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中市議會新任議長林士昌與副議長張宏年在眾望所歸下,擔負起領導臺中市最高民意機構的重責大任。議長林士昌強調,市議會的首要責任是監督市政、反映民意、推動建設及為民謀福,同時要強化議員間的共識交流,提高議事效率,共創繁榮、幸福、富足的大臺中。

臺中市議會原議長張清堂因案解職,市議會在上(12)月17日進行補選,由林士昌、張宏年分別勝出,得到多數議員的支持與肯定。新任議長林士昌今年58歲,建國科技大學企管系,曾任龍井鄉代會主席、龍井鄉長、臺中縣議會副議長及臺中市議會副議長等職;新任副議長張宏年今年60歲,嶺東科技大學財務金融碩士,曾任合併前台中市議員及台中市議長。
掌握民意 勤奮打拼
議長林士昌出身基層,深知民間疾苦,從政數十年,不管在任何工作崗位都能精準掌握民意,暸解地方需求,促進區域建設發展,一路走來,民眾的鼓勵及支持是他奮鬥不懈的最大動力。尤其是他曾任龍井鄉長的歷練,使他有了不同於一般民意代表的視野及寬度,他一方面秉持民意,一方面又熟稔行政運作,因此處事圓融、兼顧各方、周全完善,往往能發揮積極協調、滿足民意的效果。

議長林士昌的一貫理念正是堅持議會在督導市政上竭盡心力,讓議政更能符合民意的需求,達成更佳的議事績效。而議員的職責是將地方民意傳達予市府做為施政參考,時時刻刻以民意為依歸,為鄉親爭取應有之權益,為市民謀求最大的福利,使民眾的福祉今日比昨日更好,明日比今日更好。他除善盡職責主持會議,協調各黨團及議員同仁間的意見外,更推動議事品質的提升及強化,他相信,唯有如此,臺中市議會才不負全體市民之所託,並完成鄉親賦予之使命。
同時,臺中市的未來建設必須兼顧城鄉的均衡發展,今後市府一定要積極爭取各項補建與建設,同時針對城鄉不同需要做好妥善規劃,絕不可造成區域的失衡危機。目的就是希望合併後,不能再有城鄉差距,所有市民都能享有同樣的生活品質,議會才不負選民所託,完成議員應盡的責任與義務。

議長林士昌建議開闢中科西南向道路銜接中二高、東海社區國際街連接西屯路的道路;爭取補助農戶汰換農機設備,積極發展精緻農業,編列輔導行銷預算、提升農民所得;設置公設養護中心做好老人安養及輔助單親家庭、低收入戶就業就學機會。並繼續爭取中科污水放流管沿線地區自來水管線設置;研擬推動中央政府遷都臺中,提昇中央行政效率,平衡南北差距;同時提倡倫理道德,弘揚孝道精神,督促相關單位做好人文及人本教育,提昇良善風氣,建立一個美好安康的社會。
市民權益 戮力以赴
副議長張宏年曾任合併前台中市議會議長,在監督政府施政、爭取地方建設及審查相關預算法案上,不僅為民主政治立下最佳典範,更得到民眾一致的肯定與支持。他並催生7期新議政大樓、中部科學工業園區、爭取清泉崗國際機場設置到多項重大民生公共建設,均以民意為最高考量。他強調,來來更將以市民福祉為第一優先,維護市民應有權益,積極為市民創造更優質的生活與工作環境。

副議長張宏年表示,臺中市議會所有議員均來自基層與鄰里,每位議員都肩負選民託付與期盼,議員們深入基層,拜訪民眾,聽取心聲,探求民瘼民隱,並向市府反映民眾意見及地方建設需求,同時督促行政部門落實各項議案。議員作為代議士的角色,忠實履行職權,發揮立法與監督功能,對市府缺失提出指正與改善建議,臺中市議會不但戮力以赴,更是全體市民的驕傲。
副議長張宏年強調,民眾的小事就是議員的大事,舉凡排水溝、路燈、道路到急難救助,幾乎都是議員念茲在茲的重要工作,因為民眾的切身感受最為直接也最深刻。當然,大臺中有優越的地理環境、完善的交通建設、豐富的自然資源及歷史人文美景,都是珍貴的市民資產,更是大臺中的寶藏。 (文、圖/馬源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