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專題報導 產業文化 築巢贏家 生活時尚 中部嘻哈 綜合櫥窗
 


說古今
醫藥新知
養生館
搞創意
稀奇物
水果王
住民宿
宗教文化之旅
生機食
遊世界
職場加油站
新春特輯
特別報導
新科技
教育產業
這一行
保全業
中時會客室
點子王
宅配通
針砭錄
原民采風
體壇盛事
海外足跡
山林記
猜猜我是誰
做公益
點迷津
市政經緯
綠色產業
議會經緯
攝影賞析
民俗館
市政切片
兩岸觀潮
收藏家
地方采風
漂鳥記事薄
人氣部落格
對抗失業大作戰
數說台中
都會休閒
那年代
瘋單車
人物誌
他山之石
開運站
縣市政切片
科技人養生館
企業故事
綜合資訊
發燒話題
好書閱讀
目前位置  >  首頁 > 綜合櫥窗
 .跨院所交互作用智慧警示軟體
 .台灣百和鄭森煤接任磐石會長
 .振宇五金投入慢速壘球運動
 .用鏡頭語言記錄人生
 .參加神明遶境 如何避免軟腳長水泡
 .全台最早的非官方媽祖廟 「興化媽祖宮」
 .農林漁牧業普查

   上一頁  共 ( 810 ) 筆 / 第 ( 36 ) 頁 / 共  ( 40 ) 頁  下一頁    
台灣農曆3月瘋媽祖,為各路神明遶境吹響序曲,遶境活動重頭戲的「攢轎腳」,信徒祈求平安、消災解厄,但也要注意安全。復健科醫師林文祥指出,民眾趴低攢轎腳要留意蹲下、起立姿勢,須直上、直下,雙手支撐減緩衝擊,保護膝部,才不會閃到腰、跌傷膝。 ■ 文、圖/楊昌林


光田綜合醫院復健科醫師林文祥觀察到,信眾攢轎腳時有瞬間趴下擦傷膝部、雙手、扭到腰,或突然抬頭撞到轎,以及攢完轎腳後頭暈目眩、站不太起來等狀況發生。醫師林文祥指出,攢轎腳時首先要注意排隊前後距離,應與前面的民眾間隔約半個人身高的距離,以免趴下時擁擠受傷,且應採「直上、直下」的蹲下、起立姿勢,避免身體歪斜蹲下就不會閃到腰;蹲下後,先以雙手扶地支撐身體,減少膝蓋衝擊,再緩慢呈跪姿趴下,起身時則依上述動作顛倒順序恢復為站姿。

使用護膝、手套等護具

他說,過程中如果有感到頭昏或任何不適,可以趕快恢復前一動作停留10秒後,再嘗試下一步起身動作,例如:站起來時暈眩,可趕快恢復成蹲姿,從趴到蹲姿不舒服則恢復成趴姿,如果不適症狀未緩解,要趕快揮手向旁邊的人求助。如果輕微撞傷腳或頭,可以冰敷舒緩疼痛,也可使用護膝、手套等護具保護。

林醫師提醒,有血壓病史的民眾或年長者在蹲下、起身過程中容易產生姿勢性低血壓,易有頭昏甚至昏倒風險,攢轎腳時要特別注意。衣著也避免穿太寬鬆的衣服,避免勾到物品或被人踩到。

至於跟隨媽祖步行進香的信眾,最常發生腳長水泡的狀況,有些老人會使用偏方來治療水泡,例如將針穿線後再穿過水泡,然後留下兩邊一點點短線,利用引流方式將水泡的水延著線流出來;還有人則是在長水泡前,於紅腫患部貼上藥布等等。這些療法常導致信眾因細菌感染而求醫;而最讓醫護人員頭痛的是,使用傳統藥布的草藥膏,貼滿整個傷口,讓醫護人員清理時非常困難。

穿著合適好走的鞋子

水泡是由於摩擦或者灼傷,而在人體皮膚表面形成充滿液體的突起液囊;因為遶境需要長途步行,腳與鞋子在長時間接觸摩擦下,容易長出水泡。當水泡面積比較小且沒有開放性傷口時,通常不用特別護理就能自行痊癒,但不要自行弄破表皮,避免患部受感染,有時可貼藥水膠布遮蓋水泡進行保護。如果水泡體積過大、患部因感染而發紅或發熱、患部有膿狀液體流出時,就應立即求助專業的醫護人員,以避免讓症狀更加嚴重或出現其他感染問題(如皮膚潰爛、蜂窩性組織炎、細胞壞死等)。

醫師呼籲,預防水泡發生的方法有穿著合適好走的鞋子、不要穿新鞋、走路時穿著兩雙襪子(減少摩擦)、攜帶足夠的襪子進行替換(保持乾爽)、鞋內置放防滑內墊(減少滑動摩擦)、腳上塗上一層薄薄的凡士林、在經常起水泡的部位貼上膠布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