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去年年底金融風暴襲擊全球以來,惡化之速度及深度令世人難以招架,台灣「新經濟弱勢族群」正隱然成形。台中縣消費者保護官翟威甯指出,2006、2007年30萬「卡奴」問題至今未解決,加上這一波龐大失業潮造成的「屋奴」,已在社會中形成另一顆未爆彈。金融業者無情的催討手段,逼得「新經濟弱勢族群」無立足之地,政府必須重視這批金融風暴下的犧牲者,以免動搖社會安定的基石。
■文.圖/馬源培
在2006、2007年台灣爆發數十萬人的卡債金融風波,導因金融機構寬鬆的核卡政策,及打著「借錢免還」的促銷名號。許多人在「先享受、後付款、「一卡在手、樂趣無窮」的甜蜜陷阱吸引下,拼命借錢、刷卡消費,忽略了財務風險。最終淪落為「卡債族」,面對可能背負終生的債務。
失業讓屋奴保不住房子
翟威甯表示,近30餘萬卡奴背負著數千億元的債務,政府為解決此一問題,推出「債務前置協商」,但卻鮮少人可以在公平的狀況下與銀行達成債務協商。
另外,在「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匆促立法下,看起來似乎是為卡債族開了一扇門,但欠債還錢乃天經地義之事,多數卡奴根本無法獲得法院的更生或清算,只是面臨了更深的深淵。
2008年底至今的金融海嘯,重創各國經濟,企業紛紛倒閉、停工、減薪。台灣50萬以上的上班族被迫失業或放無薪假,導致原本的財務規畫,出現了空前危機,繳不起房貸的壓力,一天比一天沉重。屋奴面對冷血的銀行業者,每天不斷的討債,只要今天不還錢,很可能明天房子就被查封。
翟威甯說,近來多起案例顯示,這波金融風暴造成的影響正在蔓延。李先生原任職科技廠,金融風暴前曾向銀行信用貸款30餘萬,也按月償還。去年1月因公司業績影響,薪水減少了1萬多元,在收入突然減少的狀況下,該期貸款金額沒辦法支付。但李先生為了維持信用,在次期就正常繳款,銀行也沒有通知補繳。
直到今年農曆年前突然接獲法院查封房子的通知,李先生才知道原來未繳的那一期,一直被銀行認為是連續10幾期未繳,並要求將未到期的10幾萬元一併繳清,同時還要負擔高額的違約金及遲延利息。李先生認為最多只是1期未繳款,銀行即以查封房子手段討債,實在殘酷。經他的協助,最後在法院中爭取達成和解,銀行才同意分期清償。
提供債務人一條道路、一個出口
另外一個案例,一名林先生為友人做保,當事人因財務周轉,臨時1張支票跳票,銀行就逕自認為無償還能力,要求友人一次付清未到期的債務50餘萬元,但友人根本無法1次還清這麼多錢。銀行隨即查封保證人林先生的房子,弄得他一頭霧水,銀行也不多作說明,只強調程序一切合法。在小蝦米無力對抗大鯨魚的情況下,只好向消保官求助,還好順利協調,林先生保住了房子。
還有一名許小姐曾向3家銀行辦理信用卡,因循環利息過高,每月薪資約2/3都要拿來繳款,在無法正常繳款下,向銀行申請債務協商。銀行卻以目前都繳款正常,除非繳不出來為由,拒絕協商。半年後再度向銀行申請協商時,銀行更以誇張的理由說,因為欠錢欠的不夠多,不願協商,許小姐只能搖搖頭表示,欠錢的永遠是錯的。
翟威甯指出,前述的案例只是冰山一角,還有更多隱藏在社會的受害者,需要政府的關注。台中縣還曾發生3萬多元的貸款未繳,而且母親已罹患重病,但是銀行還是要拍賣房子,連讓人保有家產的最後機會都要剝奪。這些具有社經優勢的金融業者,似乎也太過無情嗜血。
他強調,債權、債務關係應本諸法律與社會公義,銀行業者不該動輒把債務人逼至牆角,甚或衍生自殺等悲劇。政府對過去的卡奴及現在的屋奴等「新經濟弱勢族群」,所可能引發的社會、經濟與家庭問題,應及早應對。在確保銀行債權下,實應提供債務人一條道路、一個出口,彼此理性協商,才有解決問題之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