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李中、熱愛台中」~是李中從政以來未曾改變的口號與志向。李中在台中出生、以台中命名;就如同他的大姊在彰化出生,就叫李彰化一般直白。
李中出生在台中市東區的干城重劃區,早年是陸軍訓練司令部,後改為陸軍第二軍團,再改為十軍團,因此軍團四周有許多軍事單位與眷村,小時候的練武、精武、尚 武三條路,路雖然不寬,甚至尚武「路」寬不到2公尺,卻是繁榮而擁擠。他印象中往台中公園前方走去還有一條清澈的綠川,河邊有許多大嬸阿姨在洗衣服,同時 在民國50年代還曾經在河道上比賽划龍舟,如此景象在綠川加蓋成道路後,現在難以想像當年的盛況。
熟稔產業 發展經濟
李 中在外貿協會服務時、曾經負責管理松山機場展覽館,但是當貿協成立台中辦事處時,就立即請調回台中服務,並前後拜訪中部地區約300家各種產業工廠並撰寫 產業報告,不僅提供總部產業資訊,也充實了他對各種產業的常識與知識。之後又考入聯合報系經濟日報任採訪記者,由於貿協與經濟日報記者的歷練,成為他擔任 市議員推動發展城市經濟力最雄厚的理念與後盾。
李中在民國84年至95年間擔任台中市建築開發投資公會總幹事一職,雖是民間社團,但他也提出許多 城市目標。例如「三個第三」~也就是第三國際機場、第三個科學園區及升格第三個直轄市,果然讓台中市跌跌不休的房地產,自民國91年起自谷底回升,也讓胡 志強市長的城市競爭力,建設台中國際城的理念有了底氣,兩者加乘讓房地產連續上漲12年。
李中先後擔任台中市第14、16屆及合併升格直轄市第一 屆市議員,並在東區及南區均成立服務處,每日上午8時許就先到東區服務處接待民眾及各種陳情,然後到市政府相關單位溝通協調,解決民眾的困難及爭取建設; 下午再前往南區服務處為民服務,他從不喊苦,樂此不疲。由於李中出生困苦、成長於菜市場,因此更能貼近基層民眾,始終以能夠有機會為民服務做為一生最大的 幸運與福報,因此他服務不分黨派、身份及貧富,一定全力給予民眾最好的解決方案。他常捫心自問:是否信守自己參政的初衷?答案是肯定的,至今李中堅信,自 己仍是最能為百姓謀福利及建設大台中的議員。

熟稔產業 發展經濟
李 中在外貿協會服務時、曾經負責管理松山機場展覽館,但是當貿協成立台中辦事處時,就立即請調回台中服務,並前後拜訪中部地區約300家各種產業工廠並撰寫 產業報告,不僅提供總部產業資訊,也充實了他對各種產業的常識與知識。之後又考入聯合報系經濟日報任採訪記者,由於貿協與經濟日報記者的歷練,成為他擔任 市議員推動發展城市經濟力最雄厚的理念與後盾。
李中在民國84年至95年間擔任台中市建築開發投資公會總幹事一職,雖是民間社團,但他也提出許多 城市目標。例如「三個第三」~也就是第三國際機場、第三個科學園區及升格第三個直轄市,果然讓台中市跌跌不休的房地產,自民國91年起自谷底回升,也讓胡 志強市長的城市競爭力,建設台中國際城的理念有了底氣,兩者加乘讓房地產連續上漲12年。
李中先後擔任台中市第14、16屆及合併升格直轄市第一 屆市議員,並在東區及南區均成立服務處,每日上午8時許就先到東區服務處接待民眾及各種陳情,然後到市政府相關單位溝通協調,解決民眾的困難及爭取建設; 下午再前往南區服務處為民服務,他從不喊苦,樂此不疲。由於李中出生困苦、成長於菜市場,因此更能貼近基層民眾,始終以能夠有機會為民服務做為一生最大的 幸運與福報,因此他服務不分黨派、身份及貧富,一定全力給予民眾最好的解決方案。他常捫心自問:是否信守自己參政的初衷?答案是肯定的,至今李中堅信,自 己仍是最能為百姓謀福利及建設大台中的議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