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加職訓不只是失業時充電的教室,還可以讓你創業當老闆!從黑手晉身汽車保養廠頭家的潘博文、頂著台大研究所畢業投入製鞋的周宜旻、畢業後學會咖啡、餐飲一技之長創業成功的林靜凰與王蕾堯,他們都是參加中彰投分署職業訓練成功創業,平均年齡不到30歲的年輕人。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中彰投分署特別蒐錄6位達人拍攝成影片,希望指引年輕人勇於築夢、追夢與圓夢。 ■ 文.圖/李佳璟

從台大微生物與生化研究所畢業的周宜旻,放棄百萬年薪外商工作,轉換跑道參加中彰投分署400小時「產業人才培訓據點計畫」訓練,因為理論與實作並進的紮實訓練,從門外漢栽進完全陌生的製鞋業。
用10年完成想做的事
當初只是因為穿著高跟鞋跑業務,一直想找一雙好穿好走的鞋,乾脆自己來學做鞋,剛開始還為皮革和打板設計滿手傷痕,靠著嶄新創意,終於打造專屬品牌,還到台北展店,才兩年光景就在鞋業打下一片天,她說年輕人排斥傳統產業,對她來說,卻是無比迷人。
「人生沒有很多10年,用10年完成想做的事!」潘博文受中彰投分署職訓老師一番話影響,立志退伍3個月內要達成開店目標,雖然國中畢業就擔任修車學徒累積不少經驗,但開店前,領悟需要考張證照,於是到中彰投分署參加職前訓練半年、考取「乙級證照」,還以第一名成績畢業。
用10年完成想做的事
當初只是因為穿著高跟鞋跑業務,一直想找一雙好穿好走的鞋,乾脆自己來學做鞋,剛開始還為皮革和打板設計滿手傷痕,靠著嶄新創意,終於打造專屬品牌,還到台北展店,才兩年光景就在鞋業打下一片天,她說年輕人排斥傳統產業,對她來說,卻是無比迷人。
「人生沒有很多10年,用10年完成想做的事!」潘博文受中彰投分署職訓老師一番話影響,立志退伍3個月內要達成開店目標,雖然國中畢業就擔任修車學徒累積不少經驗,但開店前,領悟需要考張證照,於是到中彰投分署參加職前訓練半年、考取「乙級證照」,還以第一名成績畢業。

「造角咖啡」創店人王蕾堯,高職即參加中彰投分署雙軌訓練,這個訓練讓學業與職場並進,在五星級飯店實習時接受職務輪調,清楚不同部門的運作及公司全貌,加上大學提供餐飲教室資源,順利取得國際咖啡調配師證照。
她一直想開咖啡館,終於找到一家小店,一開始有親友相挺,但兩、三個月後,會想外出工作養店,幸好抱著不放棄精神逐漸好轉,每次看到專程從北部南下或是在網路上找到這家店的客人,感謝雙軌訓練完成「造角」夢想。
多了一條創業捷徑的指標
26歲林靜凰參加中彰投分署產業人才投資方案「觀光餐旅」訓練,自創多種獨家口味套裝產品,為彌補不足,又參加「歐亞異國料理班」與「藝文咖啡與精品輕食複合式料理製作班」學到市場趨勢、顧客服務與衛生管理、餐飲禮儀與服務,儲備能量終於有勇氣自創品牌夢想店。
勞動力發展署中彰投分署長陳瑞嘉協助青年排除就業不穩定,發行「職人築夢」專書與影音光碟,有職前訓練、產業人才培訓據點、明師高徒、產業人才投資、雙軌訓練旗艦及產學訓合作訓練等6支計畫的結訓學員自述訓練心得,讓更多人了解創業艱辛,多了一條創業捷徑的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