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中市政府地政局長曾國鈞專訪

房地產之榮枯繫於一個城市的建設發展,臺中市位居中臺灣核心領導地位,近10年來不斷投入重大公共建設與規劃開發,打造了臺中市的持續榮景。市府地政局長曾國鈞表示,市長胡志強民國91年上任後便積極兌現競選政見,將「後期發展區」變更為「整體開發地區」,不僅節省了3,000多億元的徵收經費,更提高土地利用價值、提供完善的建築用地並無償取得公共設施用地,造就全市一幅欣欣向榮的景像。
臺中市都市計畫第一次通盤檢討後期發展區的劃設,使土地所有權人之權益遭受限制,成為現實的使用課題,屢遭民眾陳情請願,強烈要求解除後期發展區的限制規定。而議會及各級民意代表亦受到許多土地所有權人之陳情,要求相關權責單位解決都市計畫區內規劃後期發展區的適法問題。
曾國鈞指出,胡市長上任後便針對後期發展區問題努力解套,並親赴內政部與時任部長的余政憲先生溝通協調,最後達成共識,將後期發展區變更為整體開發地區,其解決方式為,以民間自辦重劃為優先,政府公辦重劃為輔。同時,考量後期發展區範圍面積過大,為提高市地重劃之可行性,將「後期發展區」變更為「整體開發地區」,劃分為14處分區開發單元範圍,定調了整體開發區的開發方式。

劃定之14處開發單元,因當時適逢經濟泡沫化與亞洲金融風暴之衝擊,全國房地產景氣走下坡,於SARS期間更是到達谷底,除單元6、7、9、10、11因土地所有權人無意願以自辦方式辦理市地重劃,故分別納入公辦第十三期重劃區(單元6、7)及公辦第十四期重劃區(單元9、10、11)。餘則經開發單元範圍內私有土地所有權人二分之一以上,及其所有土地總面積超過範圍內私有土地總面積二分之一之同意,依都市計畫之規劃開放以自辦方式辦理市地重劃。
曾國鈞說,臺中市各自辦單元透過土地所有權人自行組織重劃會辦理市地重劃,計可無償取得公共設施用地面積約328.36公頃,提供建築用地面積約436.09公頃;市府並節省市價徵收價購等土地費用約3,476億5,612萬餘元,節省工程建設費用約323億5,361萬餘元,而公辦的第十三、十四期重劃區也投入200餘億元推動建設。現在看看重劃區內道路縱橫交錯,公園綠地及學校等公設完善豐富,土地價值大為提高,原地主可說是最大的受益者。
如果沒有市長胡志強的堅定魄力,將後期發展區變更為整體開發地區,想想目前會是什麼景況?很可能依舊是違章工廠充斥、污染農田散佈、地主無法利用土地及改建困難重重、地主權益嚴重受損卻不得解。因此,藉由整體開發地區自辦市地重劃的方式,將可達到紓解公部門人力不足、提高土地利用價值、提供可建築用地及無償取得公共設施用地、節省政府支出等效益。

在未來開發願景方面,曾國鈞表示,大臺中的建設發展將會出現「縫合效應地區」,如烏日、大里、太平、大雅及潭子等區;同時水湳經貿生態園區的開發預計投入576億元,建設包括臺灣塔、文化館、願景館、清翠園(中央公園)、電影文化館及會展中心等設施。而中國醫藥大學將耗資240億元、逢甲大學也將投入100億元在此興建大學城,使園區功能豐富多元,涵養教育文化,推動低碳綠能。
曾國鈞強調,「2013世界不動產年會」在臺中成功舉辦,會後來自各國代表的感謝及讚美E-MAIL如雪片般寄來予以肯定。雖然會中曾有水湳開發區地主因要求多分配土地未果而前來鬧場,但經胡市長以「臺灣是個真正民主國家」一語化解,同時更搏得全場與會外國佳賓的一致起立鼓掌,並翹起大姆指讚揚胡市長「Excellent」(優秀)的風度與機智。
從民國77年起主管臺中市地政業務至今的曾國鈞,不僅擁有豐富的地政專業及實務經驗,更見証了大臺中的發展歷程。曾國鈞說,他有幸參與各項重大建設,如7期重劃區的動工到今日的繁華盛況,其間雖屢經波折,也難免大風大浪,但這些建設的成果,代表地政局同仁辛苦的付出有了回報。如今他到了該交棒退休的時刻,一路走來,對於地政同仁他有滿心的感謝,更希望大家繼續努力,以「落實建設、地盡其利」回報民眾的期待。(文、圖/馬源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