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二一地震屆滿十週年,災區重建無名英雄的事蹟至今仍一再被提起,南投縣中寮鄉「和興有機文化村」,由於最能展現災民的生命韌力和創意,經常成為媒體報導的題材,幕後推手張至沅「小人物成就大事」的堅毅故事至人仍令人動容!
■文/楊睿民 圖/笠銓攝影
原本以柳丁香蕉為農產大宗的南投縣中寮鄉和興村,從六0年代開始,大面積的種植經濟作物檳榔樹,一場九二一大地震,淺根的檳榔樹使得土石鬆動,造成和興村幾乎全毀。
恢復家鄉榮景的使命感
職業軍人退伍,後來在台中從事醫事工作的張至沅,從小在和興村長大,目睹家園殘破,村民受苦受難,內心十分難過與不捨,決心帶領村民重新站起來。當時政府要求村民遷村,但張至沅認為鄉親生於斯長於斯,此舉將會讓村民的生活從根拔起,會產生不少後遺症。於是,他和支持他的村民決定自食其力,靠著雙手重建家園。
懷抱著恢復家鄉榮景的使命感,張至沅建議將傳統農業轉型為有機農業,但是一個從來沒有種田經驗又離鄉多年的年輕人,要來教這些種田種了一輩子的長輩怎麼耕種,對老農夫們來說,張至沅簡直就是小孩玩大車。
認清傳統農業難以經營的困境,張至沅又提出成立有機文化村的構想,才能讓傳統農業順利轉型。而張至沅提出的「檳榔變綠林」計畫亦獲得企業界的支持,每棵樹補助農民一百元的造林費用,造林的方式則沒有硬性規定,農民只要有興趣,種幾棵都可以。如今已經有三十二萬棵樹,靜靜的守護和興村。「有森林就有生態,有很好的水,有綠的山,有健康的環境、安全環境,這樣有機文化村的營造才能成功」張至沅如此強調。
檳榔曾經是造成和興村家毀人亡的元凶,但卻也是幫助和興村再度站起來的助力;正如那句俗語「在那裡跌倒,就在那裡站起來」。張至沅發揮創意,利用砍除的檳榔蓋檳榔涼亭,將檳榔芯入湯、檳榔花製成泡菜,甚至將檳榔樹的纖維製成環保碗筷。這項創意吸引媒體報導,也吸引了大批的觀光客。
孑然一身仍不改其志
觀光客的到來,讓當地的農產品可以就地買賣,節省運費成本,最主要還是保留下當地的特有美景,保存自然的生態環境,和興村有機文化村,除了創造當地的就業機會,還讓曾經一文不值的土地重新找回它的價值,村裡的居民感受到改造後的成果,開始相信這年輕人是認真的,這計畫是可行的,於是,大夥兒紛紛加入社區營造的行列,自動發起每個月一次的淨山活動,讓觀光客一來到中寮鄉,就能感受到它的親切。
為了這個夢想,張至沅近乎十年的青壯歲月奉獻給家鄉,一天二十四小時除了睡覺外,都在文化村中度過。說好聽點,他是文化村的總負責人,但事實上,張至沅還要負責器具維修、場區清潔,所以他笑說自己比較像是長工,只是他沒簽賣身契,一切都是自願的。多年來雖仍孑然一身,雖有老父的反對,雖有重重阻礙阻擋在前,但張至沅秉持著一股傻勁兒,勇往直前,因為他說今天他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傳承,為了讓下一代,也能享有這份親近自然的權利,這就是張志沅這十年來不變的堅持和動力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