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專題報導 產業文化 築巢贏家 生活時尚 中部嘻哈 綜合櫥窗
 


智慧城市專題報導
大聲說出中科最精彩的
科學園區專題報導
中科觀點
中科主播台
大肚山傳奇
封面故事
中科專題報導
專題報導
中科臉譜
中科快遞
中科繽紛
目前位置  >  首頁 > 中科報導
 .邁向智慧機械之都 臺中市政府建置精密機械園區標準廠房
 .麗山高中與內壢高中FRC區域賽為國爭光
 .中科管理局舉辦延攬海外人才歸國橋接說明會
 .科技部第51次園區審議會科技部第51次園區審議會
 .人本主義永續家園 花博四口之家再獲iF肯定
 .中科路銜接水湳園區40M-11號道路工程 豎琴般斜張橋將成新地標
 .臺中市路平舒適安全 民眾有感 好評肯定

   上一頁  共 ( 547 ) 筆 / 第 ( 8 ) 頁 / 共  ( 10 ) 頁  下一頁    

每逢夏日的暑假時期,人潮開始大量湧入離島澎湖,處處海景和珍貴地形的澎湖,艷陽下更顯魅力!到澎湖除了恣意玩水之外,更要大啖當地名產,其中絕不能錯過澎湖三金─土魠魚、海菜和紫菜,近年成為當地政府強力行銷包裝的地方特產。「世界最美麗海灣組織」年會今年九至十月將在澎湖登場,澎湖三金將有機會躍上國際舞台!

■文/楊順發  圖/山水文創



離島澎湖總共有90多個大小島嶼組成,其中不少是無人島,形成離島中的離島之特殊地理位置。退潮時澎湖的總面積為141.052平方公里,其中以澎湖本島最大(馬公市及湖西鄉),其次為西嶼鄉、白沙鄉,另外還有望安鄉和七美鄉共1市5鄉。澎湖縣花為天人菊,縣樹為榕樹,縣鳥為小雲雀。

享有「上帝的石雕公園」美譽

漁業為主的澎湖境內有許多大大小小的漁港,港外波壽洶湧,港內水靜如湖,形成怡人的天然美景,吸引不少遊客前來親近海洋。每年春夏澎湖都會舉辦澎湖花火節,不僅是全國唯一帶狀長期的海上花火盛會,更成為澎湖觀光的代名詞;澎湖花火節源於2002年的華航班機在澎湖外海空難,導致澎湖觀光衰退,因此澎湖縣政府協商中華航空公司帶動觀光旅遊進而促成澎湖花火節。現在每年都會由縣政府整合復興、立榮、遠東、華信等4家航空公司,以及旅行社的贊助,共同舉辦澎湖花火節;澎湖海上花火的施放讓民眾體驗澎湖夏日之美。

惟澎湖旅遊觀光旺季僅六個月,因受東北季風影響,秋冬人潮銳減,地方政府和店家冀望透過在地既有海產與冬季特產品,以及地方人文遊程的推動,延長澎湖旅遊的產業週期,因而大力推動澎湖縣土魠魚、海菜,紫菜三金產業,透過伴手禮的開發,結合深度旅遊和網路虛擬店面,提升全年度的消費與旅遊體驗的產值。

澎湖除了豐富的海洋資源之外,更擁有世界級的珍稀地形景觀,由玄武岩所打造而成的特殊地理景觀,鬼斧神工之妙,連國外友人都驚嘆不已,獲得「上帝的石雕公園」美譽。這些自然景觀不僅被旅者視為天下美景,也是東亞候鳥選擇為遷移路線的中繼站,所以也是賞鳥的重要據點。而蔚藍海岸、金黃沙灘除了是海洋生物天然孕育的海洋牧場,讓我們欣賞牠們在水底曼妙的舞姿,也是豐富美食的自然食材。

不受污染的海域,金黃色的沙灘,成就澎湖發展海上遊樂園區的最佳潛力,極具發展各項水上運動價值,近年來舉辦風帆海鱺節、風浪皮競速賽、泳渡澎湖灣、世界盃帆船大賽等各式海上活動競賽,吸引國內外好手參與,也成為遊客至澎湖觀光的目的之一。另一方面也提供人們水上活動、戲水踏浪的最佳休閒場所。



由於開發比台灣本島還早,澎湖處處有歷史悠久的地景文化古蹟。澎湖七百餘年的發展史,累積了歷代蛻變的明證和記錄所展現出來的風華與光彩,也是旅客前往澎湖的重要行程之一。三合院傳統建築避風格局規畫、咾咕石的土產建材、部落群聚人文景觀、古厝、老街、寺廟古剎、以及各種因信仰所留下來的特殊文物,在澎湖境內俯拾皆是。澎湖已登錄古蹟約22處,其中不乏政府所核定的一級古蹟,而島民虔誠的信仰,造就了本地地區的廟宇多達165座,同時醞釀了豐富動人的民俗,處處可見深具海洋文化特色的石敢當、山海鎮、乞龜、王船等文化資產,亦是一大特色。

此外,農地區位發展而成的聚落文化,更是值得一探澎湖歷史最佳的活博物館。澎湖特殊的歷史文化,造就許多藝術創作、文物蒐藏的藝術家,展現本地不凡的人文素養與藝術價值。另者,因過去地理位置的重要性所帶來的軍事遺跡,涵概明清、荷據、日治和國共對峙等不同時期,值得旅客憑弔與欣賞。

倘若想體驗真正在地生活,可以選擇在重要宗教祭典期間拜訪澎湖,例如媽祖海上遶境活動,結合海島生活特色,除具有新意外,也能延續原有的傳統信仰意義。不定期祭典中,祭王行事最具特色。在澎湖群島一百多座的廟宇中,奉祀王爺的達四十七座,比海上守護神媽祖的六座還來得多,送王的祭典也成為本地的重要信仰習俗。

請王、送王,不僅是台灣具有特色的王船祭系統之一,更具有獨特的澎湖風光,其中作為活動的主體不管是地方父老,抑是道士、法師,都能在王船祭典習俗中,保存較樸素的面貌,此為台灣各地所不及之處。本地與台灣南部的王醮、王船祭另一不同處,就是台灣習慣三年定期式的王爺醮典、祭典,但本地則是不定期的,有時要十餘二十餘年以上才能舉行,只有少數是三年一科,這與澎湖各角頭的地方經濟有密切的關係,形成不定期的習慣。



一日可輕鬆賺進上千元

關於澎湖三金─土魠魚、海菜、紫菜。土魠魚學名土魠鰆,為深海洄游魚種,每年中秋節過後、東北季風颺起時,就會由大陸的舟山群島海域往南向澎湖海域來覓食。澎湖海域位於北方親潮與南方黑潮支流的交匯處,擁有相當豐富的食物鏈,因此,鰆魚一旦洄游到澎湖海域覓食時,鰆魚會因食物鏈的充裕而逐漸的肥厚,直至冬至,可說是土托鰆魚最肥美的頂端,鰆魚是澎湖冬季魚汛期的主要魚貨,而洄游在澎湖覓食的鰆魚,可分成中華鰆魚(又稱疏齒、大耳)、白腹鰆魚(白腹仔)及土托鰆魚等三種。

澎湖海域的土魠肉質佳,結實且油脂分布均勻,無論煎食、燒烤或油炸一樣美味,因經濟價值高,又有海中白金美稱,向來是澎湖人年節送禮的上上之選。早期澎湖人吃土魠,一般是抹鹽後放置一天,略為乾燥後肉質會因濃縮而更加肥美,而煎食、煮味噌湯或加工成魚羹皆宜。目前家庭或餐廳烹調方式,則多以味噌醃漬數日入味,料理前洗淨後燒烤,上桌前擠上少許檸檬汁提鮮,簡單又能留住魚肉甜美的作法,大受主婦們歡迎。

澎湖野生海菜,澎湖在地人稱為青菜仔,澎湖海菜顏色呈現鮮嫩綠色,是為純天然、零污染、野生而成,生長於澎湖群島礁岩海岸潮間帶間,其盛產期為每年冬季至翌年春季,天氣越寒冷則澎湖海菜的品質越佳,採集過程全靠人工冒險踩踏著濕滑的礁石,以徒手撿拾或用竹條細網等一次次、一點點辛勤的撈取收集而得。沿海採集完成帶回後,還得經由數次的清洗,去除雜質及細沙,以及曝曬等繁複過程,其處理全靠人力極為辛苦。學者研究發現,海菜當中萃取的多醣體能吸附腸病毒七十一型,把病毒排出體外,有效預防腸病毒。常吃海菜不僅可提供身體營養補給,具有健康美容功效之外還可抵抗病毒,增強免疫力及保建,是稱為澎湖的「綠金」一點也不為過。

 

澎湖紫菜亦享有盛名,每年採2-3次。藻體呈紫紅色,薄膜葉狀,形狀為長帶形或披針形,長約10-15 公分,寬約2-4公分,基部心臟形,邊緣有鋸齒,具盤狀固著器。長葉紫菜多生長在風浪大的高潮帶岩礁上,生長季不長,自冬季至初春,十一月是繁盛期。昔日澎湖人會以不同的烹調方式來料理紫菜,最常見的是用來煮湯,紫菜魚丸湯、紫菜蛋花湯,都是澎湖居民桌上常見的菜餚,許多餐廳業者研發使用蝦仁、肉絲、紫菜、冬粉與香菇等一起快炒,各種鮮味把冬粉炒得十分入味,成為遊客必點的風味小吃。澎湖居民過往在農曆年前皆會到無人島上採收紫菜,被視為漁村年終獎金收入來源,因此也素有黑金或紫金的稱呼。主產的姑婆嶼,每到採收季節,鄰近的赤崁龍德宮均會發動大小漁船、快艇等近十艘,每次皆載運三百餘人登島,每個人最少都有五、六斤的收穫,一日可輕鬆賺進上千元。

為了行銷三金,藉以延長澎湖觀光季的長度,澎湖縣政府除了藉由專業團隊加強對台灣本島宣傳之外,透過親子、情侶、小資女等不同族群的部落客,跨海澎湖體驗菊島每個季節不同的風貌。宣傳的觸角也延伸到對岸,乃至走向國際,先後舉辦6次外國部落客澎湖之旅體驗團,透過外國人的不同視野透視澎湖人文風情,行銷澎湖之美,盼能躍升國際舞台。首發團的泰國親子部落客2MadamesTV率先上路,地方專業導遊全程陪同導覽,引領體驗澎湖島嶼風情、聚落之美、海洋文化、農村體驗、古城風情等不同主題,展開深度澎湖自由行。期能配合政府新南向政策,吸引更多東南亞的遊客到澎湖觀光遊憩!

 

挖掘全新深度行程

配合國內外遊客的到訪,行銷執行團隊搭配地方政府和店家,擬定出3條產業遊程規劃設計,強化旅遊的深度。諸如湖西田園手作小旅行、鎖港漁市下午茶等深具人文特色的旅行團,遊客可以體驗並製作日式風味澎湖魚燒茶泡飯,牛車漫遊南寮聚落,在傳統宅內享受製作窯烤披薩的樂趣,包含DIY澎湖紫菜與在地種植鳳梨研發的創意紫菜鳳梨汁。鎖港漁市則帶領遊客拜訪鎖港下午魚市場競標魚貨,並帶回廚房料理品嚐活跳澎湖海鮮,製作魚拓。除人文深度外,新的深度旅行模式也主推小島漫遊概念,推出包含夜訪虎井慢食小旅行、目斗嶼東北海金色三角、花貓嶼東嶼坪海洋公園秘境之旅等,遊客參加這些小團旅行將有機會抵達澎湖神秘的目斗嶼燈塔、花嶼燈塔、貓嶼等美麗小島,親抵澎湖極北、極西兩座燈塔,巡航燕鷗的故鄉貓嶼,這些都是過往旅遊行程鮮少挖掘的路線。

由來已久的「抱墩」和「照海」行程,對新到訪或重遊的遊客而言,同樣十分具有吸引力。「抱墩」係利用礁岩底棲魚類迴游棲息近岸礁石的特性,以石塊在潮間帶上堆成石堆,稱為「墩」。漲潮時,底棲魚類就會棲息於墩內,退潮時漁民便前往潮間帶,先以網具圍住石墩,再將石墩拆解取出網外,魚兒便落入網中。澎湖抱墩漁場主要分佈於白沙鄉東至北的潮間帶,包含中屯、講美至岐頭地區;赤崁早期為最大宗區域。由於漁資源的枯竭,抱墩漁穫已大不如前,近年已逐漸轉型為休閒漁業,由當地專業的導遊帶領遊客體驗「抱墩之趣」。

春季「馬尾藻」生長時節為抱墩起始,馬尾藻會吸引小石斑魚聚集在距離海岸較近的石墩覓食。6月過後,石斑魚慢慢長大會往外海遷徙,這時候就變成離岸較遠的石墩魚穫量較多。中秋過後魚群遷徙至外海水深處,石墩已無捕魚之效,漁民遂把石墩拆平,此過程稱為「散墩」,翌年春季漁民會把石墩再度築起,就是所謂的「撿墩」。

在澎湖地區,夜裡提著漁燈到潮間帶去捕魚的漁作,澎湖人俗稱「照海」。照閩南語讀如輕聲的「秋」。為四季不斷的沿海漁撈活動。夏、秋兩季,照海都在上半夜進行;冬、春兩季則要等到下半夜,才能有適合下海的潮汐。照海可以捕獲的漁穫,種類相當多,其中最富盛名的就是章魚。

每年自元宵節開始直到清明節,章魚為了產卵繁殖與棲息,逐漸由深海地區往潮間帶移動,澎湖抓章魚的活動正好彌補澎湖東北季風盛行阻斷出海捕魚的困窘,近年來已發展成為休閒漁業體驗活動。當地業者會請遊客戴上頭燈或者手持電筒,拿起魚叉,在潮間帶搜尋章魚的蹤影,在燈光的照射下牠們無所遁形,看準獵物後用魚叉將章魚叉起。提醒您一定要由專業的導遊帶領,以避免發生危險,在潮間帶移動時,也要小心避免滑倒受傷,才能享受夜晚照海捕魚之樂!每當初春大退潮又無風的夜晚,即為照海捕章魚的好日子。

澎湖吃喝玩樂當然少不了美食,儘管澎湖當地到處都有特色小吃,但長期以來均以單打獨鬥為主,配合澎湖旅遊深度化的推動,行銷團隊亟欲整合境內餐飲業者,朝具主題性的「澎派金宴」為目標方向,發展澎湖各角落的特殊菜色,以串起吃在澎湖產業軸線的新風華,讓海島飲食文化得以永續發展躍升國宴級水準。聘請名廚以土魠魚、海菜、紫菜為主食材,研發12道具地方特色的創新菜色,取名「澎派金宴」,並將食譜分享給澎湖地區的餐廳業者。



「世界最美麗海灣組織」加持

作為「世界最美麗海灣組織」(The Most Beautiful Bays in the World, MBBW)成員的澎湖,成功爭取該國際組織移師澎湖舉辦年會,將於今年九至十月登場,為澎湖地方政府和國家風景區管理處帶來機不可失的行銷良機,將藉機主打澎湖三金,期能成功向國際訪客推薦澎湖的特色產業。

「世界最美麗海灣組織」(The Most Beautiful Bays in the World, MBBW)成立於1997年,總部設於法國中部Vannes市,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所支持之NGO組織,宗旨為致力推動保護全球海灣天然與文化資源。目前該組織有30個國家共39個海灣加入,包括美國舊金山灣、中國大陸青島海灣、越南下龍灣等。2010年「世界最美麗海灣組織」執行長透過我國駐法代表處轉外交部,主動表示澎湖在天然資源環境保護方面不遺餘力,因而力邀澎湖提出正式入會申請。

2012年該組織年會由希臘與土耳其合辦,寄發邀請函邀請以「台灣•澎湖灣」名義參加於土耳其博都茹姆(Bodrum)及希臘帕特摩斯(Patmos)所舉辦之2012年會。該年11月12日獲該組織於法國巴黎理事會討論通過「臺灣澎湖灣」成為該組織正式會員。2016年為了讓澎湖加入該組織會員效益更明顯、實質化,地方政府積極爭取全球年會在澎湖舉辦,於菲律賓舉辦的年會中獲得各會員國、地區的一致支持,決議2018年國際年會在澎湖召開,將有二、三十個國家組團前來,希望藉由年會,讓更多國際人士認識美麗的澎湖灣,進而拓展國際觀光,帶動地方繁榮發展。

對澎湖而言,「世界最美麗海灣組織」年會乃躍上國際舞台重要的一步,不但能與其他會員海灣區就海洋環境經營、海灣地區文化資產保存等方面廣泛進行交流與合作,讓澎湖灣成為「世界最美麗海灣組織」在遠東地區拓展力量的新基地,更讓澎湖人知道,自己的家鄉即擁有世界級的美景,喚起民眾更珍惜、保護自己的家鄉,使澎湖永續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