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專題報導 產業文化 築巢贏家 生活時尚 中部嘻哈 綜合櫥窗
 


蔬果鮮
宗教巡禮
思想起
華人科學攝影展
水果王
山林記
新方案
人物誌
職場加油站
文教特報
藝術投資
文化產業
中時會客室
藝文前線
地方創意
目前位置  >  首頁 > 產業文化
 .黃金新年代 閃耀大未來
 .獨鍾水彩畫 孫澤清《華彩人生》個展
 .施金福傳統雕刀捕捉現代意象
 .書茶一家的吳肇勳
 .社造模範生「嘉義大林明華社區」
 .台北民族舞團最新力作《百年香讚》
 .許宗煥用生命擦亮的陶園招牌

   上一頁  共 ( 414 ) 筆 / 第 ( 33 ) 頁 / 共  ( 40 ) 頁  下一頁    

從小對美術有濃厚興趣的施金福,國中畢業後,投入鹿港木雕名師尤水木門下,由於天賦過人,很早就提前「出師」。經過三、四十年的歷練,施金福巧妙融合中、日傳統和現代藝術,並逐漸走出一條寬廣的創作道路,是一位相當有個人風格、特色的工藝家。

■文.圖/國立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

民國四十四年出生在鹿港媽祖廟後面的施金福,父親是討海人,家境並不富裕,平時靠母親種菜貼補家用。不幸的是,父親在他小時候過世,生活重擔完全落在母親一人身上。

聰穎少年一年出師

國中畢業後,施金福考上離家不遠的鹿港高中,基於升學率、家中經濟考量,他打消繼續升學念頭,希望早點自謀生路。不過,當年鹿港的就業機會有限,一般國中、小學畢業生,不是到工廠當黑手,就是當木雕、竹器學徒,由於個人對美術工藝相當有興趣,就在母親的奔走、請託之下,到鹿港名師尤水木的家中習藝。

當時,師傅尤水木承接很多國內雕刻(內室花堵,又稱公媽龕、神龕、神轎、廟花堵)訂單,施金福就從內室花堵入門。天資聰穎,加上肯學、吃得了苦,師兄弟要三年四個月才出師,施金福只花了一年的時間,就打下良好的基礎。

在服兵役之前,施金福曾經跟著哥哥施森學做「日本欄間(欄仔堵)」,隨後又到台中做「欄仔堵」的工作,退伍後,則改做日本神社的花堵。直到三十歲,他才自立門戶,專心接「內室仔」(內銷)的訂單。

 

拜師練字融會創作

值得一提的是,雕刻經常需要題字,施金福為了雕出好看的字型,特別向鹿港名師粘文意學習書法,並從最簡單的隸書開始練起。為了練就漂亮的毛筆字,他一有空就提筆寫字,每天至少練四個小時的書法,持續時間長達四、五年。如今,施金福不只寫了一手漂亮的隸書、楷書和篆書,寫起草書也得心應手,這對他的木雕事業和創作,都有不小的幫助。

然而,受到開放大陸投資、產業外移等因素影響,台灣傳統木雕工藝市場逐漸萎縮。施金福開始利用剩餘的木頭,賦予它們新的生命,於是寶劍、蘭花、如意等結合木雕的傳統工藝作品紛紛出現,並進一步投入藝術創作的行列。

為了跳脫神佛、歷史英雄人物的創作窠臼,施金福的木雕,儘量不和別人重覆,因此,他的作品以現代人物和半抽象的居多,甚至涵蓋所謂的公共藝術。施金福強調,神佛、古代人的五官,有一定的比例、形狀,加上一般人沒親眼見過,對他來說,挑戰性比較低;反之,現代人的肢體、神韻,要打動人心更不容易,所以他在材料的選擇和技法的操作上,必須不斷創新突破。

工作空間處處生機

在施金福木雕工作室旁的空地,除了保留一小塊菜園,給老媽種菜之外,他特別開闢一個公共藝術空間,擺設了六件大型的木雕作品,充分展現出多元創作的一面。最特別的是,連工作室的水溝蓋木板,都經過雕飾,圖案包括麒麟、蝙蝠、大象、青蛙以及魚等等,讓原本平淡無奇的水溝蓋,都變得生動、活潑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