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專題報導 產業文化 築巢贏家 生活時尚 中部嘻哈 綜合櫥窗
 


智慧城市專題報導
大聲說出中科最精彩的
科學園區專題報導
中科觀點
中科主播台
大肚山傳奇
封面故事
中科專題報導
專題報導
中科臉譜
中科快遞
中科繽紛
目前位置  >  首頁 > 中科報導
 .戀戀中科~樂音悠揚傳為愛
 .蓄勢待發的中科實中
 .蛻變˙提升!高鋒企業邁向新高峰!
 .日月潭涵碧半島上的王者爭鋒
 .涵碧樓半島的傳說
 .別讓我們衝到戰場中卻發現沒有子彈!
 .中科東向聯外道路新闢第三標工程十月底通車

   上一頁  共 ( 547 ) 筆 / 第 ( 50 ) 頁 / 共  ( 50 ) 頁  下一頁    


臺中市政府為因應全球化、兩岸經貿發展前景及中臺灣的未來願景,並考量臺中市發展成為適合居住的城市定位與國際化發展,積極推動「水湳經貿生態園區」開發案。以整合文化、科技、產業、生態與交通等議題,建構未來都市發展新契機,本市更獲選為全國低碳示範城市,將建構一個以減碳作為長期目標的「低碳花園城市」。同時導入民間參與公共建設的思維,建立公私合夥機制,以擘劃出更具前瞻性、國際性及創意性的都市環境,奠定中臺灣與國際接軌的堅定基石。

「水湳經貿生態園區」係原空軍第二後勤指揮部水湳機場及周邊農業區合計約254公頃的土地,在水湳機場與二指部搬遷後的都市更新開發計劃。範圍北至80米環中路、東接整體開發地區單元8、南略以河南路為界、西側緊鄰中科院、漢翔公司、逢甲大學等,並以第12期重劃區為界。由於腹地廣闊且平坦,加上坐擁中科園區、西屯逢甲生活圈及中清、中港交流道交通樞杻位置,成為臺中市難得一塊完整且大面積的開發案。

榮獲「進步建築獎(Progressive Architecture Awards)」

市府於民國96年1月經由國際競圖委託由美國普林斯頓建築學院院長Stan Allen領銜之團隊辦理全區規劃,並依照規劃成果研擬都市計畫草案,作為後續實質開發之依據。「水湳經貿生態園區」之整體規劃方案更獲頒美國建築師雜誌2008「進步建築獎(Progressive Architecture Awards)」。

市長胡志強指出,「水湳經貿生態園區」將整合經貿、創研、大學、休閒、文化、生活等機能,以打造躍動的都會新綠洲為定位,型塑本區成為中臺區塊生活的綠洲、創意的綠洲、文化的綠洲以及生物棲息的綠洲。並以「低碳生活」、「智慧生活」、「環境共生」為園區開發願景,同時以「大公園、大學城、大會展中心、臺灣精神臺灣塔」作為開發主軸,建構未來都市發展的新契機。

「水湳經貿生態園區」開發分別採區段徵收工程、國際競圖及OT或BOT模式。區段徵收基盤工程第一標已於100年2月動工,第二、三、四標將於近期動工,而採BOT模式開發的第二種經貿專用區,目前正辦理招商作業中。另外,區內推動的重大公共建設包括臺灣塔及城市博物館、中央公園、城市文化館、電影體驗博物館等,其中中央公園已於100年10月7日公布國際競圖評選結果,另臺灣塔及城市博物館與城市文化館等將採國際競圖方式徵求創意設計。

世界級的城市都擁有地標性的建築,例如巴黎的艾菲爾鐵塔、紐約的自由女神像、雪梨的雪梨歌劇院、杜拜的哈里發塔等,她們就像是美麗的標誌記述著每個城市的故事。水湳經貿生態園區的規劃中,建築師Stan Allen也提出「臺灣塔」的構想,希望讓「臺灣塔」成為臺中直轄市及臺灣的重要新地標。

臺灣塔 城市新地標

臺灣塔第一階段概念性競圖結果已於99年11月5日公布,由羅馬尼亞籍的建築師Stefan Dorin獲得首獎,其建築概念來自樹木結構,並以樹葉形式設置漂浮觀景臺,可於塔身外側垂直升降,形塑「浪漫的瞭望」。而臺灣塔第二階段實踐競圖則已於100年9月2日公布5名入圍者,將於本月11日公布最後競圖結果。

胡志強表示,「水湳經貿生態園區」為合併後臺中直轄市之新中心,「臺灣塔」即成為臺中直轄市之重要地標,許多大城市都將高塔或高樓作為指引方向的用途,也是作為控制城市發展的手段。例如:法國巴黎拉德芳斯新凱旋門,以創造城市新主軸為主要訴求,因而興建一座劃時代的標誌性建築,讓其指向的中軸線串連眾多巴黎最富有魅力的名勝古蹟;甫於2009年竣工的廣州電視塔,則企圖為廣州創造新地標,以便辨別城市的方位。

從地標的角度而言,「臺灣塔」的高度及造型都應考量地區環境特性加以規劃設計。位於「臺灣塔」西北側的大肚山,制高點約313公尺,「水湳經貿生態園區」海拔約110公尺,以高度觀點分析,「臺灣塔」觀景考量視線越過大肚山、望向臺灣海峽,計畫高度約300公尺。

未來興建完成的「臺灣塔」,可以成為大臺中重要的地標,不但在大臺中都會地區各個角落均能看到「臺灣塔」,具備城市重要的方向指引功能。未來兩岸直航後,遊客更有機會從海上遠眺「臺灣塔」,猶如燈塔一般,成為由海上進入大臺中的方向定位指標。

市府都市發展局表示,「臺灣塔」之基本構想,係為紀念中華民國建國100週年及慶祝臺中縣、市合併升格為直轄市而擘建之重要地標建築,與北側之國際會展中心之門戶意象互相呼應。除為參訪者提供體驗中央生態公園、都市及自然景觀的機會,亦具備城市發展的地標指向功能,並期望引領臺中市躍昇為國際都會。

低碳 綠能 環保

其規劃設計,將考慮本市環境特性與地方建築文化,整合至21世紀營建工程架構中,以象徵新時代的臺灣精神;同時應肩負氣候變遷之環境責任,有效運用再生能源技術、落實節能減碳政策,成為21世紀的環保示範綠建築。

另外,設於「臺灣塔」內的「城市博物館」,以大臺中地區為主題,呈現地區發展過往記憶、今時生活、未來遠景及全球城市等四大主軸,並設置城市規劃常設展,以實體模型或數位虛擬等不同媒體呈現。同時提供城市發展歷史展示平臺及環境資訊中心,提供節能減碳、生態城市之推廣教育功能。

「城市博物館」空間規劃以設置於「臺灣塔」低層部為原則,初步規劃樓地板面積約12,000平方公尺,包含大廳、服務諮詢中心、展示空間(含環境資訊中心、多用途劇場及多目標使用空間)、辦公室及公共服務空間等項目。可望成為臺中市重要櫥窗、城市行銷與建設招商之平臺。

中央公園 都市之肺

同時,佔地68公頃、經費高達27億餘元的「中央公園」,被市長胡志強譽為超越綠化的都市之肺。國際競圖由法國景觀建築大師Catherine Moshach與國內知名建築師劉培森共同奪下設計大獎,設計顛覆傳統,具有原創性與前瞻性,透過電腦模擬控制溫度、濕度、污染物以形塑舒適的戶外空間。設計團隊將科學納入景觀設計的新版圖,探索環境議題與創意設計之間的全新關係,是創新大膽且令人耳目一新的實驗性構想。

胡志強強調,本設計提案以其傑出的微氣候分析、環境控制的技術語彙及彈性的空間使用計劃(program)及預算分析取勝,是相當先進的理念。雖然設計保留相當大的空間對針對未來臺中電影城等建設作調整,但是在融合過程中,也是一大挑戰與突破,對傳統景觀園藝也將是一大考驗。

「臺中中央公園」是國內都會區最大、最具代表性的鑽石級公園,未來興建完成後將形成一個大型、蜿蜒全區、貫穿南北的廣闊綠帶;其周邊規劃四個特色分區-生態住宅社區、國際經貿園區、文化商業區及創新研究園區。中央公園內並設置臺灣塔、城市博物館、城市文化館及電影體驗博物館,不僅為臺中市創造世界級的智慧型生態公園,更營造成為一具有低碳、永續發展及綠能生活之示範城市專區。

臺中市政府都市發展局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