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有江在議會問政溫和、務實、不作秀、不漫罵,以誠心的執著,專業地扮演代議士的角色,多年歷練下來,他從議會菜鳥到搏得議會模範生美譽,更以北區老長工自居,勤走基層,為市民福祉,克盡職責。尤以他初任議員時,了解到當時政府在娛樂等稅目上附徵教育捐的不合理,他聯合多位議員提案廢止徵收教育捐,並向當時的省主席邱創煥提出告訴,引起社會正視此不合時宜之稅捐,後經全省串聯,持續向政府施壓爭取,終於使政府從善如流,公告停徵教育捐。
陳有江的母親雙目失明,侍奉母親時深深感受到殘障者的不便與無奈,故籌組盲人視障團體,並擔任總幹事職務,為視障者爭取福利與工作權,與視障朋友歷經10餘年力爭,終使內政部明確立法-「非視覺障礙者,不得從事按摩業」,為視障者開啟另一扇謀生窗口。近年來陳有江更積極奔走成立身心障礙者體育會,以關懷弱勢、激發其體育潛能為出發點,精選殘障體育人才,加以培訓、獎勵,參加各項比賽,並在國際殘障奧運上得獎、發光。同時為殘障朋友向中央爭取3億元的補助,興建了國內第一座多元化殘障活動中心,供殘障團體辦公、集會、遊憩等使用,現在更名為「愛心家園」。
陳有江服務深入且廣泛,如爭取北區乾溝子段土地提供興建科博館、爭取建蓋勞工育樂中心、文武新村眷舍綠化為育德公園、崇德里稅務新村荒地綠化及邱厝等3里興建聯合活動中心、改善整治柳川北區段工程等都令人讚許。
這位沒有強烈個人色彩,無私無我、用心、專職的民意代表,在艱困的選戰中一再贏得民支持;也因為這種特質,陳有江在議壇28年,處事和諧,藍綠通和。雖面對本屆最後1年的任期,他仍克盡職守,台上認真質詢,台下服務基層區里,期讓議政有效運轉,並期許臺中市一個更好的未來。(文、圖/馬源培)
----------------------------------------------------------------------------------

他從小愛看書、愛運動,小學6年級就代表全校參加閱讀測驗比賽,又曾練習棒球3年,也加入國小校隊,可惜未曾正式上場競賽。所幸參加了小學田徑隊,被分配學跳高,當時只有沙坑,在那個未曾聽過背滾式和軟墊的年代,就用腹滾式跳過竹桿,取得小鎮運動會國小組個人第3名。
由於他的父親從事印刷業和文具批發,認識很多學校,覺得當時的私立中學管教優於一般國中,就將他送到6公里外的學校就學。期間開始練習桌球、排球、籃球等,距離今年他拿下全國議會杯桌球賽議員組單打第四名,屈指一算他的球齡竟然超過了40年。高中他如願考上一所有游泳池,且號稱四育並重的高中,勤練游泳一年後,加入校隊,取得每天泡水的資格,從此年年參加校內泳賽奪名,但就是不曾對外參賽,因為學校還是以升學為重心。
另外他的高中重視五線譜音樂教學,每班都要組一個合唱團,每年都會舉辦高一和高二的班際合唱大賽,他這一班班從來沒得過名,因為一個年級就有10多班,不易出頭天,但是在過程中已幫他儲存了30年後參加樂團的資本。等到大學考完,看到國中小成績不如他的同學,所考上的大學排序都在他前面時,自己終於承認高中混太多了。
大學時期他幾乎不泡泳池,改泡圖書館,因為有冷氣的圖書館已夠涼了,等到大四預官考試放榜,才發現自己是系上排名第一,幾乎篤定可派到令人羨慕的軍事單位,其後果然分發至警備總部。他歷經美麗島事件後,臺灣逐漸走向民主,也見證軍事審判的範圍逐步縮減的歷程,更受到軍中長官的照顧,每天可讀書數小時,並在幾個月後順利考取司法官。(文、圖/馬源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