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專題報導 產業文化 築巢贏家 生活時尚 中部嘻哈 綜合櫥窗
 


優美地
侍酒師
生態美
今古道
咖啡經
看電影
茶之道
名酒窖
宅配通
主題遊
新店家
特別企劃
好滋味
真金店
目前位置  >  首頁 > 中部嘻哈
 .愈來愈好玩的布袋港
 .數位科技住宅時代
 .新鮮原味海鮮的頂極享受
 .熱門影片「續攤」博票房
 .薑麻園登山觀雲海
 .聖山守護-玉山祭
 .發現王永慶的足跡

   上一頁  共 ( 1010 ) 筆 / 第 ( 109 ) 頁 / 共  ( 110 ) 頁  下一頁    

西洋將蝙蝠視為吸血鬼的化身,但在華人世界蝙蝠卻是福氣的象徵。台灣當然也有蝙蝠,只是大多數的人都以為天空飛的蝙蝠看起來都一樣,似乎只有一種,事實上,台灣蝙蝠多達35種,超乎大家的想像。雖然並非全世界種類最多的地方,但就單位面積計算,卻是世界第一,算是台灣的寶貝之一。

■文/楊睿民    圖/笠銓攝影



蝙蝠屬於翼手目,是唯一真正可以飛行的哺乳動物。全世界的蝙蝠有一千多種,目前在台灣已發現35種,占台灣陸地上哺乳動物種類的四分之一,比率算很高。由於蝙蝠晝伏夜出,藏身洞穴深處,調查不易,以致過去各界有關台灣蝙蝠的相關資料有限。近十年來,農委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投入不少人力和經費,有系統地進行野地調查,一些過去從未被發現的新品種相繼曝光,蝙蝠的生態神秘面紗也才逐漸被揭開。

台灣沒有吸血蝙蝠

自從台灣長耳蝠於1991年在鞍馬山被發現後,又陸續發現許多久未發現的物種 (如毛翼大管鼻蝠、皺鼻蝠、夜蝠等), 以及新記錄種或新種蝙蝠(如寬耳蝠、高山管鼻蝠、黃頸蝠、彩蝠、高山家蝠等)出現在各海拔山區。近年來,多位研究者亦針對低海拔種類(如東亞家蝠、台灣葉鼻蝠、台灣小蹄鼻蝠、渡瀨氏鼠耳蝠、高頭蝠等)的族群進行活動模式、生殖生理、族群動態等方面的研究。

中南美洲發現吸吮動物血液的蝙蝠,但台灣尚未發現吸血的蝙蝠。台灣狐蝠是台灣蝙蝠中體型最大者,但它卻是素食者,連昆蟲都不吃,只吃果子,為台灣特有亞種;原產於綠島,台灣東部沿岸與蘭嶼曾有發現記錄。近年來,因族群量銳減,已被公告為瀕臨絕種動物。台灣葉鼻蝠為台灣蝙蝠中體型僅次於狐蝠之大型蝙蝠,其鼻部特化呈葉狀,下鼻葉兩側各有三個側鼻葉,為台灣特有種;多棲息在低海拔洞穴或隧道中,群聚數量可達數千隻;由於體型大,常被誤認為台灣狐蝠。

金黃鼠耳蝠則是最常上媒體的台灣蝙蝠!全身為金黃色的金黃鼠耳蝠又稱「黃金蝙蝠」,以往為人熟知的觀察地點在水林鄉一處老宅院,但近幾年研究人員發現,黃金蝙蝠也在北港、水林等地大公園及林地出現。東亞家蝠體背灰黑色,耳殼略呈三角形,其可稱之為國內最普遍的蝙蝠,不論都市或鄉村均可見其於傍晚時在空中繞飛覓食情景,人工建築物之屋簷內為其主要之棲居處;每年6月為生殖期,每胎2至3隻幼仔,但通常僅一隻存活。

 

台灣蝙蝠生存受威脅

全球氣候暖化,台灣蝙蝠也被波及,東海大學生命科學系教授林良恭表示,台灣蝙蝠目前有35種,隨著全球氣候不斷上升,部分溫帶蝙蝠,如台灣管鼻蝠、長耳蝠等冰河時期的物種,因為在台灣找不到冬眠場所,數量已不斷減少。過去在合歡山、塔塔加附近做野外調查,一個星期可以遇到四、五隻,但現在一兩個星期都遇不到一隻。蝙蝠的生殖、生長皆有一定規律,但現在許多蝙蝠找不到冬天,生理時鐘改變因此不孕,無法產出子代。

除了溫度上升導致高海拔蝙蝠可能滅絕之外,暖化效應也造成海平面升高,使得低海拔蝙蝠難逃死亡命運。瑞芳知名的蝙蝠洞,裡面約有70萬隻低海拔摺翅蝠,但近年海平面越來越高,沿著海岸線許多現存的蝙蝠洞都可能被淹沒,也會造成蝙蝠大量死亡。

蝙蝠的消失不僅對生態平衡帶來不良影響,也會間接影響人類的農業生產,了解並保護台灣的蝙蝠不容忽視。目前農委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正舉辦「台灣蝙蝠多樣性特展」,對台灣蝙蝠生態有深入的呈現;展期至11月30日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