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專題報導 產業文化 築巢贏家 生活時尚 中部嘻哈 綜合櫥窗
 


智慧城市專題報導
大聲說出中科最精彩的
科學園區專題報導
中科觀點
中科主播台
大肚山傳奇
封面故事
中科專題報導
專題報導
中科臉譜
中科快遞
中科繽紛
目前位置  >  首頁 > 中科報導
 .科技兼顧文化─友達重現西大墩窯
 .30期中科快遞
 .環保工安月
 .今湛光學科技增資不成後繼乏力
 .打造會館為中科新貴找到第二個家
 .省能空調─儲冰式空調系統
 .科學園區如何防颱?

   上一頁  共 ( 547 ) 筆 / 第 ( 77 ) 頁 / 共  ( 79 ) 頁  下一頁    

2007年9月15日,友達光電董事長李焜耀親自專程南下中科廠,主持「西大墩窯」原址重現儀式。西大墩窯是友達中科廠動工時,所發現距今一百五十年左右的前清陶窯遺址。中科管理局長楊文科指出,西大墩窯為硬梆梆的科技產業增添一份文化氣息,也將成為中部科學工業園區最重要的地標之一。

■文/楊順發  圖/笠銓攝影


將成為中部科學工業園區最重要的地標

西大墩窯原地重現,結合中央研究院考古學研究專題中心、國科會、中科管理局、文建會、台中市政府、友達光電的力量,友達光電贊助不少經費。值得一提的是,為了避免遺址風吹日曬雨淋,友達光電委由設計師為西大墩窯製作了一座科技感十足的遮雨棚,屋頂是透光的玻璃,但卻不是一般的玻璃,而具有吸收太陽能的感光板,儲存的太陽能電力足以供應夜間照明;乃科技與文化結合為一體的最佳寫照。

受邀參加儀式的中科管理局長楊文科亦感謝台中市政府的大力協助,透過文建會的參與,讓西大墩窯得以重現在國人的眼前。李焜耀致詞時則指出,作為科技大廠,不只是扮演經濟要角,對文化也要有一份使命感,這是一個企業的社會責任,友達光電很榮幸可以成為保存西大墩窯的推手之一,更期勉友達中科廠員工扮演西大墩窯的守護者。

施工時機具接連發生故障的「奇異」現象

畫面重回2003年中科園區動工初期,施工單位著手開闢科雅路,這個區域原本是在緩坡中突起的一座小山丘,周圍林木、雜草叢生,很少人從這裡經過,直到2003年10月,進行環境監測作業時,施工人員以挖土機進行地表整地,鏟出不少碎陶片,施工人員原本不以為意,又繼續施作,沒想到這時候發生了令人不解的事,挖土機竟然接二連三發生故障。

當時引發施工人員不祥的疑慮,猜臆地下可能有墓葬用的「金斗甕」,整地工程因而暫告停工,等待相關人員進一步處理。工程單位於是請來考古學家劉益昌進行現場勘驗,劉博士從出土的碎陶片初步判斷,可能是一座荒廢多時的陶窯遺址,他將之命名為西大墩窯(按:西屯古名西大墩)。

劉益昌並初步進行表面清理與試掘,發掘、清理工作維持了六個月,果然發現小山丘裡面埋著一座廢棄的陶窯。窯爐遺址呈長軸狀,以西北─東南走向,窯體不大,大約長寬6m×4m,發現的窯體內尚可見窯室、煙囱結構。窯體內還發現不少大大小小的陶甕碎片,保存下來的標本總共430箱。其中有一個大陶甕經考古學家粘合後加以復原,它和一些較大塊的碎陶片目前展示在友達中科廠迎賓大廳。展示的出土文物還包括窯具(如墊圈、墊餅)、窯製品(素燒器、日用品)。


西大墩窯初步判斷是150年的產物

負責這項研究的考古學家劉益昌教授指出,西大墩窯初步判斷是十八世紀末、十九世紀初的產物,這是如何判斷的呢?西大墩窯主要生產硬陶器,研究的學者以澎湖將軍一號沈船打撈上來的文物,和西大墩窯比對,青花的花紋和陶形有許多相似之處。加上,以台灣發展史來看,十八世紀末,台灣本地才有足夠的原物料和技術自己燒陶,不再全然倚賴中國大陸輸入,所以西大墩窯應該是當時的產物無誤!

劉益昌教授並進一步指出,西大墩窯之所以位於大肚山麓,究其根源,主要係因早期的大肚山麓林木茂盛,和今日童山濯濯的景象迥然不同。茂盛的林木提供充裕的燃料,且山丘也有取之不竭的陶土;加上鄰近筏仔溪取水方便,所以,在當時這裡的確是設置陶窯的理想地點。

西大墩窯位於台中縣西側大肚山東麓的紅土緩坡面上,原來主要是台糖橫山農場,其東側下方平原為台中市西屯街區(清代西大墩街)。窯址遺跡所在的林厝里一帶早期有平埔族群的拍瀑(Papora)、和巴宰海(Pazeeh)聚居,相傳到了康熙40年(公元1701)已有漢人由犁頭店(今南屯)來此開墾,後來就逐漸在道光年間形成了這個介於犁頭點(今南屯)和壩雅(今大雅)間的聚落─西大墩(即今西屯)。西大墩人口聚集,十分繁盛,西大墩窯生產的陶器用品供應了居民日常所需。依當時的交通網絡,甚至有可能供應到更遠的大雅、烏日、沙鹿等地。

西大墩窯的重現是更大的研究計劃開端

大台中地區以生產陶器較著名的窯廠,除了西大墩窯之外,目前所知僅有台中縣的「沙鹿窯」、大甲鎮和外埔鄉的「大甲東窯」(兩者均日治時代建立的),西大墩窯出土,讓考古學者得以一窺比日治時代更早的陶窯之原貌。

劉益昌教授指出,西大墩窯的出土和重現,其意義不僅在於發現一座遺址,陶窯遺址只是冰山的一角,從出土陶窯和陶製品的研究當中,可以去拼湊當時人們的生活軌跡,所以,西大墩窯的重現不是句點,而是更大研究計劃的開端。它將讓我們對中部開發史、清代社會生活和產業發展史,有更進一步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