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尼泊爾發生規模7.8強震,造成9000多人死亡,22000多人受傷,300萬人無家可歸的悲劇。令人遺憾的是,它的震央接近首都加德滿都,強烈的地動天搖,導致尼泊爾百分之九十的印度教、佛教寺廟與歷史遺跡毀於一旦,這場突如其來的大地震,對極度貧窮的尼泊爾來說,是一大劫難,它的重建之路,更是一條鞎辛的漫漫長路。
■文.圖╱林仲偉
尼泊爾的歷史悠久,也是佛陀的誕生地,唐朝玄奘前往印度取經時,就曾路過當時的「泥曼羅」,並在他的著作「大唐西域記」中提及。這個文明古國歷經多次王朝更迭,其中,以十三至十八世紀的馬拉王朝,留下最多的文物、建築,成為後世子孫的觀光資產,只是沒有想到,它們躲得過戰火,最終仍逃不過大自然的摧殘。
古蹟震毀觀光重創
尼泊爾現代化腳步十分緩慢,除了加德滿都比較現代化之外,其他地區仍散佈許多印度教、佛教寺廟與歷史遺跡的古城,一直維持長久以來的面貌,在加德滿都谷地,就有七處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遺產。不過,也正因為古蹟、古建築多,古城在這次的地震受災特別嚴重,帕坦名聞世界的杜巴廣場古廟群和舊皇宮無一倖免,巴克塔布的命運也一樣悲慘,對仰賴觀光業為生的尼泊爾來說,是極為嚴重的打擊。
尼泊爾的災情比想像中還要悲慘!1832年建造,融合蒙兀兒帝國與歐洲建築風格的知名地標達拉哈拉塔,原是加德滿都最高的塔樓,擁有純白的外觀與213階的螺旋階梯,約有9層樓高,可以俯瞰整座城市的景色,地震過後只剩下基座。
建於18世紀初、石頭建造的維特莎拉.杜兒卡女神廟,門前各有一對大象與獅子雕像守護,右方還有一座小鐘樓,廟內屋頂樑柱佈滿性愛雕刻,地震過後面目全非,整棟建築物全部塌陷,只留下斷垣殘壁。
另外,1979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建造年代可追溯自西元5世紀的蘇瓦揚布拿佛塔,也是觀光客的必遊景點之一。濃厚的西藏建築風格,純白色的塔基,金黃色的塔身,四周密佈經塔、神像與經輪,塔樓頂端四面各有一雙眼睛,象徵佛祖的千里眼,比其他的佛塔歷史都要悠久、都要壯觀。可惜的是,歷經尼泊爾強震襲擊後,蘇瓦揚布拿佛塔周圍建築物全毀,只有佛祖的千里眼安然無恙,依然凝視尼泊爾的芸芸眾生。
盼國人發揮愛心伸出援手
筆者先前曾遊歷尼泊爾這個古國,留下幀幀的古蹟照片,如今上述古蹟因地震毀之一旦,現只能從相片中追想當初的身影,令人不勝欷歔!最令人感到遺憾的是,尼泊爾是當今全球最貧困的國家之一,個人年平均所得不到三百美元,遭逢此巨變,數百萬人無家可歸,加上政府束手無策,廣大災民不知何去何從?台灣人向來有愛心,對鄰國日本的311地震捐款高達70億,超過其他93個國家捐款的總額,由台灣寄出的救援物資,保守估計也超過上千公噸。
日本人均所得為3萬3730美元,是尼泊爾的一百多倍,相對於日本大地震,台灣的媒體、社會,對尼泊爾的關心程度不高,民眾捐款也不踴躍,甚至有些冷漠。同樣是大地震,台灣人對傷亡小的富國慷慨,對傷亡嚴重的窮國吝嗇,是不是有點厚此薄彼?佛佑尼泊爾!希望這個高山弱國,趕快站起來,早日恢復昔日的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