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專題報導 產業文化 築巢贏家 生活時尚 中部嘻哈 綜合櫥窗
 


蔬果鮮
宗教巡禮
思想起
華人科學攝影展
水果王
山林記
新方案
人物誌
職場加油站
文教特報
藝術投資
文化產業
中時會客室
藝文前線
地方創意
目前位置  >  首頁 > 產業文化
 .愛貓陶藝師趙勝湧有「藝」思 心甘情願當貓奴
 .108年度臺中市原住民族部落大學 打造文化扎根、幸福部落、希望城市
 .修平科大前校長林寶琮重科技亦重人文
 .28位高齡引導員駐科博館暢談晚美人生
 .修平科大校長鄧作樑「實」與「變」
 .火影舞者陳金旺最新陶作「岫岩晶彩」浪漫登場
 .翻轉人生 向艱難挑戰陳玉芳、童心美在舊金山遇見幸福

   上一頁  共 ( 414 ) 筆 / 第 ( 7 ) 頁 / 共  ( 10 ) 頁  下一頁    

別稱「桃城」的嘉義市,六○年代因已故石雕家詹龍首創石猴雕刻,帶動藝術風氣,歷五十多年不墜,雕刻石猴藝師輩出,潘威志乃近十多年來其中的佼佼者,屢獲嘉義市石猴徵件比賽首獎,榮獲嘉義市石猴雕刻免審作家,並成為民雄菁埔社區藝術村駐村藝術家。近來他結合漂流木、鋁線等多媒材,讓石猴雕刻更富變化。

■文/楊順發  圖/友亮攝影



出生在北港,自小受到傳統廟宇文化薰陶,對於雕刻產生濃厚興趣,讀完高中之後曾學習佛像雕刻。歷經多位傳統雕刻師傅傳承,2002年參加民雄文教基金會舉辦的石雕研習班,經盧文照老師啟蒙,開啟了對石雕的創作熱忱。對於石雕而言,承蒙多位石友及前輩的撥正,自此正式進入石雕創作領域。

屢獲石猴徵件第一名

潘威志受到桃城石猴風氣興盛的影響,雕刻石猴作品,並加入嘉義市石雕協會,配合文化局推廣石猴戶外創作活動,不遺餘力;本身也出任研習講師。其間,作品曾參加第五、八、九、十、十一、十二屆石猴戶外創作活動,曾獲第十屆和第十四屆桃城美展入選,以及第一屆和第二屆石猴徵件比賽第一名的殊榮。

潘威志著手雕刻石猴時,思忖著如何走出自己的獨特風格,他認為完全寫實無法脫離獸形,過於童趣又無法表現石猴的藝術價值,於是揉合二者,以傳神的猴臉,搭配洗練的身體,彷若水墨中的留白,在虛與實之間取得最大的想像空間。換言之,意境一直是潘威志所汲汲追求的,在他過去的個展中,展出的「啟蒙」、「師承」、「掌握時機」、「御風」、「大聖爺」、「石載如意」、「安樂窩」、「有容乃大」、「真諦」、「死老猴」…等作品,不僅呈現技法的演變,更是心路歷程的軌跡。

 

大多數石猴雕刻者採用嘉義當地質地較軟的砂岩、石心或貝殼化石,他也不例外,但他也挑戰硬度高的台東南田石。潘威志說,許多傳承千年未被風化的石雕藝術品大多是質地硬的石材;另者,質地硬的石材也比較能表現細膩的線條,尤其是石猴的眼神,單是研究猴子的眼神就花掉許多時間和心思。因此之故,潘威志雕刻的石猴活靈活現,很有表情,也很有思想,他表示近年鑽研石雕佛像,期待能創作出具當代時代意義的石雕佛像,成為石雕創作的終極目標。



多媒材創作更具擺飾美感

不過,挑戰硬石可不容易,很耗費體力,必須善用機具,因為高中時讀的是電工科,對許多機具十分熟稔,用起來十分上手。手巧的潘威志還善於彎捲銅線,他把這項技能拿來應用在鋁線創作上,信手拈來就是恣意生長葡萄藤,老葉、嫩芽俱全,還長滿一串串豐碩的果實。此外,連插花都難不倒他,真是多才多藝。

這些技法近年他通通都派得上用場。他說,石猴雕刻感覺硬梆梆,小巧一座還挺可愛,但大的作品或一堆石猴雕刻作品放在一起,灰濛濛的單一色調,重量感常讓人喘不過氣;於是,他利用漂流木塑造出空間背景,再把石猴放在適當的位置,並綴以鋁線藝術品,乃至在石猴作品飾以金箔,多媒材的應用使其更具擺飾的美感。甚至進一步結合立燈、檯燈、茶盤,讓藝術品與生活緊密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