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中興大學食品暨應用生物科技學系教授蔣恩沛,鑽研營養轉譯醫學、維生素代謝及轉甲基路徑平衡,因其研究具深度與連貫性,且學術創新與實際應用並重而獲肯定,榮獲今年度楊祥發院士傑出科學年輕學者獎,在中央科學研究院接受正式頒獎,消息傳回學校,全校師生同感振奮。 ■ 文.圖╱楊昌林

中央科學研究院院士楊祥發在世界植物生物科學的成績斐然,中研院為紀念此為台灣出身享譽國際的知名科學家而成立楊祥發紀念基金會,每年除了舉辦紀念講座,也頒獎給對世界植物領域具傑出貢獻之學者及台灣優秀青年科學家。今年的研究傑出貢獻獎由哈佛大學醫學院遺傳學講座教授沈正韻榮獲;沈教授同時也是中央研究院院士及美國科學促進學會會士。年輕學者獎則由中興大學蔣恩沛及中研院農業生物技術研究中心陳逸然獲得。
2009年當選十大傑出女青年
蔣恩沛為美國塔芙玆 (Tufts) 大學生物化學暨分子營養學博士,2003年進入中興大學食生系任教,目前為興大榮譽特聘教授,曾在2009年當選十大傑出女青年,並曾獲臺灣營養學會、台灣食品科技學會、科技部、美國癌症研究學會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Cancer Research)、美國關節炎學會 (Arthritis Foundation)、美國營養學會 (American Society of Nutrition, ASN)等國內外機構的年輕學者研究獎項。
蔣恩沛心情激動的說,農學領域相當廣泛,她認為自己仍有很大努力空間,她很感謝興大農資院陳院長的提名及審查委員之肯定,還有研究路上多位前輩的提攜。她特別強調,這個獎是對實驗室成員們多年共同努力的肯定,尤其起步時期環境艱困,研究生們大多沒有基本分子生物概念,加上所有的系統都要從頭建立起,因此學生們比其他人更加努力,對於草創期的幾位研究生與老師一起打拚的日子,她相當感恩。
她回想研究室初創期,為能讓研究早日開始,四處賒欠之餘,也多次把計畫主持費用投入實驗儀器耗材,而在經費困頓之時,她相當感謝校內幾位前輩主動給予機會加入校內群體計劃,包括加入「國際植物與食品生物科技中心」等團隊,讓她在研究資源以及研究能量都有相當的成長。
鼓勵實驗室成員站上國際舞台
蔣恩沛在求學時代,在研究路程上並不順遂,遭遇過許多困難,內心十分徬徨,但她認為那段時間的經歷彌足珍貴,讓她日後在建立自己研究室遇見各式難題時都能迎刃而解;她勉勵有心從事研究的年輕學子,現階段所遭遇的種種挫折及難得的經驗,都會累積成研究能量,讓未來的路走得更紮實更遠,因此鼓勵熱愛研究的年輕學子選定方向後堅持自己耐心持續耕耘。
她指出,台灣目前高學歷人才過剩問題的確需要正視,對於有潛質的研究人才應鼓勵,她發現許多原本有潛力興趣的年輕人對科學研究怯步,因而擔心長期下去會造成人才斷層,讓台灣整體研究能量低落,因此她對於有心學術研究的學生會設法多方鼓勵,讓學生們體會研究的樂趣、厚植實力、提升眼界。
今年她受邀在日本舉辦四年一度的亞洲營養大會演講,也鼓勵實驗室成員站上國際舞台演講,磨練膽識累積經驗,還順道帶學生們訪問日本知名研究機構Riken Institute,讓他們看看別人頂尖機構如何進行研究。她更期盼未來能有更多有興趣的年輕學子加入研究團隊,一起在自己熱愛的營養研究領域深耕。

2009年當選十大傑出女青年
蔣恩沛為美國塔芙玆 (Tufts) 大學生物化學暨分子營養學博士,2003年進入中興大學食生系任教,目前為興大榮譽特聘教授,曾在2009年當選十大傑出女青年,並曾獲臺灣營養學會、台灣食品科技學會、科技部、美國癌症研究學會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Cancer Research)、美國關節炎學會 (Arthritis Foundation)、美國營養學會 (American Society of Nutrition, ASN)等國內外機構的年輕學者研究獎項。
蔣恩沛心情激動的說,農學領域相當廣泛,她認為自己仍有很大努力空間,她很感謝興大農資院陳院長的提名及審查委員之肯定,還有研究路上多位前輩的提攜。她特別強調,這個獎是對實驗室成員們多年共同努力的肯定,尤其起步時期環境艱困,研究生們大多沒有基本分子生物概念,加上所有的系統都要從頭建立起,因此學生們比其他人更加努力,對於草創期的幾位研究生與老師一起打拚的日子,她相當感恩。
她回想研究室初創期,為能讓研究早日開始,四處賒欠之餘,也多次把計畫主持費用投入實驗儀器耗材,而在經費困頓之時,她相當感謝校內幾位前輩主動給予機會加入校內群體計劃,包括加入「國際植物與食品生物科技中心」等團隊,讓她在研究資源以及研究能量都有相當的成長。
鼓勵實驗室成員站上國際舞台
蔣恩沛在求學時代,在研究路程上並不順遂,遭遇過許多困難,內心十分徬徨,但她認為那段時間的經歷彌足珍貴,讓她日後在建立自己研究室遇見各式難題時都能迎刃而解;她勉勵有心從事研究的年輕學子,現階段所遭遇的種種挫折及難得的經驗,都會累積成研究能量,讓未來的路走得更紮實更遠,因此鼓勵熱愛研究的年輕學子選定方向後堅持自己耐心持續耕耘。
她指出,台灣目前高學歷人才過剩問題的確需要正視,對於有潛質的研究人才應鼓勵,她發現許多原本有潛力興趣的年輕人對科學研究怯步,因而擔心長期下去會造成人才斷層,讓台灣整體研究能量低落,因此她對於有心學術研究的學生會設法多方鼓勵,讓學生們體會研究的樂趣、厚植實力、提升眼界。
今年她受邀在日本舉辦四年一度的亞洲營養大會演講,也鼓勵實驗室成員站上國際舞台演講,磨練膽識累積經驗,還順道帶學生們訪問日本知名研究機構Riken Institute,讓他們看看別人頂尖機構如何進行研究。她更期盼未來能有更多有興趣的年輕學子加入研究團隊,一起在自己熱愛的營養研究領域深耕。

開拓農業生物科技研究的契機
在實驗室的人才培訓上,她也相當重視同學所學未來投身產業的實用性,除基本分子生物訓練之外,在食品及營養領域相當重要的定量分析、品管訓練、文獻精準解讀、及解決問題能力等紮實訓練,也讓實驗室畢業的學生不僅易進入大企業,且適應良好應變能力佳。她期許自己要繼續努力,鼓舞年輕學子努力傳承所學,積極開拓農業生物科技研究的契機,協助國家食品安全把關、促進國人健康。
在實驗室的人才培訓上,她也相當重視同學所學未來投身產業的實用性,除基本分子生物訓練之外,在食品及營養領域相當重要的定量分析、品管訓練、文獻精準解讀、及解決問題能力等紮實訓練,也讓實驗室畢業的學生不僅易進入大企業,且適應良好應變能力佳。她期許自己要繼續努力,鼓舞年輕學子努力傳承所學,積極開拓農業生物科技研究的契機,協助國家食品安全把關、促進國人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