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祖信仰深植民間,各地都可以看到供奉天上聖母林默娘的媽祖廟,信徒無以數計,其中不乏歷史悠久、聲名遠播的知名天后宮,諸如大甲鎮瀾宮、北港朝天宮、新港奉天宮、鹿港天后宮、白沙屯拱天宮、彰化南瑤宮…,其中,位於苗栗縣通霄鎮的白沙屯拱天宮,擁有若干特殊的信仰文化,在媽祖信仰中獨樹一幟。 ■ 文/張若 圖/陳招宗

每年農曆三月各地瘋媽祖,知名媽祖廟都會如期舉辦遶境或進香的盛大廟會活動,白沙屯拱天宮也不例外,歷史至少超過180年的白沙屯拱天宮,每年都有前往北港朝天宮進香的慣例。拱天宮管理委員會總幹事陳春發指出,大部分的媽祖廟進香活動都有一定的行進路線,但白沙屯拱天宮自有廟史記載以來,進香活動都沒有固定的行進路線,隊伍前進與休息,全憑媽祖的旨意,途中休息後重新起駕前,媽祖會臨時下旨意,決定下段路程要走的路線,
嚴遵天上聖母的神旨
陳春發指出,即使是降旨要上快速道路、進狹巷或渉溪,轎班和信徒都得無條件遵從。鑑此,白沙屯拱天宮的轎班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抬轎者必須是媽祖虔誠的信徒,並且不能有任何主見,必須專心一致感應媽祖隨時隨地可能的降旨。數十年來,沿途協助疏導交通的警義交都已習慣這項習俗,見到隊伍改向,都能隨時機動建置布點,就算上了快速道理,也要及時攔下過往的車輛。
陳春發說,這項傳承百餘年的習俗,主要在展現任何人都不能僭越媽祖的神聖地位和神威,亦不能妄自依己見下達神旨。他舉廟中的改運儀式為例,從未透過「桌頭」居中溝通,而是由信徒自己擲筊聽憑媽祖的旨意。不少媽祖廟在進香活動起駕儀式中,都會邀請政商人士共襄盛舉,拉抬聲勢,但白沙屯拱天宮因從未獲媽祖的旨意,廟方不敢妄自作主,因而向來都未曾邀請過政商人士參與起駕儀式。
另者,通常媽祖遶境出巡或進香,大多由二媽或三媽坐轎,大媽留在廟裡鎮殿,白沙屯拱天宮又是恰巧相反,每遇遶境出巡或進香,均由大媽親自坐轎,留下二媽、三媽代為鎮殿。傳承百年傳統,不敢任意更改的慎重信仰精神,讓許多傳統的媽祖信仰儀式,得以藉白沙屯拱天宮保留了下來,已經難得一見的「火缸」為例,「火缸」係一只圓型的陶製容器,裡面裝茶渣餅,點燃之後,上面再鋪上芳香的檀香粉,代表媽祖的聖火;所謂進香,指的就是此香。
傳統「火缸」難得一見
之所以使用茶渣餅,係因榨油產生的茶油渣,飽含油脂,十分耐燃燒;此乃先民的智慧。為了預防「火缸」不慎熄火,起駕前會請法師在「火缸」外圍塗上防火土,之後置入木造的廟型挑擔中,以利保護。挑擔一只裝「火缸」,一只裝燃料(即茶渣餅和檀香粉),稱之「香擔」,由經驗豐富的副爐主及小組成員負責挑擔,確保聖火終日不滅。此外,一般跟隨媽祖進香隊伍的信眾都習以「進香客」稱之,但白沙屯拱天宮一直保留數百年的古早稱謂─「香燈腳」,意指香爐下的善信眾。
拱天宮管理委員會總幹事陳春發指出,該廟在媽祖信仰史上還創造一項奇蹟,通常一座具規模的媽祖廟都是由一、二十個庄頭共同籌建,但該廟卻僅由六個庄頭籌建蓋成,沿海小漁村,大部份的居民生活並不富裕,但卻能興建如此規模的媽姐廟,顯見地方人士的團結程度,以及對媽祖信仰的力量。更難得的是,由於拱天宮神靈威赫,感召不少外地的信徒,全台各地都有該廟的信徒,並在各地自發性設立媽祖聯誼會,讓這座位於偏僻海隅的媽祖廟得以享有全台的高知名度。

陳春發指出,即使是降旨要上快速道路、進狹巷或渉溪,轎班和信徒都得無條件遵從。鑑此,白沙屯拱天宮的轎班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抬轎者必須是媽祖虔誠的信徒,並且不能有任何主見,必須專心一致感應媽祖隨時隨地可能的降旨。數十年來,沿途協助疏導交通的警義交都已習慣這項習俗,見到隊伍改向,都能隨時機動建置布點,就算上了快速道理,也要及時攔下過往的車輛。
陳春發說,這項傳承百餘年的習俗,主要在展現任何人都不能僭越媽祖的神聖地位和神威,亦不能妄自依己見下達神旨。他舉廟中的改運儀式為例,從未透過「桌頭」居中溝通,而是由信徒自己擲筊聽憑媽祖的旨意。不少媽祖廟在進香活動起駕儀式中,都會邀請政商人士共襄盛舉,拉抬聲勢,但白沙屯拱天宮因從未獲媽祖的旨意,廟方不敢妄自作主,因而向來都未曾邀請過政商人士參與起駕儀式。
另者,通常媽祖遶境出巡或進香,大多由二媽或三媽坐轎,大媽留在廟裡鎮殿,白沙屯拱天宮又是恰巧相反,每遇遶境出巡或進香,均由大媽親自坐轎,留下二媽、三媽代為鎮殿。傳承百年傳統,不敢任意更改的慎重信仰精神,讓許多傳統的媽祖信仰儀式,得以藉白沙屯拱天宮保留了下來,已經難得一見的「火缸」為例,「火缸」係一只圓型的陶製容器,裡面裝茶渣餅,點燃之後,上面再鋪上芳香的檀香粉,代表媽祖的聖火;所謂進香,指的就是此香。

之所以使用茶渣餅,係因榨油產生的茶油渣,飽含油脂,十分耐燃燒;此乃先民的智慧。為了預防「火缸」不慎熄火,起駕前會請法師在「火缸」外圍塗上防火土,之後置入木造的廟型挑擔中,以利保護。挑擔一只裝「火缸」,一只裝燃料(即茶渣餅和檀香粉),稱之「香擔」,由經驗豐富的副爐主及小組成員負責挑擔,確保聖火終日不滅。此外,一般跟隨媽祖進香隊伍的信眾都習以「進香客」稱之,但白沙屯拱天宮一直保留數百年的古早稱謂─「香燈腳」,意指香爐下的善信眾。
拱天宮管理委員會總幹事陳春發指出,該廟在媽祖信仰史上還創造一項奇蹟,通常一座具規模的媽祖廟都是由一、二十個庄頭共同籌建,但該廟卻僅由六個庄頭籌建蓋成,沿海小漁村,大部份的居民生活並不富裕,但卻能興建如此規模的媽姐廟,顯見地方人士的團結程度,以及對媽祖信仰的力量。更難得的是,由於拱天宮神靈威赫,感召不少外地的信徒,全台各地都有該廟的信徒,並在各地自發性設立媽祖聯誼會,讓這座位於偏僻海隅的媽祖廟得以享有全台的高知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