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航空城計畫範圍多達4565公頃,是世界上大規模的航空城計畫之一,該計畫主動提供機場核心業務、國際物流、旅運與產銷、創新產業等產業發展聚落;桃園航空城董事長王義川表示,桃園航空城要變成智慧航空城,歡迎新智慧科技、新智慧能源、新智慧建築技術與產品或是各種想像,都能進駐到航空城。
■文╱李佳璟 圖╱李佳璟、桃園航空城
「配合與任何其他傳統城市一樣,桃園航空城相鄰的高速鐵路站區以及三高二快的公路系統,提供優質的進出路網,也擴大航空城影響的空間範圍!」王義川推動桃園航空城畫出攸關台灣航空相關產業的藍圖,交通到那裡,經濟繁榮就到那裡。
引入國內外重要大學及學術機構
他以國際航空城的區域設定以30分鐘、30公里的範圍做為影響範圍為例,但隨著高速鐵路及捷運系統的建置,空間範圍將不斷擴大,也就是鄰近的中壢及新北市的林口都是桃園航空城計畫影響的現有都市發展區。
因此,桃園航空城計畫在願景規劃及策略研擬過程中,不應侷限於現有的都市計畫範圍,而應主動將周邊影響範圍全部納入考量,即使在行政程序或組織作為上無法真正的有所調整與改變,但周邊計畫以及影響相關周邊計畫也是必須納入的考量。
由於桃園航空城計畫經過區段徵收取得土地,對於分配給市政府的土地,市政府更應提出一套符合航空城發展的土地使用計畫,主動引入與航空城營運在時間上契合的產業,簡單講就是,時間(TIME)是航空城招商的重要策略。
「航空器相關、國際物流、國際創新研發、會展、生醫科技產業都是桃園航空城相當重要的產業項目」,王義川說,策略性的提供土地引入國內外重要大學及學術機構加入,再加上對於航空城內的都市設計及建築設計則必須引入智慧城市的新科技,才能主動透過上位的策略確認,引導產業與基礎建設的發展方向。
奠定智慧城市的實驗場域
王義川表示,桃園航空城要變成智慧航空城,也是桃園推動智慧城市的大型示範場域,桃園航空城公司除了進行產業引入的策略與計畫執行、土地使用及發展計畫的研擬外,必須同時建立航空城區域內相關管理計畫,讓航空城區域真正有主管機關單一窗口進行永續規劃與服務管理,才能讓航空城計畫可以永續發展。
桃園過去透過市民卡、智慧教育、新創基地等具體基礎設施的建立,獲得國際肯定,以智慧航空城、亞洲矽谷及前瞻基礎建設三大計畫下,奠定智慧城市的實驗場域。接下來包括自駕車、無人機訓練、智慧停車、智慧水與電能源管理、循環建材、共享辦公室等都能透過智慧科技技術在桃園航空城進行試驗與研發。
因此,桃園航空城將訂下公有建築及設施須達到智慧及綠能科技的中高等級,產業專用區則要求達到標準等級,私人建築則以各式獎勵達到標準等級的開發構想。公有強制、私有鼓勵的發展模式,讓這塊4565公頃的土地,能夠真正成為智慧航空城。
桃園航空城的招商策略已經明確定位,為必須與機場運作時間產業有關,同時要掌握發展時機(TIMING),任何一個智慧城市如果規劃的目標實現年期為20年,在智慧科技的發展技術上就必須能夠掌握至少20年後能夠還是新科技。
規劃必須鼓勵大膽創新
王義川擘畫桃園航空城榮景,不以短視規畫,而是拉高建設規畫的高度與強度,強調如果只會在這個時間點引入多數智慧城市已經有的技術或構想,可以想像的是20年後全部建置完成也已是落後的產品,因此鼓勵大膽創新也是航空城發展的重要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