,走在植滿花草的鵝卵石步道上,蝸牛正在文殊蘭上慵懶的爬行,蜻蜓、五顏六色的鳳蝶、小黃蝶、蛇目蝶來來去去穿梭在百花叢間或圍繞在你的身邊,還能順道至樟平溪吊橋旅遊一番。

農場後方的樟平溪由農委會協助利用「生態工法溪流整治」砌造而成,走上拱橋視野更加遼闊可以觀察到無論是石頭堆砌的高度或坡度都必須符合大水來時所能承受及排除的最佳功能,而不至於到了雨季時釀成水災,且在枯水季時也能成為一休閒的景點,「下水堀生態農場」儼然已成為生態工法的示範地。值得稱它為「生態樂園」,還能認識植物、昆蟲、藥草,又能健身真是一舉數得!

「清城農莊」位於中寮鄉清水村境內的龍鳳溪旁。沿著清水活動中心旁的紅磚道步行約五十公尺就可到達「清城農莊」。這是一個為打造「理想的家」投注無數金錢,費時十年時間才完成農場主人夢想的家。佔地三公頃從一花一木到池塘、步道、木屋無一不是農場主人吳基任親手打造的作品,在堅持生態與農場平衡發展的理念下,農莊內的生態資源豐富,遍植花草綠樹,夜間可見營火蟲飛舞,在蟲鳴蛙叫之中,遊客得到舒適與寧靜。農場內有提供住宿服務,不管是木屋或石板屋均出自主人的創意。

龍安聚落藥草植物園

龍眼林還有一處「龍安聚落植物園」。早期山區醫療資源十分缺乏,農民大多採摘山中的各種草藥,作為醫療強身之用。921地震後,龍眼林的民眾乃爭取經費,將一處空地改造成藥草園,栽植各種藥草作為標本園及教學用。植物園採開放空間設計,用自然工法,由本地具傳統工藝技術的師父施工,分區栽植,包括生態水塘、時光隧道、音樂花坊、蔓藤綠蘺、步行棧道等,都具有傳統的中寮文化特色,園區並自創品牌推出各式的養生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