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專題報導 產業文化 築巢贏家 生活時尚 中部嘻哈 綜合櫥窗
 


智慧城市專題報導
大聲說出中科最精彩的
科學園區專題報導
中科觀點
中科主播台
大肚山傳奇
封面故事
中科專題報導
專題報導
中科臉譜
中科快遞
中科繽紛
目前位置  >  首頁 > 中科報導
 .蛻變中的桃城石猴
 .台灣產業突圍戰略!陳良基:找夥伴、打群架
 .打造「台灣智慧機器人跨域夢工廠」中科推動機器人教育不遺餘力
 .體驗澎湖三金的魅力
 .程泰機械智慧機器人示範生產線
 .助圓飛行夢的一群傲鷹
 .FIRST機器人世界賽台灣團隊勇奪佳績

   上一頁  共 ( 547 ) 筆 / 第 ( 10 ) 頁 / 共  ( 10 ) 頁  下一頁    

寂寥了二十多年,曾經是台中最繁華的中區,在創意店家和市府的共同攜手下,終於再度甦醒了!六年前,位於綠川旁的「宮原眼科」打響第一槍,頹圮的日式建築經改造為美食朝聖地,成為中區新地標,吸引大量的本地和外地的遊客到訪。「宮原眼科」成功的模式激勵了同業,紛紛重返中區,加以區內多座舊飯店改裝為文創商旅,帶來商機,又有市府改造區內河川計畫的推波助瀾下,中區重新被喚醒了,人們不再遠離中區,腳步再度走向它!

■文/楊順發  圖/李佳鴻



這麼多年來,中區舊街區除了太陽餅促銷活動之外,鮮少有什麼火紅的新聞,但最近卻一改以往大搶新聞版面,都和都市風貌更新有關,新聞畫面到處是人潮,讓中區人大感振奮,長年期待的春燕終於飛回來了!

拉近都市水岸與人的距離

日本京都有一條美麗的鴨川,南韓首爾也不遑多讓,有一條綠意盎然的清溪川。台中市政府為了不讓前二者專美,也特地整治中區的柳川台灣大道一段至民權路,改造成柳川藍帶親水河岸,去年完工之後,從聖誕節至今年二月十二日開放夜間燈光秀,吸引大批市民和外地遊客湧入,盛況空前。中區已經很久一段時間未曾見到摩肩接踵的人潮!

不過,在夜間燈光秀截止日之後,人潮似乎也消退得很快,但仍有不少遊客被這裡的文青氛圍吸引住,這附近有日式木造建築的警察宿舍改造之台中文學館、具地方小吃特色的第五市場、膠彩大師林之助畫室等文史據點。其實,柳川藍帶水岸本身就很有看頭,工程設計及施工榮獲行政院金質獎殊榮。

柳川藍帶水岸市府耗資3.9億元,加上環保署補助的2.3億元,將柳川重新整治,其工程包含防洪、淨化水質、拓寬河道兩側、生態友善、植栽綠美化和裝置藝術的設立。柳川污染整治及環境改善工程共四公里,為了讓柳川更親水,同時防洪,將中正柳橋至民權柳橋的混凝土護岸向兩側各拓寬8公尺,將原本直立式護岸及渠底混凝土河道改緩坡型式。整治採取永續性的生態工法,渠底鋪亂石片,打造會呼吸的河川,平時儲留的雨水可用來澆灌,讓生態逐漸回復生機,翠綠的河岸拉近都市水岸與人的距離。

河岸分三區栽植楓香、黃花風鈴木、欒樹等植栽,打造出全年四季不同的河岸風貌。為搭配河岸景觀,中正柳橋、中山柳橋、民族柳橋、民權柳橋亦以「柳葉」裝飾景觀橋面,讓整體更加呼應柳川意象。夜晚LED燈光美不勝收,打造柳川日夜不同美景。

 

東區與中區將連成一氣

繼柳川藍帶水岸之後,新聞焦點又轉移到甫開幕不久的台中秀泰廣場站前店。秀泰廣場全台目前擁有九個據點,因為看好鐵路高架化,東區與中區將連成一氣,遂於南京路設立台中據點,就位於干城這一帶。鐵路高架化後,鐵路兩側人車往返方便許多,果然帶動人潮的流動,不再侷限於站前。秀泰廣場試賣期間就已湧現人潮,在多家人氣美食進駐下,果然吸引大批的排隊消費者!

台中秀泰廣場站前店共有兩棟(S1館與S2館,中間有南京立體停車場隔開,分別位於南京路復興路口、南京路進德路口),總樓板面積約1.36萬坪。今年1月24日S1館率先試營運,3月9日連同S2館正式開幕。秀泰廣場屬低樓層建築,層層挑高,空間明亮寬敞,在裡面活動沒有壓迫感,另者,體貼客人的需要處處擺放各式造型休閒椅,讓遠來的朋友累了可以歇歇腳,乃吸客力的一大利器。尤其是百貨廣場這一側的小書房文創裡的金石堂,空間大到令人瞠目,幾乎整個樓層都納入版圖,還大器的佈置各式溫馨舒適的閱讀空間,處處或桌或椅,讓逛街的民眾像自家一樣親近而流連忘返。

由於長年在鐵路的阻斷之下,東區和中區雖只有咫尺之遙,但人氣卻有天壤之別,商業活動,過去只有德安百貨(今大魯閣新時代)獨撐大樑,現又有台中秀泰廣場站前店加入行列,景象不可同日而語,對中區和東區再現榮景均有受益!

回到台中車站站前商圈,由歷史悠久的第一市場改建的第一廣場,其前身為第一市場,1978年10月遭祝融燒毀,災後台中市政府成立「第一市場改建小組」推動改建計畫,將原第一公有零售市場改建為綜合性休閒娛樂大樓「第一廣場」(一至三樓仍為第一市場)。1987年第一廣場大樓興建工程開工,1990年竣工。1991年,再次整建成為今日大樓樣貌。

大樓內規劃有地下停車場、精品服飾用品店、美食街、電影院(第一影城)、KTV、電動遊樂場、撞球俱樂部、保齡球館、溜冰場、民歌西餐廳等等,多為青少年與外籍勞工休閒去處,曾經是紅男綠女流連忘返的娛樂場所。唯隨著中區的沒落也沉寂一時,但如今卻有了不同的新風貌!廣場前的綠川增闢休閒公共空間,有了偌大的場地,曾幾何時這裡成為外籍移工聚會碰頭的公共場所,分別來自越南、印尼、菲律賓等不同的國家,儼然成為小東南亞。2010年10月,業者因勢利導於二樓正式設立「東南亞購物美食廣場」,小英政府推動新南向政策,期盼與東協接軌,台中市政府順手推舟於2016年7月3日,將第一廣場正式更名為「東協廣場」。

老台中的舊時代,提到改建前的第一市場,第一個會想到瑞成書局、辛發亭蜜豆冰、正老牌台中香菇肉羹、高家意麵等老店,改建後相繼搬離,如今東協廣場取而代之是東南亞一條街,泰緬、越南、印尼、菲律賓等異國料理,還有相關的食材和用品,應有盡有!東協廣場為中區注入新的文化元素,讓新中區更多彩多姿。



「日本味」是中區固有的文化基底

提到文化元素,「日本味」是中區固有的文化基底。根據馬關條約清廷割讓台灣,日本總督府於1895年始政,1920年實施台灣市制後成立台中市,1926年台中市實施町名改正,在今之中區參照日本本國京都市街概念,建設台中市區,遂有「小京都」的稱號。包括台中火車站、市役所、市政廳、金融機構等日式建築,大多在這個時期陸續完成,其中包括當紅的宮原眼科在內。宮原眼科為日人宮原武熊醫學博士所開設,他曾於其故鄉鹿兒島及東京開設眼科醫院,日治時代來到台中開業。在台灣曾擔任台灣總督府醫院醫長、台中州州協議會員、台中州州會議員、台中州州參事會員,以及台中州私立台中商業專修學校校長,並與台籍文人共組東亞共榮協會,活躍於政界。

位於台中火車站前的宮原眼科興建於1927年,戰後以日產沒入政府資產,曾為台灣日報營業處、台中市政府民政科衛生股(後改制為衛生局),後又轉為私人產業。1999年921大地震建物受創,2008年卡玫基颱風引發台中大雨釀災,建物大廳傾毀。2010年日出乳酪蛋糕購入此建築,內部全面改建,保留部分外觀以及騎樓,並保留「宮原眼科」之名,改為糕點、飲料、冰淇淋與巧克力專賣店以及餐廳、沙龍,成為中區的新地標。

開幕以來迅速竄紅,吸引大批消費者前來朝聖,假日常常大排長龍,至今熱潮未退。業者乘勝追擊又接手有47年歷史的廢棄銀行大樓(原台中第四信用合作社),外觀維持原有風貌,但裡頭卻改裝成濃濃復古風的冰店,除了各種口味的冰淇淋,還有賣台中傳統的豐仁冰,因為沿用原本銀行的名字,就叫「信用合作社」。

一樓的金庫大門,加上明亮的玻璃櫥櫃,店內賣的是各種多樣口味的冰淇淋,台中有名的豐仁冰這裡也有,剉冰加入大紅豆和冰淇淋,雖是老味道卻仍大受年輕人的喜愛。走上2、3樓,還得先通過當年合作社使用的黑色金庫大門,雖然掉漆,卻充滿濃濃復古風情,就連結帳的櫃台,都像是銀行櫃台。開放式空間內則有師傅現場製作糕餅。

宮原眼科活化歷史空間的成功商業模式,激勵了不少店家跟進,連台中市政府都趕上這班列車,將具百年歷史的市役所委外經營,活化歷史建物。興建於日治時代的市役所歐陸古典主義建築造型,簡潔的璧體水平線條收於半圓形開口頂部,並配合垂直性的柱式與開口,形成豐富且和諧的視覺感受。主入口設於街廊轉角處的空間格局,以及大型圓球屋頂與山牆窗戶開口上的複雜細膩的徽章花草裝飾等,又接近巴洛式欲營造富麗堂皇宮殿式建築,被稱為「辰野式」仿巴洛克建築,堪稱中區最美麗的古典建築。

 

日治時代歷史空間活化

該棟建築起初由台中公共埤圳聯合會事務所於1911年(日治時代)創建,是台中地區最早的鋼筋混凝土建築。1920年(大正9年)日本治台政府實施「地方自治」,將全台行政區分為「五州三廳」,並在州廳下設置市、郡;其台中州治理台灣中部,包括二市、十一郡, 大約是今日台中縣市、彰化縣、南投縣的範圍;台中市就是在此時成立的。台中公共埤圳聯合會乃遷入市役所旁的台中州廳內辦公,原建築物則改為「台中市役所」,提供台中市政府使用;台中市首任市長金子惠教即在此就任。

戰後曾被國民黨台中市黨部挪作辦公處所,1986年搬離之後,起初改為「市政資料館」,後又先後改為市府新聞室、社會局、交通局等辦公室使用。1999年921中部大地震,台中市役所稍有受損,2003年交通局遷移至市政府第二辦公室,台中市役所經修繕之後由台中市文化局代管,作為策展空間,頭一檔的羅丹大師雕塑展,雖然展出的是複製品,卻仍造成轟動,不過,後繼無力,其他展出便乏善可陳,最後又被閒置養蚊子。



為了活化閒置空間,台中市政府再度全面進行整修工作,前後花了一年多,今由知名餐飲集團斥資千萬以上,打造成「CAFE1911」會館暨昭和沙龍,成為文創空間,欲與火車站前的宮原眼科分庭抗禮,成為中區另一個新亮點。

打開日治時代的台中市區舊街圖,「宮原眼科」所在地位於當時的橘町,台中市役所則位於幸町,而成功路和市府口一帶則稱寶町。這波中區復興「宮原眼科」打響第一砲,週邊陸續出現幾處仿日治時代氛圍的商業空間,寶町雖較偏離,但亦不遑多讓。在成功路一帶土生土長的林上玉,媒體記者出身,投身餐飲領域多年,事業有成,決回饋故里,買下成功路、市府路一處舊屋頹圮後的空地,委託負責台中文學館日式木造警察宿舍復建的建築師謝文泰,以鋼構和木材為主建材,打造一處仿日治昭和年代的轉角街廓,稱之「寶町昭和案內所」,將中區復興運動的潮流引到這一區。

林上玉將「寶町昭和案內所」規劃四個商業空間,包括樂丸大眾酒場、れノビァ商店、輕食和日式涮涮鍋。她說,與其說是仿日式,更精確來說應該是將時空拉回到昭和時代的台中,為了製造這個氛圍,店內的擺飾和掛飾,全都是她勤跑日本去找回來的。店內的背景音樂也播放著那個年代的日語演歌,不自覺墜入時光隧道,彷彿真的來到阿公的日本時代。

但畢竟此刻是當下的時空,賣的當然是時下當紅的餐飲菜色,雪花牛燒烤;DIY拳頭飯糰親手把米飯、海苔、鮪魚充分拌勻後,可捏成想要的形狀;超好吃DIY章魚小丸子,可親手製作小丸子,可以說是中區這一波復興運動中開設的餐飲空間,第一家融入親子互動的業者。



迎合年輕消費族群潮流

其實中區復興運動最早濫觴於九○年代,當時七期重劃區發展正起步,台中市都市重心西移,導致中區快速沒落,位居當時中區地王寶座的麥思多麵包業者何澄祥屢屢向市府建言,盼推動振興中區計劃,爾後便有自由路商圈的太陽餅節、繼光街和電子街的景觀再造、中區轉運站的設立…,甚至將中正路連同中港路、中棲路改名台灣大道,無非希望讓中區與五期、七期連成一氣,留住大量流失的消費族群。

不過,再多的努力卻絲毫留不住消費大眾的腳步,關門養蚊子的店家越來越多,雖仍不到荒城的窘狀,但卻也顯得十分冷清寂寥。探究背後有其諸多因素,但最主要的是執事者完全不了解年輕世代的想法和偏好,在年輕消費族群崛起的新時代,中區一點魅力都沒有。

「宮原眼科」一夕爆紅似乎給了執事者答案,在智慧手機人手一機的科技時代,「好吃又玩又好拍」才能打動年輕人的心。新舊混搭製造情境,讓消費者拿著手機猛拍,一會兒自拍自嗨,一會兒呼朋喚友合照,玩得不亦樂乎,更不忘PO文打卡向死檔炫耀,無形中成為最有力的宣傳工具。

尤其,林佳龍市長上台後,洞察年輕人的想法,趁勢在中區加強公共空間造景,與店家相呼應,共同吸引人潮重回中區。成效絕對比推動都更更快更好,付出的預算成本也低很多很多。只要人潮重現中區,不必市府費力推動都更,民間建築業者自然會趕上腳步,收購舊屋改建新宅,都更便可不費吹灰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