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車站前的它,流經舊城區,見證了臺中舊城區的發展;它曾經美麗、曾經繁華,它是我們中區歷史最重要的河川-「綠川」。
臺中市是因為縱貫線通車,以火車站前的都市計畫而誕生的文化城,其中綠川流經舊城區,見證了臺中舊城區的發展。後來因為都市發展造成汙染加蓋,被掩蓋在地面下,綠川從此不見天日,甚至成為家庭汙水排放的臭水溝,水質也遭到嚴重的汙染。
臺中市長林佳龍認為舊城再生需從河川開始,市府為此編列8億元經費,自去(104)年啟動「新盛綠川水岸廊道計畫」。分成水源淨化、汙水截流、環境營造等三階段工程依序施工,進行水質改善及景觀營造,希望讓綠川恢復應有的美麗,成為一條人們可以親近的河川,展現昔日「小京都」之美。
「新盛綠川水岸廊道計畫」是中區再生的指標性計畫,首要考量水質改善策略,市府水利局跳脫傳統都市河川整治方式,在確保防洪安全前提下,引入休閒、休憩的空間,將「以人為本」的概念融入景觀思維中,創造新型態的都市水岸空間。其中,最重要的里程碑-「臺中市綠川排水環境營造工程(雙十路至民權路段)」已於今年10月23日中區東協廣場前舉行動土典禮,工程全長約610公尺,完工後將帶給臺中市民不一樣的河川感受。
蛻變後的綠川將於107年與大家見面,未來與因鐵路高架化而形成的「綠空鐵道」交錯形成一個十字軸,將成為台中市的新座標,點燃中區復甦的希望之光,帶動整體文化城中城計畫。
(臺中市政府水利局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