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夏天參加了「高美野生動物保護區解說人員培訓」,這次的課程完全不同以往所參加的類似的解說訓練。當我看完課程表之後,最早一堂是早晨6:00上到晚間21:00,在酷熱的夏天要頂著烈日在海邊上這種課程,總共有八天,第一階段連續上五天,第二階段三天解說演練與驗收,真是體力與意志力的考驗啊!真的好想打退堂鼓,躲在有冷氣的地方,涼快過暑假就好。幸好這個念頭只是一閃而過,內心想一探究竟的好奇心,促使我有機會走進「高美」,重新探索認識這裡的人文風俗、自然生態,看見不一樣的海洋風貌與生活習俗文化。
■文.圖/漂鳥

大海對於一個在山上長大的人,總是有一股莫名的吸引力。可是當我還是個遊客時,高美濕地雖然是距離台中市區不遠的海邊,可是它沒有東部海岸的碧海藍天,可以直接感受到大海的波濤壯闊,再加上夏天的酷熱難耐找不到涼蔭可遮、冬天的冷冽強風及假日人潮多車輛擁擠,來到這裡除了看夕陽西下之外,真的不知道還有那些有趣好玩的事可做,所以只來過一、二次就興趣索然了。但是經過這次深度的探訪之後,「高美」就好像是一位初次掀開面紗的少女般令人驚豔,它自然生態的美、生物的豐富多樣性與溫和善良的民風,給我很美好的感受及期待下次再來的盼望。
雖然台灣四面環海,但大部份的人對海洋卻是陌生的。這次的課程對我而言,有許多生平第一次的新鮮經驗;不管是植物、生物或生活體驗都像是開啟了一扇海洋之窗,看到台灣多元多樣的自然生態樣貌。一直對植物有著濃厚的興趣,但觀察的範疇只局限於山上及平地,穿著雨鞋下到灘地,還是頭一遭ㄋ。上海濱的植物觀察時,印象最特別的莫過於小沙丘上匍匐成叢的刺球山,風來了有的還被吹得遠遠的翻滾到沙地上,好像會飛的針球似的,非常酷炫的植物,原來它叫「濱刺麥」,想要觀察它的葉子長在那裡,後來才知堅硬如鐵狀似大針會扎手的就是葉子,而這樣獨特的構造是為了減少水份的散失,適應海邊的環境。
而一大早五點多防風林的晨間探索,讓睡眼惺忪的我為那整排大風扇的美麗倒影而醒來,走進在68號公園裡,陽光一絲一道地穿透林梢葉間,草上露珠也閃爍著晶瑩,毛毛蟲正伸著懶腰,耳邊不時傳來響亮的蟬聲,牠們大部分都聚集在苦楝樹上,成了一棵會唱歌的樹。觀察所有生命在晨光中的自在與忙碌,觀察自己的心,是否也澄明如露珠映照著萬物!原來高美的早晨如此的美,以後真的要當隻早鳥才能體悟到與自然、生命對話是一件多麼美妙的事啊!

「螃蟹一啊爪八個,兩頭尖尖這麼大個….」,因為這首歌謠的原故,一直誤以為螃蟹只有八隻腳,也因為看過的螃蟹不多,所以認為螃蟹都是橫著走的。在上過螃蟹與底棲生物探索之後,才發現到海邊灘地上我也可以看到直著走的「和尚蟹」,房子蓋得像火山口的「招潮蟹」,眼睛上長尖角又跑得最快的「角眼沙蟹」,還有一隻會畫圖的「股窗蟹」,一顆顆由它口中做成小小的沙團有秩序的排列在沙灘上像極了畫家「秀拉」的點描畫,各式各樣的蟹,讓整個灘地充滿動能及趣味。當然我也數清楚,螃蟹總共有10隻腳(二螯八足)才是對的。
從小唱「白浪滔滔我不怕……撒網下水到魚家,捕條大魚笑哈哈」,作夢也沒想過有一天也能如漁人般撒網捕魚。在魚類探索體驗中,摸魚校長真的教我們用八掛網,在河邊學習撒網捕魚,雖然捕不到魚兒,但終於有機會撒網,而每一次將網拋出去的剎那,就好像也拋出了一個希望。這是此次課程中最意外的驚喜!
然而除了濕地之外,在去拜訪高東里的里長伯途中,「高美」的田園風光別具特色,清澈的水圳裡可以清晰看見游魚,溝渠上有的還搭著棚架,架上長著絲瓜、南瓜、苦瓜等疏果,稻田裡有著小白鷺、黃頭鷺與埃及聖環等鳥類覓食且和平共處的畫面。還有第二季的「再生稻」生產方式,這也是第一次聽到的名詞,什麼是「再生稻」?原來是海線地區的農民,因怕在第二季的耕作時,會有颱風來襲或其他天然災害,為降低成本減少損失,不再重新育苗播種,而利用1期稻作收割後的「宿根(稻頭) 」留著讓他繼續成長的耕作方式。難怪田裡得稻子高度有點參差不齊。若能騎著腳踏車,慢步調細細品味這一切,就不必擠在人潮中看夕陽了!
現在每去一回「高美」,就會有種從寶山歸來滿心喜悅的感覺,總計劃著下一次再去的時間,因為有太多太多值得期待的東西還沒被發掘出來………,同時也想著如何分享這樣的美好給更多的人。
延伸閱讀:漂鳥飛行http://yu1760.pixnet.net/blog
■文.圖/漂鳥

大海對於一個在山上長大的人,總是有一股莫名的吸引力。可是當我還是個遊客時,高美濕地雖然是距離台中市區不遠的海邊,可是它沒有東部海岸的碧海藍天,可以直接感受到大海的波濤壯闊,再加上夏天的酷熱難耐找不到涼蔭可遮、冬天的冷冽強風及假日人潮多車輛擁擠,來到這裡除了看夕陽西下之外,真的不知道還有那些有趣好玩的事可做,所以只來過一、二次就興趣索然了。但是經過這次深度的探訪之後,「高美」就好像是一位初次掀開面紗的少女般令人驚豔,它自然生態的美、生物的豐富多樣性與溫和善良的民風,給我很美好的感受及期待下次再來的盼望。
雖然台灣四面環海,但大部份的人對海洋卻是陌生的。這次的課程對我而言,有許多生平第一次的新鮮經驗;不管是植物、生物或生活體驗都像是開啟了一扇海洋之窗,看到台灣多元多樣的自然生態樣貌。一直對植物有著濃厚的興趣,但觀察的範疇只局限於山上及平地,穿著雨鞋下到灘地,還是頭一遭ㄋ。上海濱的植物觀察時,印象最特別的莫過於小沙丘上匍匐成叢的刺球山,風來了有的還被吹得遠遠的翻滾到沙地上,好像會飛的針球似的,非常酷炫的植物,原來它叫「濱刺麥」,想要觀察它的葉子長在那裡,後來才知堅硬如鐵狀似大針會扎手的就是葉子,而這樣獨特的構造是為了減少水份的散失,適應海邊的環境。
而一大早五點多防風林的晨間探索,讓睡眼惺忪的我為那整排大風扇的美麗倒影而醒來,走進在68號公園裡,陽光一絲一道地穿透林梢葉間,草上露珠也閃爍著晶瑩,毛毛蟲正伸著懶腰,耳邊不時傳來響亮的蟬聲,牠們大部分都聚集在苦楝樹上,成了一棵會唱歌的樹。觀察所有生命在晨光中的自在與忙碌,觀察自己的心,是否也澄明如露珠映照著萬物!原來高美的早晨如此的美,以後真的要當隻早鳥才能體悟到與自然、生命對話是一件多麼美妙的事啊!


「螃蟹一啊爪八個,兩頭尖尖這麼大個….」,因為這首歌謠的原故,一直誤以為螃蟹只有八隻腳,也因為看過的螃蟹不多,所以認為螃蟹都是橫著走的。在上過螃蟹與底棲生物探索之後,才發現到海邊灘地上我也可以看到直著走的「和尚蟹」,房子蓋得像火山口的「招潮蟹」,眼睛上長尖角又跑得最快的「角眼沙蟹」,還有一隻會畫圖的「股窗蟹」,一顆顆由它口中做成小小的沙團有秩序的排列在沙灘上像極了畫家「秀拉」的點描畫,各式各樣的蟹,讓整個灘地充滿動能及趣味。當然我也數清楚,螃蟹總共有10隻腳(二螯八足)才是對的。
從小唱「白浪滔滔我不怕……撒網下水到魚家,捕條大魚笑哈哈」,作夢也沒想過有一天也能如漁人般撒網捕魚。在魚類探索體驗中,摸魚校長真的教我們用八掛網,在河邊學習撒網捕魚,雖然捕不到魚兒,但終於有機會撒網,而每一次將網拋出去的剎那,就好像也拋出了一個希望。這是此次課程中最意外的驚喜!
然而除了濕地之外,在去拜訪高東里的里長伯途中,「高美」的田園風光別具特色,清澈的水圳裡可以清晰看見游魚,溝渠上有的還搭著棚架,架上長著絲瓜、南瓜、苦瓜等疏果,稻田裡有著小白鷺、黃頭鷺與埃及聖環等鳥類覓食且和平共處的畫面。還有第二季的「再生稻」生產方式,這也是第一次聽到的名詞,什麼是「再生稻」?原來是海線地區的農民,因怕在第二季的耕作時,會有颱風來襲或其他天然災害,為降低成本減少損失,不再重新育苗播種,而利用1期稻作收割後的「宿根(稻頭) 」留著讓他繼續成長的耕作方式。難怪田裡得稻子高度有點參差不齊。若能騎著腳踏車,慢步調細細品味這一切,就不必擠在人潮中看夕陽了!
現在每去一回「高美」,就會有種從寶山歸來滿心喜悅的感覺,總計劃著下一次再去的時間,因為有太多太多值得期待的東西還沒被發掘出來………,同時也想著如何分享這樣的美好給更多的人。
延伸閱讀:漂鳥飛行http://yu1760.pixnet.net/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