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新貴放棄高薪,深耕山林的故事時有所聞,毛自強即是其中之一。出生苗栗縣公館鄉的他,曾經是電子業炙手可熱的人才,只因看不過國內有機農業脫序的發展,三年前毅然辭去工作,響應農委會推動的「小地主大佃農」計畫,回到故鄉,撩起褲管,投入有機作物的栽種,儘管是農耕的新手,但在他鍥而不捨的求知精神下,獲得不錯的成果。
■文/楊睿民 圖/笠銓攝影
毛自強在公館鄉南河村跟退休老農租有2.5公頃的農地,成立「南極熊生態有機農場」,北極才有北極熊,南極怎麼可能會有熊?毛自強笑著說,他就是抱著化不可能為可能的精神,希望在有機農業方面,找到一條可能的道路。毛自強說,五年前他接觸若干有機農業的農場,發覺種植有機作物一定要使用網室,隔離害蟲及鳥類,以保護農作物,他不覺得這樣做是對的,而且他也發覺用這種人工環境種植出來的作物並不健康,風味也不佳。
生態系完整是有機農業的關鍵
毛自強娓娓道來他從學者專家和書籍學習來的栽種技巧,首先他讓農地自然長草,二年後,他將草翻犁至地底,成為最佳的基肥,他的第一畝田種的是有機百香果,才靠近果園,就隱隱約約聞到一股百香果的香味,他隨手撿拾一顆成熟的果實,剝開來之後,滿園飄香,甜度更超乎一般市售的百香果。
他強調,整個生長過程都不曾使用化學肥料和農藥,只使用菸草水和蘇力菌驅蟲。為何百香果可以長得這麼好?毛自強指著滿園的蚯蚓糞土坑,答案就在裡面,由於地底有豐富的腐植質,又未施用農藥,吸引大量的蚯蚓前來,牠們是免費的翻土機,又可以把土壤腐植質轉換成作物需要的營養。蚯蚓又吸引吃牠們的小動物前來,小動物的排便則成為最佳的有機肥。地面上則長滿雜草,毛自強說這些草可是有學問的,他只讓益草生長,覆地性的雜草必須拔除。益草可以自動調節土壤的溫度和濕度,讓作物生長得更健康。
生態系完整才是有機農業成功的關鍵,毛自強如是說。溫室的土壤由於無法直接接觸到雨水,硝酸盬代謝慢,會慢慢鹽化,就種不出健康的蔬果。在毛自強的理想中,有機農園本身就應該是一座生態園區,生態有機農園它應具備三大功能,其一是栽種出最健康的蔬果供應給注重養生的消費者;其二是必須具有教育的功能,讓消費者可以親身體驗有機作物的栽種過程,建立有機飲食的正確概念;其三是提供親子觀察生態的功能,培養環境保育的觀念。
期待設立農場直送的有機商店
儘管,經營生態有機農場的收入,無法跟以前的工作相比,但毛自強認為意義更非凡,只要消費者對有機農業有更深入了解,也願意對默默付出的農民給予支持,讓台灣的農業找到新的出路,他的辛苦就有代價。為了拓展銷路,毛自強加入公館當地的有機農業產銷班,並定期在銅鑼的農夫市集出售作物,他期望有一天自己也擁有一家農場直送的有機商店,讓消費者可以更容易取得健康的有機蔬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