鄰近台灣的日本琉球,自古與台灣互動頻繁,戰後,滿目瘡痍的琉球重建後,致力推動觀光,成為台人旅遊的熱點之一。遊琉球必遊尚氏王朝時代建立的首里城古跡,這座具濃濃琉球風格古王城,從15世紀至19世紀是琉球國的都城所在地。
■文.圖/蓉蓉
據考,琉球早先住民不少來自中國福建,14世紀,琉球出現了山南、中山和山北三個小王國,稱為三山時代,1426年首里按司尚巴志統一三山、建立琉球王國後,便以首里城作為王城,史稱第一尚氏王朝。1469年,第一尚氏王朝發生內亂,尚德王被殺,出身宮中御鎖側官(管理財務的宮廷官員)的內間金丸(一稱金圓),被群臣推舉為君,改名為尚圓,並於1471年以「世子」的身份向明朝報告「父喪」。1472年,明朝使臣冊封尚圓為王,史稱「第二尚氏王朝」。
首里城一直是琉球王國的都城所在
第二尚氏王朝亦以此為都城,其第三代國王尚真曾對首里城加以擴建。此後450餘年間,首里城一直是琉球王國的都城所在,也是琉球王國政治、經濟、文化和對外貿易的中心。不過,眼前的首里城係歷經戰亂,曾數度被摧毀之後所重建的樣貌。當年第一尚氏王朝內亂時首里城內建築完全燒毀,第二尚氏王朝加以重建,卻又於1709年因火災,正殿、南殿、北殿被燒毀。由於財力窘迫,直至1712年日本薩摩藩贈送19,525根原木後方修復。
1879年日本吞併琉球後,曾一度將首里城改為熊本鎮台沖繩分遣隊的兵營。後於1925年將首里城定為國寶級文物,內設沖繩神社。太平洋戰爭爆發,日本陸軍第32軍在首里城地下挖掘坑道,設置指揮所,導致該城在1945年3月的沖繩戰役中被美國海軍飛機及戰艦多次轟擊。1945年3月29日,美國海軍「密西西比」號戰艦開火炮轟首里城,將其完全摧毀。
首里城址終戰後曾用作琉球大學的校址,後日本決重建首里古城,責琉球大學遷址。1958年守禮門率先重建完成,1992年開始主體建築復原工作。2000年首里城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首里城位於一塊高約120公尺的石灰岩台地上,加上結構複雜,易守難攻,大致可分為外廓和內廓兩部分。外廓有歡會門、繼世門、久慶門、栧門等四座城門,內廓有瑞泉門、漏刻門、廣福門、左掖門、右掖門、淑順門、美福門、白銀門等多座城門。
明、清二代以中國藩國自居
由守禮門向東,依次為依壁而建的歡會門(又稱御門、正門)和瑞泉門。瑞泉門內有龍樋(泉水名),有「中山第一甘露」石碑,以及中國使臣所書「中山第一」、「雲根石髄」、「陽穀靈源」、「活潑潑地」、「源遠流長」、「飛泉漱玉」、「靈脈流芬」等七塊碑刻。瑞泉門之內為漏刻門,有日晷、漏刻、報時鼓,及「萬國津梁」鐘。漏刻門內為木結構的廣福門(中御門)和下之御庭。下之御庭南為「京之內」,被視為首里城的發祥地,是琉球王國的宗教聖地。經下之御庭的奉神門,可達首里城正殿。
整座首里古城面向西隔海望向中國,加以首里王宮的建築上龍的形象為蟒(四爪,次於皇帝的五爪龍),乃因明、清二代以中國藩國自居,並積極與中國通商,海路往返必經台灣,更加凸顯出琉球與台灣之間的歷史淵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