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專題報導 產業文化 築巢贏家 生活時尚 中部嘻哈 綜合櫥窗
 


蔬果鮮
宗教巡禮
思想起
華人科學攝影展
水果王
山林記
新方案
人物誌
職場加油站
文教特報
藝術投資
文化產業
中時會客室
藝文前線
地方創意
目前位置  >  首頁 > 產業文化
 .牙醫界的幕後英雄呂宗岳
 .醫生畫家趙宗冠全球畫透透、展透透
 .董坐出世來做硯台的硯雕家
 .全台首座「無疆界有機美術館」
 .葉志誠回到玩泥巴的田園美夢
 .林品任 傳奇小提琴巨師之夢想
 .陶藝家李仁嵋燒出驚豔金銀彩茶具

   上一頁  共 ( 414 ) 筆 / 第 ( 29 ) 頁 / 共  ( 30 ) 頁  下一頁    

「伊出世就是嘜來做硯台的!」彰化縣二水鄉董坐石硯藝術館主人董坐的太太官鳳嬌,每每見他滿口硯經、專注於硯雕,雖然為他的辛苦十分不捨,但更為他的成就而自豪。十五歲就開始學做硯石的董坐,已經五十七歲,在硯雕創作領域馳騁四十多年了,作品無數。但握手時,他的手掌特別粗大而厚實,卻沒有生繭粗糙的感覺,反而十分細緻。他說:「或許與螺溪石得天獨厚的特性,及個人雕刻技巧有關吧!」

■文.圖/國立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

董坐出身硯台世家,他的父親董壬申從事硯台製作,佔了早年台灣學生使用的硯台八成市場。董坐從小跟著父親到濁水溪畔撿螺溪石、幫忙搬運石頭,及製作硯台,耳濡目染,加上天分,注定這輩子要傳承及發揚硯雕藝術。

百龍奇硯曠世之作

董坐剛跟父親學做硯台時,因為當時的研磨工具簡陋,整體的生活條件較差,收藏者也少,所以硯雕藝術比較不成熟,作品也單調許多。他初時走了一段父親製硯的路線後,雖然生活無虞,但難以突破。受到當時出身二水的前副總統謝東閔「維持現狀,就是落伍」一言啟發,先到花蓮參觀大理石廠,引進及改良切割機具,並精研硯雕技藝,跳脫父親的窠臼。

從事硯雕的首要本領,就是要「知石性」。董坐說,螺溪石的色澤、深淺不同,可依其特性有不同的創作;像墨黑色最正統,常用來雕龍、水牛等動物,棗紅及黛綠則適合植物、瓜果雕刻。

「董坐是有胎教的哦,而且還是點子王。」官鳳嬌說,董坐似乎有不盡的靈感,及無窮的精力。他的作品自然不斷精進,內涵隨著時代演進,創作更為多元;從硯雕,到平面雕、浮雕到立雕,從植物、動物到寫實、抽象,都在他的指掌乾坤中。

民國八十年五月,董坐的「九龍硯」初試啼聲,經電視報導後,一炮而紅。七十九年他取得一塊六百公斤重的螺溪石,即構思要雕一個百年僅見的百龍硯,在切成兩半後,由於難度甚高,他專注地投入雕刻,共費了空前的二十三個月時間,在八十四年才完成此一曠世之作。

董坐說,百龍硯中有主龍,其餘百龍朝主,卻有四、五隻龍心有旁騖,這是他有意的構思,讓作品更有趣、不呆板。當時,很多人有意高價收藏,都被他婉拒,目前仍展示在石硯藝術館裡,與更多人分享。





創作不斷有子薪傳

董坐創作時,靈感湧現,先經過構思後,再選石材雕刻。像他完成的濁水溪系列七件作品,呈現濁水溪上游到下游的景觀與特色;還有九二一大地震的系列作品,表現震殤場景。他甚至趕上兩岸交流浪潮,在最近完成「文化交流」這件作品。

董坐傳承父業,將硯雕藝術發揚光大,這把薪火也已經傳到第三代了,成為佳話。他育有兩子兩女,都有大學以上學位,兒子董嘉靖、董嘉豪都受父親啟蒙、感召,立志薪傳硯雕技藝,正應了「出世就是嘜來做硯台!」這句話了。

「我們絕不敢說超越父親的成就,但會盡力傳承,不讓可貴的硯雕藝術就此沒落。」老么董嘉豪說,希望自己的努力,也像父親一樣,獲得世人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