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觀國內產業能在國際舞台上嶄露頭角,無不是業者一步一腳印篳路藍縷創建而來,但隨著新興經濟體的崛起,國際市場競爭日趨劇烈,早已成殺戮戰場,沒有強大的技術背景作為後盾,隨時會被淹沒在肅殺煙飛的歷史中,台灣金屬中心從五零年代開始,一路陪伴、支持國內金屬產業披荊斬將走過來,繼續在國際市場繼續向前衝,這群背後默默付出的技術工程師,功勞實在不小。■ 文.圖/江淑如
戰後的台灣經濟產業從一無所有,最重要的轉捩點在於政府促成設立資策會、工研院、金屬中心三大財團法人,一步步從OEM、ODM奔向OBM,擘建出國家的經濟格局,台灣金屬中心區域研發服務處崔海平處長表示:金屬中心最早在高雄設立服務總部,也是三個財團法人中最早設立的機構,因此幾乎可以說見證了台灣金屬工業三、四十年來的發展史。
推動產業創新聚落國家
翻開歷史軌跡,成立已有53年的金屬中心,從最初針對小五金、餐具、金屬工藝品、縫紉機等企業展開創建、成長、升級、轉型服務,及至目前,研發重點產業漸漸轉移輔導快速、精微、輕量化又兼具綠色環保的金屬製品和高質化設備,例如電動車輛、精密機械、智慧型自動化、高附加價值金屬材料、再生能源設備、顯示器、照明、智慧生活、生技產業等,希望帶領「智慧台灣」成功轉型進入工業4.0時代,進而形成產業創新聚落國家。
金屬中心崔海平處長指出,金屬中心除了提供政府產業諮詢智庫功能外,分佈在全國各區域八百餘位員工的工作目標,是將相關產業鏈結在一起,從金屬上游原物料乃至一次、二次加工製程技術整合在一起,過程中肩負產業升級、檢測驗證等任務,還有協助業界技術、人才、資金三方需求,以在地化、及時化扶植台灣成為亞太地區電動車生產基地及軟性電子商務中心,其他如高質化機械業與高階醫療器材等,也是近幾年重點扶植產業。
民國73年即到金屬中心服務的崔海平處長,看著世界經濟版塊不斷變遷,心中有很多感觸,其中幾次協助國內業者搶訂單的經驗,都有千鈞一髮的機緣,謙虛的他認為,唯有政府與業者一起攜手才能所向無敵。他回憶國內專製蓮蓬頭與水龍頭的水五金業者,原先在歐美市場有很多訂單,但榮景至1999年時,美國政府有感於每年至少2000名幼兒在沐浴時屢遭燙傷,因此要求進口業者在產品上必須加裝「反燙傷裝置」,即冷水斷水時,熱水也必須同時停止流出。
對於國內傳統小工廠而言,業者根本毫無因應之道,眼看即將喪失大批訂單,此時如果沒有金屬中心立即介入,推動一系列輔導計劃,導入人體工學思維,研發出許多可貴的壓力平衡閥、恆溫控制閥等專利轉移給業者升級產品,當時台灣的水五金產業可能面臨倒閉潮,往後也不會有目前衛浴水五金產業在世界發揚光大的盛況。
國內唯一的衛浴產品性能驗證實驗室
崔海平處長表示,當時還更進一步設置了國內唯一的衛浴產品性能驗證實驗室,並爭取美國衛浴器材協會海外實驗室認證核可,幫助業者快速取得美國北美地區銷售資格。同樣地,關於國內醫材業者進軍大陸,金屬中心也已經和北京藥監局取得共識,可以通過台灣金屬中心檢測認證,幫助業者在國內申請即能取得大陸地區銷售許可,無奈一切因兩岸服貿協議未通過而暫停,但未來仍可期。
台灣金屬中心走過50個年頭,伴隨著台灣金屬產業腳步,走向無遠弗屆世界舞台,從產業策略研擬、及時透析市場資訊至銷售服務平台,金屬中心總是觀前顧後地走在最前端帶路,也守住戰線後台當最稱職的無聲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