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低碳、創新」城市願景 3大基礎建設+5大亮點

園 區內有近67公頃的清翠園貫穿其間,將規劃為生態住宅區、經貿專用區、文化商業專區、創新研發專區及文教專用區等5大專用區(圖1),目前區段徵收工程各 土建標及橋樑標皆已接近完工階段,並將陸續開放區內計畫道路供用路人通行。清翠園將打造成為臺中的「中央公園」,朝向「生態園區」開發,種植約1萬415 株喬木,原生種比率從原來57.4%增為75.2%以上,並規劃建置各樹種QR Code樹木戶籍,遊園民眾可透過手機隨時了解樹種等相關資訊。
此 外,園區南側設置地下式水資源回收中心(圖2),肩負起園區80%污水回收再利用的重要功能,可處理整體水湳經貿園區及鄰近地區約18,000噸生活污水 量。而學術綠廊地下停車場不僅含納園區內的停車需求,並增設電動、低碳機汽車位,同時運用e化、智慧控管系統,減少民眾停等時間。
臺灣塔經過市府 檢討後提出替代方案,朝「數位營運中心」多功能建築開發方向規劃。規劃主建築低樓層有數位文化中心,構建全臺最大的數位典藏資料庫。中高樓層為產業4.0 中心,頂層則以觀景休憩空間功能為主,打造文創商店街,提供市民獨特的高空景觀眺望體驗與休閒遊憩的最佳去處。
中臺灣電影中心則規劃以強化資料典 藏功能及內容,與國家電影中心合作共享館藏資料,並規劃專屬放映廳,作為影視推廣發表的重要平台。同時預留音樂展演空間,讓電影中心的功能及空間運用更加 多元、豐富,未來也會與數位營運中心結合,增加整體廣場空間,舉辦各項戶外活動,成為親民的影視休閒教育場所(圖3)。
園區北端的水湳轉運中心, 定位為臺中最重要的轉運中心,以「國道客運城」為發展方向。水湳轉運中心將與國道客運及規劃中的輕軌橘線結合,具有前瞻性、可行性的交通規劃,為避免國道 客運干擾既有平面車流,規劃國道客運專用匝道與高速公路銜接,未來民眾利用國道客運進入水湳轉運中心後,可再藉由公路客運、市區公車、輕軌、計程車及 iBike轉乘,達到分流效果,快速往返臺中各區域。



臺灣塔經過市府 檢討後提出替代方案,朝「數位營運中心」多功能建築開發方向規劃。規劃主建築低樓層有數位文化中心,構建全臺最大的數位典藏資料庫。中高樓層為產業4.0 中心,頂層則以觀景休憩空間功能為主,打造文創商店街,提供市民獨特的高空景觀眺望體驗與休閒遊憩的最佳去處。
中臺灣電影中心則規劃以強化資料典 藏功能及內容,與國家電影中心合作共享館藏資料,並規劃專屬放映廳,作為影視推廣發表的重要平台。同時預留音樂展演空間,讓電影中心的功能及空間運用更加 多元、豐富,未來也會與數位營運中心結合,增加整體廣場空間,舉辦各項戶外活動,成為親民的影視休閒教育場所(圖3)。
園區北端的水湳轉運中心, 定位為臺中最重要的轉運中心,以「國道客運城」為發展方向。水湳轉運中心將與國道客運及規劃中的輕軌橘線結合,具有前瞻性、可行性的交通規劃,為避免國道 客運干擾既有平面車流,規劃國道客運專用匝道與高速公路銜接,未來民眾利用國道客運進入水湳轉運中心後,可再藉由公路客運、市區公車、輕軌、計程車及 iBike轉乘,達到分流效果,快速往返臺中各區域。


(圖3) (圖4)
市 府考量舉辦會展的大量需求,提出在園區內興建水湳國際會展中心(圖4)的構想,打造成為B2B(Business to Business)及B2C(Business to Customer)的商業模式展場,可分為國際展覽館及會議中心。並引進國內外企業總部與法人進駐為理念,引發總部經濟連鎖效益,讓水湳經貿園區成為在地 廠商紮根經貿園區之載體。而「臺中城市文化館」,未來將結合圖書館與美術館功能,彼此資源分享,跨域加值,發揮建設的最大效益,屆時連結周邊清翠園、轉運 站、國際會展中心,成為在地化的藝文休閒場域。
(臺中市政府都市發展局 廣告)
(臺中市政府都市發展局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