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新飼料油震驚台灣社會,不僅豬油遭餿,連牛油都在列。餿牛油波及的範圍除了烘焙、早餐店之外,連夜市牛排攤、平價牛排館,乃至知名牛排館都中彈,餿牛油主要用在重組牛肉上,餿牛油事件再度讓由來已久的重組牛肉問題,又度浮上檯面。不少人吃了大半輩子的牛肉,對牛肉的部份一知半解,更分辨不出重組牛肉與原肉的差異。 ■ 文/伊若瓦丹 圖/陳招宗


國內肉類消費市場已漸漸擺脫早期農業社會吃牛肉的禁忌,牛肉在餐館、小吃店和家中,早就是常見的菜餚,中西餐必備。如同一頭豬各個部位的肉,口感和用途各有不同,牛肉亦然。您吃的是牛肉的那一個部位?或許您叫得出名稱,諸如:菲力、沙朗、T骨、牛柳、肋眼、雪花牛肉…,但可知道它是那一個部位?
里肌肉質最細嫩
頸部的牛頸肉,如同豬頸部的松阪肉,肉質乾實,具有Q度,一般都用來製作牛肉丸子、做肉餡及煨湯。再往後是肩肉,纖維較細,口感滑潤,適合燉、烤、燜,是烹煮牛肉咖哩的上品。再後面是上胸肉,細嫩,具有明顯大理石般的肌理,適合涮、煎、烤。其下方的胸肉,在軟骨兩側,纖維稍粗、面紋多,並有一定的脂肪覆蓋,肥而不膩,適合燉、煮湯。
眼肉則是位於上胸肉和外脊肉之間(上背中間位置),形似眼睛的肉塊,油花交雜,肉質細嫩,口感香甜多汁,適合涮、煎、烤。外脊肉位於上背近臀部,為牛背的最長肌,整塊呈紅色,沙朗指的就是這塊肉,因為帶脂肪煎起來好操作,不容易出錯。外脊肉下方是里肌,菲力指的就是這個部位,是牛肉所有部份中最細嫩者,為少脂肪的精肉,煎得太過火容易乾柴,一般以三至五分熟度最佳,才能保有鮮嫩多汁的口感。
臀肉又稱和尚頭,肉質纖維粗,僅適合切絲爆炒。牛腩位於胸肉後方的下腹部,里肌的下方,肥瘦相間、肉質較韌,但肉味濃郁,適合清燉或料理咖哩。腱子肉位於腿部,帶筋富含膠質,適合紅燒、醬滷。
由於各部份的口感大不同,依老嫩又可分五級,里肌最嫩為特級、上胸肉和外脊為一級、仔蓋和底板為二級、肋條和胸口為三級、脖頭、腱子為四級;大致上距頭腳越遠的部位越嫩。美國農業部則將牛肉品質分為以下等級:1.美國極佳級(U.S. Prime),最高等級的牛肉,肉質與脂肪分布最佳;數量非常有限,約僅佔所有美國牛肉2.9%。2.美國特選級(U.S. Choice),一般用作牛排。3.美國上選級(U.S. Select),一般用作牛肉絲、帶骨肉等。4.美國標準級(U.S. Standard),常為牛的後腿肉。5.美國商用級(U.S. Commercial)。6.美國綜合級(U.S. Utility),肉的碎塊壓成的大塊牛肉。7.美國切割級(U.S. Cutter),即碎肉。8.美國製罐級(U.S. Canner)
重組牛肉真假難辨
而充斥國內消費市場的重組牛肉,即以碎肉壓製而成,不僅常見於平價牛排,甚至連中高價的丁骨、菲力牛排都可能是碎肉黏拼而成。學者專家指出,重組牛肉是利用廉價的小蘇打或磷酸鹽為原料,再加上食鹽,抽出肉品中的鹽溶性蛋白,並輔以快速攪拌、加熱,最後裝入塑膠袋,進行擠壓、冷凍塑形;若遇重組肉品口感不佳、肉味流失,業者會再另外添加嫩精、肉粉來掩飾。
至於近年由中部平價牛排店開始竄紅的「巨無霸厚切牛排」,則是以梅花肉斷筋,再加上滾筒壓薄處理,通常會將兩塊壓薄牛排黏接在一起,讓肉排體積看來更大,即是巨無霸牛排。
為了與原肉看起來相近,業者通常會加入脂肉、筋肉,並加入牛油增加香氣。因此,重組牛肉一般都比較軟嫩,不似原肉Q彈。原肉油花分佈均勻,肌理清楚;重組牛肉油花分佈不均,肌理也較不清楚。原肉有大有小,組合肉大小一致。
里肌肉質最細嫩
頸部的牛頸肉,如同豬頸部的松阪肉,肉質乾實,具有Q度,一般都用來製作牛肉丸子、做肉餡及煨湯。再往後是肩肉,纖維較細,口感滑潤,適合燉、烤、燜,是烹煮牛肉咖哩的上品。再後面是上胸肉,細嫩,具有明顯大理石般的肌理,適合涮、煎、烤。其下方的胸肉,在軟骨兩側,纖維稍粗、面紋多,並有一定的脂肪覆蓋,肥而不膩,適合燉、煮湯。
眼肉則是位於上胸肉和外脊肉之間(上背中間位置),形似眼睛的肉塊,油花交雜,肉質細嫩,口感香甜多汁,適合涮、煎、烤。外脊肉位於上背近臀部,為牛背的最長肌,整塊呈紅色,沙朗指的就是這塊肉,因為帶脂肪煎起來好操作,不容易出錯。外脊肉下方是里肌,菲力指的就是這個部位,是牛肉所有部份中最細嫩者,為少脂肪的精肉,煎得太過火容易乾柴,一般以三至五分熟度最佳,才能保有鮮嫩多汁的口感。
臀肉又稱和尚頭,肉質纖維粗,僅適合切絲爆炒。牛腩位於胸肉後方的下腹部,里肌的下方,肥瘦相間、肉質較韌,但肉味濃郁,適合清燉或料理咖哩。腱子肉位於腿部,帶筋富含膠質,適合紅燒、醬滷。
由於各部份的口感大不同,依老嫩又可分五級,里肌最嫩為特級、上胸肉和外脊為一級、仔蓋和底板為二級、肋條和胸口為三級、脖頭、腱子為四級;大致上距頭腳越遠的部位越嫩。美國農業部則將牛肉品質分為以下等級:1.美國極佳級(U.S. Prime),最高等級的牛肉,肉質與脂肪分布最佳;數量非常有限,約僅佔所有美國牛肉2.9%。2.美國特選級(U.S. Choice),一般用作牛排。3.美國上選級(U.S. Select),一般用作牛肉絲、帶骨肉等。4.美國標準級(U.S. Standard),常為牛的後腿肉。5.美國商用級(U.S. Commercial)。6.美國綜合級(U.S. Utility),肉的碎塊壓成的大塊牛肉。7.美國切割級(U.S. Cutter),即碎肉。8.美國製罐級(U.S. Canner)
重組牛肉真假難辨
而充斥國內消費市場的重組牛肉,即以碎肉壓製而成,不僅常見於平價牛排,甚至連中高價的丁骨、菲力牛排都可能是碎肉黏拼而成。學者專家指出,重組牛肉是利用廉價的小蘇打或磷酸鹽為原料,再加上食鹽,抽出肉品中的鹽溶性蛋白,並輔以快速攪拌、加熱,最後裝入塑膠袋,進行擠壓、冷凍塑形;若遇重組肉品口感不佳、肉味流失,業者會再另外添加嫩精、肉粉來掩飾。
至於近年由中部平價牛排店開始竄紅的「巨無霸厚切牛排」,則是以梅花肉斷筋,再加上滾筒壓薄處理,通常會將兩塊壓薄牛排黏接在一起,讓肉排體積看來更大,即是巨無霸牛排。
為了與原肉看起來相近,業者通常會加入脂肉、筋肉,並加入牛油增加香氣。因此,重組牛肉一般都比較軟嫩,不似原肉Q彈。原肉油花分佈均勻,肌理清楚;重組牛肉油花分佈不均,肌理也較不清楚。原肉有大有小,組合肉大小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