顛覆「土水師」印象,全國第一個由民間結合學校培育7年的「匠人」出師,21歲陽光型少年洪致聖「出師」,獲78歲老師傅黃國藏不藏私傳授泥作工藝,兩人相差57歲,有如爺孫的工地情緣,攜手打造一棟棟手作有溫度的建築。投入為建築業培育新秀,幕後推手是磐興建設總經理游金洲,推動年輕匠師責任感、成就感、榮譽感的三感文化,盼年輕族群投入建築產業。
■文.圖╱李佳璟
以往工地予人吃檳榔、喝提神飲料的印象,年輕人對酷熱工作環境打退堂鼓,建築業常面臨缺工,磐興建設與合作夥伴冠盷企業長期在工地進行泥作匠人培育教育及訓練,培育一名專業泥作匠師,從新手到上手,除了提供學習師資、場域,游金洲說,「陪伴」更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條件。
一步一腳印的培訓新人
現在年輕人選擇從事的行業,工地的工作環境接受度不高,何況要通過經年累月的學習考驗,7年來每年都有10多人參與學習,至今能在線上工作的大約12人。「未來希望有更多年輕人加入建築業!」游金洲改變建築產業文化不是「撿現成」,而是一步一腳印的培訓新人,長期合作的冠盷企業董事長柯錥錤欣見年輕人勇於面對挑戰,從芳苑國中開設泥作班,學生在試探志趣後,找到自己的職業方向,有的學生「出師」後,打拚3年已賺得人生第一桶金。
21歲的年輕人,有的還在校園讀書,有的可能忙於玩樂,在芳苑國中讀體育班的洪致聖,已決定人生志向,決定學習泥作,他以努力成果說服家人,而且不只完成學業,還有志自主學習,因為讀體育班的生活自律,晚上10點半睡覺,早上5點多起來讀日語。因為磐興建設多次帶領匠師與日本交流,提振洪致聖的學習動機,希望擁有流利的日語能力,以後有機會了解更多日本泥作產業。
對於多年來教導的學生打拚有成果,在建築業超過一甲子的老師傅黃國藏說,年輕人不簡單,而且自己不菸不酒也不吃檳榔,以前工地常見的「提神品」拒而遠之,學生也改變工地的文化。
游金洲擔任台灣行動菩薩助學協會的祕書長長達16年,深深了解偏鄉弱勢家庭及學童們生活的困難處,這些學童若是走升學路線,是較難與都市同儕競爭,他從事建設行業,深感於建築產業缺工、年輕族群不願投入傳統產業,人才斷層問題在台灣社會日趨嚴重,興起以師徒制的方式,以匠人的養成精神,來培育建築界優秀職人。
責任感、成就感、榮譽感
游金洲、柯錥錤與彰化縣芳苑國中,利用寒暑假及學校課餘時間,率領師傅及業師到彰化縣芳苑國中教授泥作技藝,希望透過技職教育的「給釣竿」作法,徹底改善及實質幫助到鄉下弱勢族群的家庭經濟,間接也解決目前建築業年輕族群不願投入的斷層問題。
泥作班在建築業開枝散葉,工藝更獲肯定,激勵很多偏鄉國中及建築界的老師傅紛紛投入匠人試探的行列,近幾年,游金洲陸續在彰化縣大城國中成立水電匠人試探班及彰化縣萬興國中成立塗裝匠人試探班,期盼這兩項工作能像泥作班一樣,創造佳績。
磐興建設希望藉由匠人競賽活動激發出年輕匠師的責任感、成就感、榮譽感,推動年輕族群投入建築產業,游金洲以德國為例,他們一直是全球的出口國,然而真正支持德國能夠立於全球不敗的境界,經專家研究,結果是在其背後支撐國家民族代代相傳的「匠人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