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力發展署中彰投分署率全國之先,跨部會、跨領域成立「中彰投區勞動力發展策略聯盟」,集勞、資、學、研、政各方優勢的「5合1」平台,與國際接軌合作,目前會員數達618個,除虛擬交流平台外,也共組實體聯盟跨界合作,打造人力資源平台。■ 文.圖/李佳璟


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中彰投分署長陳瑞嘉表示,「中彰投區勞動力發展策略聯盟」整合資源,凝聚68個業界、學校及民間與勞工團體共識。 第一階段鎖定「發展青年創業與社會企業、文創精品產業、智慧科技有機綠樂活、資訊產業實習推動、傳統產業轉型、職能導向推動、高職教育發展、汽車保養產業等8大主題」發揮即時性、多元化服務向。
合作內容包括「提供青年就業機會與創意能力,協助企業培育優質人力與提升產業競爭力,推動產業交流及高職生就業導向課程規畫,制定產業實習機制與規範有效協助產學媒合,提升青年就業力」。

合作內容包括「提供青年就業機會與創意能力,協助企業培育優質人力與提升產業競爭力,推動產業交流及高職生就業導向課程規畫,制定產業實習機制與規範有效協助產學媒合,提升青年就業力」。

陳瑞嘉強調,以開發潛在勞動力、提升競爭力、研發與創意三贏競爭力詮釋策略聯盟功能,除虛擬交流平台外,更加入產業實體服務能量3大特色,「產業化」與產業結合提供就業導向之訓練課程、「集中化」從過去資源分散到集中最有效運用、「據點化」擴增實體服務據點彙整產業需求與專案服務等。
該聯盟會員共同目標為「跨業整合」、「人才培育」、「就業開創」、「創新升級」4大目標築夢與力行,以 「職能導向推動」主題為例,將建立共通流程模式,預計申請6門以上職能導向認證課程、辦理產業交流及學習會。
參與的專業師資建議,「青年創業與社會企業」建立文化創意產業推動服務網,加強與大專院校及產業合作交流;「資訊產業實習推動」與大專校校院訂定產業實習機制與規範;「汽車保養產業推動」擬採逐步轉型為汽車醫院,提升從業人員形象,開創在地就業空間等。
該聯盟會員共同目標為「跨業整合」、「人才培育」、「就業開創」、「創新升級」4大目標築夢與力行,以 「職能導向推動」主題為例,將建立共通流程模式,預計申請6門以上職能導向認證課程、辦理產業交流及學習會。
參與的專業師資建議,「青年創業與社會企業」建立文化創意產業推動服務網,加強與大專院校及產業合作交流;「資訊產業實習推動」與大專校校院訂定產業實習機制與規範;「汽車保養產業推動」擬採逐步轉型為汽車醫院,提升從業人員形象,開創在地就業空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