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江淑如整理 圖/金毅
問:Money,任何一個公司及企業要成長三倍、300%,您會用什麼方法,以及要如何評估並且查出這可能性?
答:這裡對營收利潤獲取或再成長300%有意願的公司企業,我不認為對他們會有很大的吸引力,反而因為300%的成長可以讓公司企業查覺和檢視目前所使用的商業模式與獲取市場利潤結構、行銷、戰法、策略等,是否老舊、傳統又緩慢、成本高、效能低等,而需要改變、更新、重新架設、設計;其次,需要直接衝擊、覺查,發現限制性的思考、思維,是因為自己的想法不可能,而非「別人」做不到。
問:Money,那麼您會用什麼方法來幫助不賺錢和賺錢的公司企業提升或增加300%、三倍的營收和利潤?
答:這不是一個我幫助他的問題,而是他自己有沒有想要給自己機會,而要求或急切想要藉助專家解開並看清楚這些老舊而有慣性的思考模式和自我設限的舊信念,來藉由第三者告知他在做法、想法上,能否容納新的或創新及全新的思維,使之幫助儘快解決和帶領公司走向成長和發展。
問:Money,傳統的思維已經使我們關閉機會來接觸及開放全新和創新的做法來更新自己,這才是需要覺查、查覺、改變和調整的重點;之後才是方法和做法,對嗎?
答:傳統思維被用久了會自然形成一種模式和習慣性,因此難以看出、查覺自己真正的問題與瓶頸。我被稱之為商業「營收」孔明,是來提供最有績效、簡易、快速、低成本的方法,但我需要誠實的講,傳統的思維不是不好,而是在繼續信賴並使用時,是否可以檢視它的效益和貢獻度在哪裡、有多大、剩餘價值多少、是助力還是阻力?我之所以強調思維的重要性,是因為再好的方法都會被阻礙和限制我們向前、創新、加速,舊思維甚至成為一種信念拒我們千里之外;以至使旁人想要幫助的心一點力量也使不出,這才是問題的根本,而非三倍、300%營收利潤獲取之方法本身。
問:Money,您如何看出一家公司真正的問題?
答:結果在反應思維,思維決定結果。假如一家公司不賺錢、營收成長緩慢、毛利下滑、公司虧損,並非全然是策略、方法和人員做法及執行力出了問題,而是先要瞭解及查出領導者在思考和思維上的問題;接著才有後續問題的順序。
問:Money,假如不是思維上的問題,您會如何增加對方營收利潤三倍、300%?
答:剛才提到的傳統舊思維,主要在指出及提醒,接著是查對方在商業上的專業是否具備和擁有,以及懂得策略、方法和做法之差異、區隔和一致性。很多時候只有做法沒有方法,或是有了做法、方法、策略,卻各自獨立不能一致性。這裡不斷提到三倍、300%營收或利潤成長,會使我們立刻馬上聯想到不可能,是誰不可能?萬一以下證明可能呢?
問:Money,您有順序的經由提醒、指出、善意,由淺入深的帶領、引導進入主題,那麼,300%、三倍營收、市場利潤要如何獲取?
答:我專精在營收獲取,幫助不賺錢與賺錢可以更多的公司企業,開設的是「營收成長」修理工場,如果今天只能在原基礎上向您提出、指出貴公司目前不賺錢或賺錢不多的原因,之後給予答案或開立處方籤,這樣小小建議改善和微薄的幫助,可能不到三個月問題又來敲門了。但如果我用300%、三倍營收、市佔、利潤,可能會引導、覺查出公司企業很多需要更新、改變和重新設計的策略、行銷、銷售、獲利結構、商業模式和不能不改變的傳統思維等,再以現況整合變出,這是300%對我們的貢獻。接下來三倍潛力300%營收要如何出來,以及會不會增加成本?
思維改變、閘門打開、「活水」才能進得來,營收或利潤成長300%要從一家公司要如何「開採」市場利潤來思考,而非將公司內的產品和服務要怎麼行銷及銷售給客戶來做重新調整,然後再來企劃、設計策略、方法及做法。比如,一架飛機有320個座位,以產品銷售面一個位子要賣1萬×320=320萬,調整思考這架飛機要如何開採市場利潤,用300%×320萬=960萬要怎麼做?那麼320個座位就可以分成頭等、二等、三等與經濟艙,自然最後三倍營收成長會以客層區隔和等級來做開採市場利潤的訂價設計。
當用銷售產品的思考點被提升並升級為如何用一家公司的宏觀面來作為開採市場利潤,以二個不同點的晉升,之後再來決定策略、行銷、銷售、通路、商業模式、獲利結構、定位、品牌、客層區隔等,這時候整體的配合才會有力量、一致性,而非現在各自獨立、英雄、有做法沒方法、有方法沒策略,這是目前公司企業所存在的問題和需要重新思考、抉擇與決定。
問:Money,就科技人文雜誌上的客戶廣告,以您的專業能否給我們建議和方向?
答:就「科技人文雜誌」中的公司企業所做的廣告、報導、行銷等來看,是否需要先確立是要藉用這個平台來與自己客戶或目標市場作為相互溝通,還是只藉平台來介紹公司、介紹產品。這不是向外行銷,這是為公司或產品做其中的呈現與介紹,最後出來的結果,只能說在介紹上是清楚了,因此,想要的結果和做法要有一致性。行銷的目的是要留給顧客好的印象、做第一次曝光,還是藉此創造客戶?結果不同、做法不同。這裡也再次共勉、提醒,藉由平台的目的要清楚、結果要明確,每一次的重點最好只用一個,要廣度、面面俱到,還是要深度、一次見效?
比如,可以思考的方向和選擇的點:1.與市場溝通。2.與陌生客戶溝通。3.與目標市場溝通。4.與老顧客或原客戶溝通,還是向新客戶邀請與開大門、送大禮。5. 只做教育、不做溝通。6.介紹公司。7.介紹產品。8.介紹特色。9.介紹價值。10.用記憶佔有率對外行銷。11.用行銷向同業宣戰等。
謝謝Money老師。二次免付費時段願意每個月為我們「科技人文雜誌」廣告上的公司、企業,以及讀者作為特約「營收顧問」,諮詢和調整,具體做法請上網查詢:www.krt-mone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