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到少子化的影響,台灣緊跟在日本之後進入老人社會,老人照顧成為一大問題,但卻也是很大的商機,全台各地老人照護中心到處林立。儘管大多數的業者都強調優質的環境和專業的照護,但老人家住在照護中心裡是否會感到舒適、快樂?倒也未必,主要係因國情不同,中國人家庭觀念根深蒂固,老人家被送到養老院或照顧中心,始終無法擺脫被家人遺棄的念頭,於是,開始有業者嘗試採取折衷的方式─「社區型日間照護」,晚上仍可回家與家人住在一起,果然獲得熱烈的迴響!文/張若 圖/陳招宗

目前老人照護概分「居家型」和「機構型」兩種形態,「居家型」又分家人自行照護和聘僱看護;「機構型」則包括養老院、全天候照護中心等。由於中國人五千年來家庭倫理觀念更甚於其他民族,習以三代同堂為幸福的指標,年輕夫妻無怨無悔養育子女,現代社會雖不似從前有養兒防老傳統的想法,但卻仍期盼得到兒孫的關心,從中得到精神慰藉。因而,每每兒孫計劃把老人家送到養老院或全天候照護中心時,老人家往往都會心生排斥,總認為係遭至家人遺棄,久久無法釋懷。
老人家的情況各異
在自己作不了主,心不甘情不願被送到養老院或全天候照護中心之下,終日悶悶不樂,儘管環境再怎麼舒適完善、照護人員再怎麼專業、飲食再怎麼講究,都無濟於事。在學校攻讀建築,也曾經從事房屋仲介的邱暉智,六年前接下父親經營的老人全天候照護中心的事業,他發覺到老人家的窘境,心裡十分難過。他說,不少老人家來到全天候的老人照護中心,均抱持「等死」的負面情緒,令他十分不忍。
直到前年,他報名參加縣府邀集的北歐考察團,親睹以社會福利健全聞名於世的北歐諸國,在老人照護方面的先進觀念,他才恍然大悟,其實老人不是只有一種,老人之中有健康的,有失能的、有文靜的、有好動的、有積極樂觀的、有消極被動的,必須像照顧小孩一樣,依材施教,每一位老人家的狀況各異,必須加以細分才能滿足不同的需求。
這趟考察行程讓他打破過去一成不變的觀念,從此,他堅信除非老人家完全失能逼不得已的情況之下,否則不要讓老人家住進全天候的照護中心,而是要像小朋友白天上幼稚園,晚上才被接回家一樣,白天不會影響家人工作作息,晚上則可以享受家庭天倫之樂。於是,他毅然把父親經營二十多年的全天候老人照護中心結束掉,並選擇在員林一處新的社區設立「秀老郎」社區學院,專門招收非失能的老人,為日間托老建立新的模式。

老人家的情況各異
在自己作不了主,心不甘情不願被送到養老院或全天候照護中心之下,終日悶悶不樂,儘管環境再怎麼舒適完善、照護人員再怎麼專業、飲食再怎麼講究,都無濟於事。在學校攻讀建築,也曾經從事房屋仲介的邱暉智,六年前接下父親經營的老人全天候照護中心的事業,他發覺到老人家的窘境,心裡十分難過。他說,不少老人家來到全天候的老人照護中心,均抱持「等死」的負面情緒,令他十分不忍。
直到前年,他報名參加縣府邀集的北歐考察團,親睹以社會福利健全聞名於世的北歐諸國,在老人照護方面的先進觀念,他才恍然大悟,其實老人不是只有一種,老人之中有健康的,有失能的、有文靜的、有好動的、有積極樂觀的、有消極被動的,必須像照顧小孩一樣,依材施教,每一位老人家的狀況各異,必須加以細分才能滿足不同的需求。
這趟考察行程讓他打破過去一成不變的觀念,從此,他堅信除非老人家完全失能逼不得已的情況之下,否則不要讓老人家住進全天候的照護中心,而是要像小朋友白天上幼稚園,晚上才被接回家一樣,白天不會影響家人工作作息,晚上則可以享受家庭天倫之樂。於是,他毅然把父親經營二十多年的全天候老人照護中心結束掉,並選擇在員林一處新的社區設立「秀老郎」社區學院,專門招收非失能的老人,為日間托老建立新的模式。

藉學習減緩老化速度
由於擁有建築系底子,「秀老郎」建築物設計美輪美奐,十分豪華時尚。邱暉智說,這個空間一定要比自己的家裡更豪華、更舒適,老人家每天才會抱著期待的心情,高高興興來到這裡,甚至會樂不思蜀。學院裡面依樓層規劃了多個不同功能的教室,有靜態閱讀室、動態的小肌肉運動室(安排按摩、瑜珈等)、娛樂室(有卡拉OK、自拍區)、植栽教室、宗教靜思空間…,讓老人家保持學習的心態,一點都不會感到無聊。
邱暉智的另外一半先前專攻幼教,她說,其實老人家跟小朋友沒有兩樣,只要簡單的學習和訓練就會感到很快樂,而且藉由這樣的學習可以減緩心智退化速度。老人家在社區學院快樂度過一天之後,在被家人接回家之前,專業護理人員都會幫老人家全身上下梳洗乾淨,香噴噴的回到家裡,減少了家眷的照護負擔。
邱暉智指出,自去年十月轉型為社區學院之後,十分受到老人家與家眷肯定與歡迎,目前服務對象的老人家多達六十人次;不少相關機構、單位都爭相前來觀摩。初步的成功,讓他更加相信社區型的老人日間照護應該是最符合台灣現況需求,他計劃陸續在其他社區設立分支機構,也希望同業能一起投入,並不吝於分享經驗。
由於擁有建築系底子,「秀老郎」建築物設計美輪美奐,十分豪華時尚。邱暉智說,這個空間一定要比自己的家裡更豪華、更舒適,老人家每天才會抱著期待的心情,高高興興來到這裡,甚至會樂不思蜀。學院裡面依樓層規劃了多個不同功能的教室,有靜態閱讀室、動態的小肌肉運動室(安排按摩、瑜珈等)、娛樂室(有卡拉OK、自拍區)、植栽教室、宗教靜思空間…,讓老人家保持學習的心態,一點都不會感到無聊。
邱暉智的另外一半先前專攻幼教,她說,其實老人家跟小朋友沒有兩樣,只要簡單的學習和訓練就會感到很快樂,而且藉由這樣的學習可以減緩心智退化速度。老人家在社區學院快樂度過一天之後,在被家人接回家之前,專業護理人員都會幫老人家全身上下梳洗乾淨,香噴噴的回到家裡,減少了家眷的照護負擔。
邱暉智指出,自去年十月轉型為社區學院之後,十分受到老人家與家眷肯定與歡迎,目前服務對象的老人家多達六十人次;不少相關機構、單位都爭相前來觀摩。初步的成功,讓他更加相信社區型的老人日間照護應該是最符合台灣現況需求,他計劃陸續在其他社區設立分支機構,也希望同業能一起投入,並不吝於分享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