杉林溪有一座網紅的「水漾森林」,位於偏隅山區,事實上想觀賞水森林之美,不必舟車勞頓大老遠跑到深山老林,公路花園田尾就有一座充滿建築之美的「藝樹.館」,這是一座樹與空間對話的現代建築,老樹與建物交構,樹中有屋,屋中有樹,並藉著水景串聯整個空間,僅數百坪的土地卻有如坐擁整片山林。
■文.圖/伊洛瓦丹
位於民族路一段的公有納骨塔遷建後,改建為怡心園停車場,係田尾公園花園最大的停車空間,「藝樹.館」就位於停車場對面路旁,挑高的現代建築,造型極具藝術感,與週遭一般建物相較之下,有如鶴立雞群,十分顯眼。業者世代在田尾經營園藝生意,新世代發揚光大,開設園藝設計和營造公司,1994年在民族路另一端成立藝樹館,把形態優美的樹以正確比例錯置在建築空間之中,搭配湖景,營造出建築空間的美感,亦為綠建築做完全的展現,成為遊客訪田尾常駐足拍照的美景。
2014年,業者進一步在現址完成新館,取名「藝樹.館」,與一館相互輝映。此一新作融入更多的藝術理念,因而更能觸動人心。整座建築挑高設計,或高或低有致的空間交錯,極具空間趣味性,同時可以看出古典與現代風格在此一空間巧妙交匯,在現代美感之間又透出東方禪風的意境。此處更是遊客必訪的熱門打卡景點。
「藝樹.館」同樣以綠建築為概念,採用鋼、空心磚、清水模、玻璃等與大自然能融成一片的輕質建材,裡裡外外種植形態各異的大樹,並以水景串聯整個空間,讓人彷彿置身山水林野之中。建築臨馬路設計成小小流水池,池中有兩顆青苔島石,令人難以置信的是竟是回收的廢棄水泥塊,垃圾搖身一變成為藝術作品。
一株樹形蒼勁赤松(瀕臨絕種而受到保護的稀有樹種),在入口處迎接訪客到來,訪客走過松下沿數十米長的斜坡棧道緩緩而上,越過有如凱旋門的川堂,以及由高挺樹林拱著的綠色隧道,來到二樓玻璃迎客大門,入內後再拾階而下,回到一樓主空間,兩幢現代空間南北對向,中間庭園是一大片淺池,有一棵略斜躺的大樹,枝葉茂密,形成半遮掩的空間感,猶抱琵琶半遮面,西方開放建築的概念卻有著東方含蓄的意念,真是一絕!
來時路上斜坡棧道旁有一面偌大的水牆,清水汩汩流下,宛如流瀑一般,洩下的水在中庭的樹下流動,有如水森林一般,水氣讓大樹更加氤氳翠綠,負離子充斥在這小小的世外桃源,果真有置身深山老林的錯覺!「在自然與人之間,不須介入再多的華麗。不參考過去,不預言未來。不表現個性,不強調文明。取法自然又超越自然的意境。」這是業主對本案的基本心境!
首先是入口,以開門見山的方式,取業主的名字"林、石、松"造第一景,再次由一精巧鉄架橋引入、其間經六米高、三十米遠的水瀑石壁、樹林夾道貼身,創造如"桃花源記"……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欲窮其林……的入口意象。入內後園中有廊、亭、樓、池、跳石、珍型藝樹,之桃源天地。
■文.圖/伊洛瓦丹
位於民族路一段的公有納骨塔遷建後,改建為怡心園停車場,係田尾公園花園最大的停車空間,「藝樹.館」就位於停車場對面路旁,挑高的現代建築,造型極具藝術感,與週遭一般建物相較之下,有如鶴立雞群,十分顯眼。業者世代在田尾經營園藝生意,新世代發揚光大,開設園藝設計和營造公司,1994年在民族路另一端成立藝樹館,把形態優美的樹以正確比例錯置在建築空間之中,搭配湖景,營造出建築空間的美感,亦為綠建築做完全的展現,成為遊客訪田尾常駐足拍照的美景。
2014年,業者進一步在現址完成新館,取名「藝樹.館」,與一館相互輝映。此一新作融入更多的藝術理念,因而更能觸動人心。整座建築挑高設計,或高或低有致的空間交錯,極具空間趣味性,同時可以看出古典與現代風格在此一空間巧妙交匯,在現代美感之間又透出東方禪風的意境。此處更是遊客必訪的熱門打卡景點。
「藝樹.館」同樣以綠建築為概念,採用鋼、空心磚、清水模、玻璃等與大自然能融成一片的輕質建材,裡裡外外種植形態各異的大樹,並以水景串聯整個空間,讓人彷彿置身山水林野之中。建築臨馬路設計成小小流水池,池中有兩顆青苔島石,令人難以置信的是竟是回收的廢棄水泥塊,垃圾搖身一變成為藝術作品。
一株樹形蒼勁赤松(瀕臨絕種而受到保護的稀有樹種),在入口處迎接訪客到來,訪客走過松下沿數十米長的斜坡棧道緩緩而上,越過有如凱旋門的川堂,以及由高挺樹林拱著的綠色隧道,來到二樓玻璃迎客大門,入內後再拾階而下,回到一樓主空間,兩幢現代空間南北對向,中間庭園是一大片淺池,有一棵略斜躺的大樹,枝葉茂密,形成半遮掩的空間感,猶抱琵琶半遮面,西方開放建築的概念卻有著東方含蓄的意念,真是一絕!
來時路上斜坡棧道旁有一面偌大的水牆,清水汩汩流下,宛如流瀑一般,洩下的水在中庭的樹下流動,有如水森林一般,水氣讓大樹更加氤氳翠綠,負離子充斥在這小小的世外桃源,果真有置身深山老林的錯覺!「在自然與人之間,不須介入再多的華麗。不參考過去,不預言未來。不表現個性,不強調文明。取法自然又超越自然的意境。」這是業主對本案的基本心境!
首先是入口,以開門見山的方式,取業主的名字"林、石、松"造第一景,再次由一精巧鉄架橋引入、其間經六米高、三十米遠的水瀑石壁、樹林夾道貼身,創造如"桃花源記"……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欲窮其林……的入口意象。入內後園中有廊、亭、樓、池、跳石、珍型藝樹,之桃源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