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專題報導 產業文化 築巢贏家 生活時尚 中部嘻哈 綜合櫥窗
 


智慧城市專題報導
大聲說出中科最精彩的
科學園區專題報導
中科觀點
中科主播台
大肚山傳奇
封面故事
中科專題報導
專題報導
中科臉譜
中科快遞
中科繽紛
目前位置  >  首頁 > 中科報導
 .中科園區看頭何在?
 .大學生的發明時代
 .天時、地利、人和相結合的中科園區!
 .健康甚於黃金的黃金鹿E0健康板
 .逢甲大學推廣教育處 大中部地區最佳終身學習園地!
 .豐年資訊用產業概念拆解服務零件
 .最多、最曲折、最公平的中科園區!

   上一頁  共 ( 547 ) 筆 / 第 ( 43 ) 頁 / 共  ( 50 ) 頁  下一頁    
每當颱風即將形成或研判可能襲台時,漢翔航空清泉崗飛航事業處,就有一群專業氣象觀測團隊,緊密的與台北氣象局及台灣大學氣象系教授,規劃該次觀測任務的飛航路徑,Gulfstream G-100飛機從軍用對空拖靶機構型,迅速精確地更改成颱風觀測機構型,無論黑夜或白晝,展開長達5.5到6小時的觀測飛行任務。

■文/雷震天

吳經文指出,追風計劃(DOTSTAR:Dropwindsonde Observation for Typhoon Surveillance near the Taiwan Region )是一項由台灣大學及氣象局規劃,國科會支持的重點研究發展計劃,這項計劃讓台灣的颱風觀測研究受到國內外氣象單位的高度重視;如韓國KBS,德國電視台,美國國家地理頻道等,即時現場連線報導,掌握每次颱風最新的動態。

台灣颱風觀測型態從2002年起,進入一個嶄新的里程碑,因漢翔公司提供的整合飛航觀測服務,讓中斷15年的西太平洋颱風觀測任務飛行重新開始。(註:美軍原以C-130進行西太平洋颱風觀測任務,於1987年中止該項任務)

吳經文說,當追風科學團隊接獲飛行指令後,便由漢翔飛行教官執行該次颱風航路飛行任務,機內配備最先進的颱風觀測科學儀器,飛到43,000呎高空,釋放氣象探空儀-投落送( Dropsonde);投落送由機腹發射管,藉由機艙外壓差原理拋出,拋投出去後的投落送,藉由約3公尺長的綁帶旋轉力量,將內藏在筒內的降落傘展開。

投落送以每秒10米的下降率落下,同步即時量測垂直剖面的大氣風場、溫度及溼度資料,並將各數據以每秒2筆的速度,無線上傳至飛機,飛機上的數據處理組員,分批將每一個投落送的資料;經由衛星通訊系統傳送至中央氣象局,及世界各國氣象單位電腦系統中,進行即時的颱風分析及數值模式預測。

投落送這種氣象探測儀,由颱風周圍的上方投下,收集颱風外圍風場資料,對於颱風這一種高度複雜的非線性動力系統,觀測資料的多寡,就對預測模式結果產生重大影響。大氣科學家在過去數十年,已發展出各式先進的觀測系統,如衛星及雷達遙測,飛機觀測數據收集等,交互運用,使得颱風觀測能更科學化,精準化。

吳經文強調,近年來美方投入相當大的人力財力進行颶風相關研究,每當有颶風在加勒比海或靠近美國本土時,隸屬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的國家颶風研究中心,便會出動數架不同功能的觀測機直接飛入颶風中心,或繞行颶風周圍進行觀測任務;可大幅提昇颶風行徑路線預測達10%~30%。

另一個全球颱風頻率最高的區域,就是我們所處的西太平洋,基於颱風對台灣所造成的人力物力損失,在台灣大學吳俊傑教授的規劃奔走下,於2002年正式啟動追風計劃,成為全世界第二個使用飛機觀測颱風的國家,亞洲第一。

飛機繞圈飛行的同時,科學家已在飛機上即時將投落送資料傳至中央氣象局及世界各國的氣象單位電腦系統中,進行颱風分析及數值模式預測。協助預測颱風路徑及分析其周圍風場結構,如暴風半徑等,投落送的資料,可改進美國氣象局、美國海軍及日本氣象廳全球電腦模式的預測,藉此提昇遙測颱風參數的可信度。

吳經文強調,每當颱風將生成時,飛航事業處追風計劃團隊就隨時掌握最新颱風訊息,依照標準作業流程展開飛行各國飛行情報區的申請作業,機務及品保同仁將飛機構型更改安裝,檢驗確認至最佳飛行狀態,飛行教官針對該次颱風飛行任務,研析判斷飛行時可能發生的狀況,這是一個充滿危險卻也光榮的飛行任務。所有參與追風計劃的同仁都以能參與這一項福民利國的計劃為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