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專題報導 產業文化 築巢贏家 生活時尚 中部嘻哈 綜合櫥窗
 


智慧城市專題報導
大聲說出中科最精彩的
科學園區專題報導
中科觀點
中科主播台
大肚山傳奇
封面故事
中科專題報導
專題報導
中科臉譜
中科快遞
中科繽紛
目前位置  >  首頁 > 中科報導
 .硬漢王震宇的溫暖二三事
 .誰打通了中科四期二林園區環評的任督二脈!
 .台灣「竹炭」讓日本人也驚歎
 .生態工法—治山防洪靈不靈?
 .生態工法—先進國家的思維
 .不求多只求精 遠山機械30年不敗傳奇
 .五倍戰鬥力的魏松榮

   上一頁  共 ( 547 ) 筆 / 第 ( 54 ) 頁 / 共  ( 60 ) 頁  下一頁    


1999年中部發生921百年大震,山河變色,尊重大自然的「生態工法」觀念在重建之際,首度被引進台灣,在水利工程界蔚為風氣,但其優劣點的爭論卻也始終不斷。十年後,八八惡水重創南部山林、河川,「生態工法」再度拿到檯面上討論。在瑞士、德國、日本成效卓著的「生態工法」,為何一直在台灣看不到全面性的效果,頗值得探討。


■文/楊順發  圖/笠銓攝影

921地震後,政府成立災後重建工程推動委員會專責的臨時機構,在美國專攻航太工程的郭清江應聘委員會副執行長,他有感於大自然的反撲力量遠超過我們的想像,人們應該開始思考要如何與自然和平相處,「人定勝天」的傳統觀念有待重新省思。於是在重建工程上,他大力推動在國外先進國家行之有年,且功效卓著的「生態工法」(亦稱「自然工法」或「近自然工法」)。

「生態工法」完全顛覆過去的水利工程觀念

過去的水利工程由下坡、下游開始整治,生態工法卻從上坡、上游開始整治;過去採取硬邦邦的混凝土,現在用軟性「看不見」的工法。過去,對於防護山坡地發生土石流,往往築起一道道的攔沙壩,既花錢又破壞景觀,郭清江認為,應該先把發生土石流的原因找出來,然後再去除問題根源。土石流發生的原因在土、石與水,土和石我們可以控制,水的部份就很難掌握了。也就是說,控制崩塌就能控制土石。還有,清水沖刷土石的力量沒泥水大,所以,如果能避免讓水和土結合成泥水,便不會造成大規模的沖刷。

整治土石流必須找尋源頭的塌坡面,然後去除石頭上的有機物,再進一步填補石頭裂縫。至於坡面的整治工程,則先將集水區的水源分流,並且在受創的坡面上每隔二公尺做橫向截水,讓雨水在坡面上難以橫行無阻,造成土石流。至於如果遇上狂風暴雨,一時之間,雨水無法立即滲透至土壤時,便得造一條「水道」縱向排水。也就是由上坡開始順著坡度延伸到下坡,堆疊一小包一小包的砂土,讓雨水順此軌道流到山腳。「治山必先治水,只要把水路調理好,山就不會一直崩塌。橫向截水和縱向排水完成後,就可以撒下草籽、樹籽做植栽。

不過,郭清江推動「生態工法」卻也遭遇不少的阻力。因為施行生態工法,不需要統包工程給廠商,一律先讓學者專家查勘後,寫下工作項目與目標,交由水保局與林務局執行,再讓鄉鎮公所主導,僱用當地居民,而製造了上萬個就業機會。然而「洗臉礙到鼻」,一時間造成擋土牆業者無工程可包,遂找盡各種反面的證據,證明「生態工法」根本不堪一擊。災區民眾沒看到混凝土牆也無法安心,對「生態工法」抱持質疑的態度。更有立委在立法院上指著郭清江破口大罵。但郭清江卻仍不改其志。只是,後來郭清江從921災後重建委員會調回中央,擔任工程會副主委後,他大力推動的「生態工法」,後繼無力,在重建區有如曇花一現,混凝土牆的攔沙壩再度重現山野林間。

社區營造規劃師林博志指出,「生態工法」是很先進的觀念,也是最符合永續經營的工法,但它不只是工法,更是心法。畢竟「生態工法」在921之前,國人對之全然陌生,民眾不曾聽聞過,學校裡沒有教過,包商也從來沒有做過,突然之間引進到國內推行,難免會「水土不服」,就像清末光緒皇帝在沈重的傳統包袱之下推動維新,遭受保守派強力的反擊,失敗是注定的!

林博志說,如同推動社區總體營造的步驟一樣,必須先做好教育社區居民的基本工夫,凝聚社區共同意識才能奏效,貿然躁進只會事倍功半。德國推動「生態工法」,最優先的工作乃是從校園建築相關科系學生教育著手,同時透過宣傳建立民眾相關的觀念,引導民眾改變心態,再立法讓「生態工法」變成國家型計劃。

七二水災嚴厲考驗「生態工法」

「生態工法」之所以始終無法在國內生根落實,除了政府缺乏長期的計劃之外,最得面對重大天災的嚴厲考驗。2004年7月2日敏督利颱風襲台,颱風本身對台灣並未造成太大災情,但她在登陸及離開之後所挾帶的旺盛西南氣流,卻為中南部地區帶來慘重災情。中南部自2日至4日降下持續性豪雨,在台中、南投、嘉義、高雄及屏東山區的累計雨量更打破1,000公釐,各地陸續爆發洪水及土石流,總計造成29人死亡、16人受傷、12人失蹤,農業損失超過新台幣57億元,工商業損失也逼近6億,超過21萬戶停電,近72萬戶停水,124處鐵公路交通受阻,此次災情統稱為「七二水災」。

重大的災情包括:中部橫貫公路自7公里處便傳出災情,至少有十餘處橋樑斷裂、路基流失及土石流。大甲溪青山電廠全毀,德基、天輪、谷關發電廠亦遭溪水侵入。草嶺潭遭到土石掩埋。高雄縣荖濃溪、高屏溪、旗山溪溪水暴漲,兩座橋樑被沖毀,10座橋樑宣布封閉。多條公路及隧道淹水,令車輛無法行駛。在美濃鎮,因為大雨不斷,對外交通中斷,4萬多人無法外出。蘭嶼對外交通中斷超過一星期。台南縣淹水的地方則在鹽水一帶;後壁鄉也曾出現嚴重積水,一度造成台鐵縱貫線鐵路中斷。

這是繼921大地震之後,又一次重大的天然災害。雖然該次災害和八八水災無法相比,但損失卻仍不小,且921大地震重建時依「生態工法」施設的治山防洪措施,在這次重大天災中面臨嚴峻的考驗,不少「生態工法」施設毀之一旦。反對「生態工法」者於是大作文章,反對派認為,因為過於順應自然,少量使用鋼筋水泥,擋不住大量洪水夾帶的土石,才會造成嚴重的災情。

當時擔任工程會副主委郭清江依然跳出來捍衛他的理念。他說,儘管這種與傳統工法違背的理論,因為七二水災再度被質疑其安全性而挑起話題。不過,事實證明,曾遭九二一重創的災區包括埔里、中寮、水里、古坑、鹿谷等地區,都沒有因為七二水災傳出嚴重的土石流災情。

「生態工法」必須因地制宜

南投中寮鄉和興有機文化村總幹事張至沅以自身的經驗支持郭清江的說法。張至沅表示,最初幫助災後重建的部份相關工作人員還不能接受生態工法的觀念,不過現在中寮的成功案例已經改變很多人的想法,再者,從中寮的水利、河道得知,生態工法重點在於「心」,且生態工法是用最自然的方式,用石頭堆砌河堤達到防洪、防土石的效果,但是部份失敗的案例主因在於偷工減料,也就是「假的生態工法」;把河川該有的土地還給河川,才是治水之方,若採人為的因素把河床寬度縮小,河堤便得加高,而這絕對不是生態工法的做法。

張至沅指出,921之後該地區河川和坡崁均依「生態工法」施設,雖然經歷數次的颱風豪雨,但迄今仍屹立不搖。張至沅表示,「生態工法」最佳的方式就是採用現地原有的土石等天然材料,配合地形和水文,替當地原有動、植物營造最有利的生態環境,這種工法不僅最省錢也最牢靠,同時亦能大幅改善居民的生活環境品質,提高人文素質,更是學生們最理想的大自然教室。不過,張至沅亦坦承,「生態工法」施作時要看地方,如果屬於易塌地或急流河岸,連鋼筋水泥都抵擋不住,遑論只靠堆砌和植被的「生態工法」。

南投縣政府工務處副處長簡育民亦認同這樣的說法。他說,郭清江十分反對治山防洪使用「暴力」和「侵略性」的施工法,事實上,應該看是用在什麼地方。他舉新中橫公路水里、信義段為例,在台16線和台21線(新中橫)共線路段有一處陡峭的山壁,遇雨即崩,921之後試圖以生態工法令其地質安定下來,但一點效果都沒有,最後只好再使用灌漿固定的老方法。另外,去年在辛樂克颱風襲台時塌陷奪走人命的豐丘明隧道亦然,諸如此類的破碎地質,別說「生態工法」,連鋼筋水泥的工程也抵擋不住。

簡育民指出,台21線(新中橫)豐丘至筆石路段緊臨陳有蘭溪,地勢較低,每每遇大雨路基即被沖毀,造成信義鄉諸多部落交通中斷而成為孤島。自從改採被郭清江視為「暴力式工程」的高架道路之後,即從未發生過道路中斷的情形。



先做好水土保持讓「生態工法」事半功倍

每一項論述往往都會引起正反兩面的爭議,「生態工法」自不例外。在中醫界有所謂的「上醫治未病、下醫治已病」,治山防洪亦然。災害搶救即治已病,災害防治則是治未病。「生態工法」係災後整治河川和山坡地的手段,工法再好仍是治標的工作。治本的工作還在於如何讓山林河川經得起風災豪雨的侵襲,也就是所謂的「水土保持」。只要水土保持做得好,「生態工法」更能發揮事半功倍的成效。然而,在經濟掛帥、選票第一的台灣,到處可見濫墾的景象,政府卻始終拿不出方法和魄力,大刀闊斧加以規範,以至「棄農返林」終究還是一句口號。

對於水土保持,郭清江也有他獨到的見解,他認為,災害後河道淤積固然要清理,但大面積的疏浚卻不一定是正確的,不該只是把水引進到大海,後果將是沙灘的消逝,應該讓水流越慢越好,讓水源能夠滲透入土壤,減少河川的負擔,並重疊洪峰量,減低水流對土石的沖刷,也就不需建造人工護河岸,以減輕人為造物對生態的影響。

「治水必先護山,但政府反其道而行。」,台北大學不動產與城鄉環境學系副教授廖本全直指:「大雨對脆弱的台灣來說,只是啟動扳機後的最後一擊。」廖本全以太麻里溪潰堤為例,太麻里溪淤積嚴重只是原因之一,山林水土保持機能被破壞恐怕才是重點。廖本全表示,一般而言,災害發生的成因約可分為自然環境,如地方河道或山林地質等原生問題,其次便是人為因素,金針山的超限利用,便加速水的摧毀能力;但最值得擔憂的是:治理機制無法推動。金針山不是唯一的例子,廬山溫泉、北投行義路溫泉都屬於「已經超限利用還拒絕管理,反而希望就地合法」的野蠻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