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專題報導 產業文化 築巢贏家 生活時尚 中部嘻哈 綜合櫥窗
 


蔬果鮮
宗教巡禮
思想起
華人科學攝影展
水果王
山林記
新方案
人物誌
職場加油站
文教特報
藝術投資
文化產業
中時會客室
藝文前線
地方創意
目前位置  >  首頁 > 產業文化
 .解開幸福密碼的黑幼龍
 .「人才測評」良將現形
 .台中市彰化鄉親畫家共組美術聯誼會 攜手辦美展
 .愛漆好男人廖勝文
 .李中-發願許一個未來 台中市的機會與挑戰
 .融合麥鄉文化的陶藝家趙勝傑
 .色彩魔術師謝志豐

   上一頁  共 ( 414 ) 筆 / 第 ( 41 ) 頁 / 共  ( 50 ) 頁  下一頁    

草屯通往埔里的要道中潭公路,風光明媚,吸引不少藝術大師前來隱居,因而被譽為藝術大道,其中有一位出身草屯的書畫大師李轂摩,自小熱愛書畫,勤勉自學,從一位牧童成為揚名國際的藝術大師。他位於南埔的別墅畫室,雖然隱立在山村間,但前來求墨寶的政商名流卻不絕於途。

■文/楊睿民 圖/笠銓攝影



李轂摩,本名李國謨,1941年生於南投縣草屯鎮土城里的農家,牽牛吃草成為這位小牧童每天的例行工作。放牛時,或坐在牛背上,或立在田梗間,素樸真純的鄉居生活與山青水秀的農村景緻,總讓李轂摩看得出神,並深深烙印在他的腦海中,成為日後畫作中構思取材最主要的來源,使其水墨畫作別具清新自然的田園氣息。

父親賣地籌資,攜子下山學畫

李轂摩在初中時期即展現其藝術天份,在校時以美術成績優異著稱,並在眾多畫種中獨鍾國畫,以其僅以墨色之變化即能呈現高雅脫俗之趣,於半抽象之中又能傳達人生至理,故最為喜愛,於此確定了一生學畫的方向。

父親李運東對於李轂摩熱愛書畫,十分支持,還為此賣地籌資,攜子下山學畫,拜台中余清潭為啟蒙老師,學習民俗佛像畫及裝裱技術,並常至霧峰的故宮博物院觀摩古畫,而深感所學的不足。

1959年前往斗六師事夏荊山先生學習傳統工筆畫,在篤信佛教的夏老師引領下,接觸佛法,使思想變得豁達,並在佛經中領略了見微知著的道理,而在之後的畫           作中自然流露出意在言外的禪趣。

1965年與妻葉梅英結婚,並以裱褙及刻印章維生,前後共計八年。八年後全心投入創作,成為專業水墨畫家及書法家迄今。李轂摩回憶當時生活,日子十分艱辛,但卻仍不改其志。有志者事竟成,1965年其作品「柳蔭漁唱」榮獲第五屆全國美展金尊獎章,並獲得國立歷史博物館永久收藏,從此在藝壇嶄露頭角,占有一席之地。

李轂摩的畫風幾經數度蛻變,由於受到現代繪畫蓬勃興起的影響,接觸許多不同於傳統流派的繪畫作品及理論,開始自覺性的跳脫傳統題材技法的限制,在生活中取材,逐漸從傳統國畫中走出一條新路。1972年其書法作品「寒山詩」以筆勢沉潛、線條飛動、布局奇險,獲得全省美展書法頭獎。其前衛的表現形式受到肯定,也建立其個人書法的獨特風格,書與畫相互激盪,互相成就。

 

作品「時和歲樂年豐」成為陳雲林的禮贈

李轂摩對於推動藝術風氣出力甚多,1875年底與劉牧石、梁坤明、柯耀東、王輝煌、寧可、黃義永等十多人,           共同成立南投縣美術學會,眾人公推其擔任第一任會長,並連任長達十二年,對南投縣美術活動及風氣的推動極盡心力。1976年應日本國際獅子會的邀請,前往松本市民俗資料館舉行個人書畫展,共展出兩百餘幅作品,其畫作「故國秋山紅葉」及書法「滿江紅」被該館永久收藏,讓李轂摩的聲譽名揚國際。

李轂摩平時雖深居簡出,致力書畫創作,但交友十分廣闊,上至政商名流,下至販夫走卒。1977故總統蔣經國先生下鄉訪察鹿谷茶作,無意間見李轂摩畫作,極為讚賞,特臨時起意駕訪李轂摩的畫室「不二齋」,兩人相談甚歡,建立深厚情誼。2008年大陸海峽兩岸關係協會會長陳雲林首次來台,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讚賞作品「時和歲樂年豐」為本土文化藝術創作之代表,擇為送給陳雲林的禮贈。

回顧其半世紀的書畫歲月,從山村小牧童到望重藝壇的大畫家,過程艱苦、孤獨,也有肯定與掌聲。畫家何懷碩即讚稱:「李轂摩是自學成功的畫家,博覽古今畫跡,由個人的慧心妙悟而能綜合,而能自出機杼」。

出身於農家,李轂摩對天地萬物有著謝天惜物的心境,對週遭環境中的一物一木有其獨到而細膩的觀察、並賦予靈性的看待,這樣的情感淋漓盡緻的呈現於其田園野趣的創作中。而其以畫代書,以書替畫的表現形式,讓書畫相得益彰,亦別具特色。

李轂摩的書畫創作取廣用宏,尤在書、畫、篆刻的雄厚實力下,突破傳統,採用立體陶瓷為畫布,展現多元而豐富的藝術天份。配合陶瓷曲面凹凸不一的變化及多樣的瓶壺器形,讓書畫於行筆、疏密、佈圖上更顯應境運思之巧妙,也讓畫跡透過刃筆的刻畫,更為出色,也得見其刃法工夫之純青與靈活。彩瓷創作確實結合了書、畫及篆刻之美,而展露了另一種藝術情趣。

物象必佳,意象必明

台灣藝術大學校長黃光男曾經在撰文中提到:「物象與心象,顯然在李轂摩的體驗上,是很契合的共相與實相,或說是他在創作時,不費力的筆墨與意象的結合。這必然有一空間性的磨練經驗,在棄蕪存菁中,選擇了最精切的物象作為創作的元素。如此一味,物象必佳,意象必明,它移入書與畫的境界中,便有了物體與物性的寄存。

為了呈現書畫創作走過半世紀的特殊時機,李轂摩趕上時代的腳步,架設專屬網站,收錄呈現其書、畫、陶刻等精品,希望這些寓意深遠的藝術創作不僅給中老年人有重拾兒時美好記憶的綺想,更提供新世代的諸宅男宅女一個藝術平台;豐富美學素養及心靈之餘,也能透過這些畫作,深深體悟人生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