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處還沒見到人,就聽見他洪亮的笑聲,「感恩」是他的口頭禪;作畫、教畫占據他大部分的人生,在繪畫的天地裡不懈怠地創作,數十年如一日。透過畫作,把他對生命的感動毫無保留的呈現,這就是台中本土畫家簡嘉助。
■文.圖/國立台中教育大學美術研究所 黃燕姍
簡嘉助,雲林縣大埤鄉人,童年時就喜歡塗鴉,小小年紀已經嶄露對繪畫及手藝操作的天賦。民國45年考上台中師範(今台中教育大學)學校普通科,當時校內並沒有設置美術科,因緣際會受膠彩畫大師林之助及當時兼任師範實習課教師的張錫卿校長(當時是台中師範附小校長)的啟蒙並奠定了基礎。民國48年從台中師範畢業後,曾經短暫在台中市南屯國小鎮平分校任教3年,他把初次領到的3個月薪水,買了一輛腳踏車,從此跨上鐵馬,開始在中部各縣市寫生。
民國51年簡嘉助考上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系,受教於台灣日據時期前輩藝術家李石樵、李澤藩、廖繼春、劉文煒等,民國55年以水彩畫第一名畢業。隔年即獲聘回母校台中師範任教近40年,並於民國92年自台中師範美教系教授退休,從事教職之餘,在美村路上成立自己的畫室和畫友們繼續專研人物畫。為了淬鍊畫藝,在民國65年與王守英、倪朝龍、曾得標、謝峰生等同好共同組成「具象畫會」,期間約定每人每年十件作品舉辦一次展出,一直持續至民國82年為止。此外,還連任兩屆中部美術協會理事長(民國83∼89年),肩挑籌辦「中部美術展」,至今從事藝術創作與教學相關工作超過五十年,仍不遺餘力樂此不疲。
生活感動 創作泉源
簡嘉助堅信藝術是源自對生活的感動,創作中特別重視生活中的感受與體會,「我不畫我無感受的東西」是他的創作理念。取材來自生活周遭,尤其是變遷中的台中市風光、熱鬧喧騰的台中火車站、柳川沿岸的大樓林立,都被他留佇在畫面中;他也喜愛行腳世界各地,藉由旅遊加廣生活接觸面,了解不同人文風采並拓展視野,並激盪出新穎的題材。
人體畫也是他喜歡的題材,年近八旬的他,投入人體繪畫研究至今已超過五十年,他說人體富有靈動的美感,能把人體曲線、比例以及姿勢變化,準確與生動的轉化在畫面上,是提升自我繪畫實力最重要的途徑。另外他也喜歡描繪曳著長裙的女子,特別呈現在衣摺閃閃熠動的質感上,布料質感細膩的光影表現栩栩如生,彷彿觸手及。
以「水」為媒介的水彩是他的最愛,他特別喜歡捕捉戶外一景一物的瞬間,水彩最能滿足戶外風景寫生的方便。但有時候也會為了製造畫面豐富的肌理,夾雜混用不透明水彩,以製造畫面更豐富多變的層次感,無形中也讓畫面呈現一股厚重、如油畫般的堅實感,形成個人繪畫的特色。
簡嘉助儘管年紀漸增,作畫時間經年累月直到自己滿意為止,但簡嘉助常說「作畫是生命力的揮灑」,能運用自己的專長去表達自己的所思所感,這樣的人生多麼富有意義。同時自己在年近八旬的生命歷程中能遇到這麼多的同好,能畫有所感、真誠不虛的投入創作,此生中已經十分快意滿足了無遺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