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專題報導 產業文化 築巢贏家 生活時尚 中部嘻哈 綜合櫥窗
 


智慧城市專題報導
大聲說出中科最精彩的
科學園區專題報導
中科觀點
中科主播台
大肚山傳奇
封面故事
中科專題報導
專題報導
中科臉譜
中科快遞
中科繽紛
目前位置  >  首頁 > 中科報導
 .飛閱中科-檔案應用特展
 .中科迎接智慧機器人時代來臨
 .因為有他們讓大家看見建國市場
 .夜間照明新覺醒新商機
 .中科14週年慶今年營業額挑戰6000億
 .創勁綠能、森勁電力投資中科太陽能電廠
 .鹿港老街的美麗與哀愁

   上一頁  共 ( 547 ) 筆 / 第 ( 12 ) 頁 / 共  ( 20 ) 頁  下一頁    

台灣有句俗話是「三月瘋媽祖」,意指農曆三月時,民間都會舉辦媽祖誕辰(農曆三月二十三日)的各項廟會或慶典活動,「三月瘋媽祖」生動表達出媽祖信仰的普及,而各式各樣的媽祖誕辰慶典當中,規模最為浩大、知名度最高的就是人們津津樂道的台中大甲鎮瀾宮媽祖進香。

■文.圖/江淑如

在民間信仰中的「進香」,是以特別的宗教禮儀來表示對神明敬意,就好比是西方宗教的「朝聖」,進香是「割香」與「割火」的合稱,透過信徒乞求香火,並分享神明保佑的意思。而進香又分成兩種,一是個人的割香禮儀,在拜完媽祖後,信徒將乞求來的香火繫在進香旗上,或是向廟方要一張符帶回家供在神桌上,另一種則是神與神之間的割火禮儀,是指定期回到香火來源的母廟謁祖掬火,表現子母廟之間的香火淵源關係,也可以是到特別具有到歷史意義或是有一定威權的寺廟,做定期的參拜,分享廟的香火靈力,除了個別的割香禮儀外,大多的信徒也都會配合參加其信仰神明的進香活動 ,稱為「隨香」。



鎮瀾宮媽祖進香遶境活動

根據鎮瀾宮資料指出,大甲媽祖進香遶境活動,最早始於宮廟創建之時的湄洲進香活動,當時均由大安港或溫寮港直接駛往湄洲,清朝時期大約每十二年舉辦一次,一直延續到日治時期、大安港廢港,日本政府嚴禁台海兩岸往來,終於在清末民初之際,前往湄洲進香活動因此停頓。後藉常往返於大甲與北港牛墟的牛販,買賣牛隻的經濟活動,造成民間祈神還願,答謝神恩的宗教行為,形成了大甲組團前往北港朝天宮進香的濫觴。

每年大甲媽祖遶境進香的日子都不是固定的日期,而是在該年的元宵節時,由鎮瀾宮董事長顏清標擲筊決定進香出發的日期與時辰,在整個九天八夜的遶境活動中,也依照傳統舉行獻敬禮儀,分別有筊筶、豎旗、祈安、上轎、起駕、駐駕、祈福、祝壽、回駕、安座等十個主要的典禮,每一項典禮都按照既定的程序、地點及時間虔誠行禮。

 

看見大甲媽的精神 無私付出


耗時九天八夜,行經數百公里的大甲媽遶境,無疑是個極為盛大的活動,但活動要順利舉辦,就必須仰賴背後的團隊的付出,遶境前一年的10月份,鎮瀾宮就會開始規劃遶境活動,由60個人策劃、10個人執行,其餘團隊工作人員約有100人,是支撐整個大甲媽遶境的主要核心,也因為有這些團隊,才能讓遶境順利舉行。

但除了工作團隊外,還有更多信徒是自願性來提供各項協助,像是沿路準備好茶水點心的信徒,或是把自家車當作醫務車使用,其中有位信徒甚至將車子改裝成淋浴車,讓長時間下來不停行走的人,也能洗澡減緩疲累感,而這些全都是信徒們的無私付出,也是因為大甲媽,讓每個人的心都可以聯繫在一起,彼此互相照顧、扶持,讓這段漫長的路程充滿著人情味和感動。



遶境文化中 夾帶著溫暖的情感


鎮瀾宮副董事長鄭銘坤表示,不論是跟隨隊伍,或是鑽轎子的信徒,雖然都是在祈求出入平安、身體健康等,但每個人求的都不是為自己,而是為了親朋好友,看到信徒為了家人也不怕辛苦跟著隊伍,一步一腳印走出平安,不禁讓人相當感動,更是感到滿滿的溫馨,而這份情感也一直持續世傳世、人傳人,一次又一次的溫暖整個遶境。

 

大甲媽遶境享譽全球 幫助台灣與世界接軌


西元2000年時,正逢民進黨政府執政,兩岸小三通在朝野之間爆發好幾次激烈辯論,時任陸委會的主委蔡英文態度則是偏向強硬,要求小三通民眾風險自負,但鎮瀾宮連續二個「筊杯」獲得媽祖「聖諭」,決定搶在小三通前,起駕前往大陸湄州謁祖、進香,未獲政府同意,遭受到不少在野黨立委質疑,最後政府終於與民間妥協,立法院決議通過,政府應優先試辦離島宗教通航,並在1月1日,由500多名進香客從馬祖福澳港搭乘台馬輪,抵達福州馬尾港,搶先以宗教直航方式達成小三通,開啟台灣和大陸的發展。

但很多人其實都不知道,早在1987年戒嚴時期,鎮瀾宮早已透過繞道日本的方式,前往福建湄洲祖廟,將祖廟媽祖請回台,也進而促進當時的政府開放兩岸探親,讓不少老兵可以回到家鄉。因此在蔡政府上任以後,兩岸關係再度降到冰點,就有不少人試著想從媽祖來牽線,盼能與大陸回復交流。

不僅促進兩岸交流,「大甲媽祖遶境進香」也是台灣國家指定重要民俗,近年來更被Discovery探索頻道認定是世界三大宗教盛事活動之一,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因此確認為『世界非物質活的文化遺產』稱號而聞名全球,後來連北京央視也特別來台拍攝遶境的紀錄片,甚至還有北京大學的學生慕名而來,以遶境為題發表相關論文。

今年的大甲媽遶境也已經決定日期,訂於4月13日晚上11點5分起駕,首站前往彰化市南瑤宮,接著西螺鎮福興宮,再到新港奉天宮駐駕,於17 日上午八時舉辦祝壽大典,過後在依序前往西螺鎮福興宮、北斗鎮奠安宮、彰化市天后宮、清水區朝興宮,最後再回到大甲鎮瀾宮。



鄭銘坤 讓大甲媽轉型的推手


大甲媽遶境已經成為台灣每年重大宗教活動,而這場不僅全台,甚至是全世界矚目的活動,背後的重要人物除了鎮瀾宮董事長顏清標外,還有個重要推手,就是副董事長鄭銘坤。

鄭銘坤從小就跟著大甲媽一同遶境,也很喜歡跑到廟裡,後來有緣分也進到廟裡為大甲媽服務,但從看熱鬧變成一肩扛起,有很多事情跟他想像的不一樣,不論是推廣大甲媽的歷史文化,或是讓大甲媽走向國際,吸引更多年輕人一起投入,都花費了不少心思,但也因為他不同於傳統的思維,讓大甲媽成功轉型,也讓他被喻為鎮瀾宮轉型「總設計師」。

對於遶境活動,鄭銘坤跳脫傳統思維,以嘉年華的形式結合地方特色,成功拉近年輕族群,不僅推出各式各樣的文創商品,也推動文化活動,例如路跑、嫁女兒等,讓大甲媽變得多元,更成功將媽祖推向國際,吸引世界各地的年輕人一同參與這項年度盛事。

鄭銘坤說:「大甲媽祖遶境,至少都有20萬人陪著媽祖走,一路上還可以看到許多人無私的付出,提供各式點心茶水、盥洗與住宿;再來週邊產業的結合,像是文創商品的異業結合,或是舉辦農產品特展等,都是促進地方經濟與繁榮,並將大甲媽祖文化介紹出去,進而帶動兩百億的經濟效益。」

如此創新的作法,難免也會遭來反對的聲音,甚至曾有人批評太過於商業化,完全失去大甲媽的精神,但鄭銘坤認為,隨著時代的變遷,讓大甲媽走出去也是具有傳承的意義,而每個人都是為了大甲媽付出,只要最重要的精神不變,讓好的信念能一代傳承一代下去就好。

鄭銘坤提到,媽祖的信念就是平安,每次跟隨大甲媽遶境的信徒都是來自四處,或許每個人都有自己與媽祖結緣的故事,也或許是單純來為大家付出,但是不管用哪種方式參與,最重要的是有心就有保佑,跟隨隊伍,遵從媽祖的精神,一起付出合作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