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專題報導 產業文化 築巢贏家 生活時尚 中部嘻哈 綜合櫥窗
 


蔬果鮮
宗教巡禮
思想起
華人科學攝影展
水果王
山林記
新方案
人物誌
職場加油站
文教特報
藝術投資
文化產業
中時會客室
藝文前線
地方創意
目前位置  >  首頁 > 產業文化
 .全國首創「實體教學+真人線上學習」
 .現代藝術的領航者鐘俊雄70個展
 .兩億年前活躍水陸兩界蛟龍再現台中科博館
 .亦姬舞蹈團《意象.舞靈》舞展
 .畫家陳豐章圖文講古《台灣古早民俗生活史圖》
 .「和興有機文化村」推手張至沅
 .康培士英語 首創『成人英語村』情境式教學

   上一頁  共 ( 414 ) 筆 / 第 ( 43 ) 頁 / 共  ( 50 ) 頁  下一頁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新推出從法國引進的《深海奇珍》特展,介紹深海生態系統中,各種造型奇幻神秘的生物,以及面臨的生存挑戰,內容多樣精采,展期到11月4日,觀眾可以跟著科學家們潛入陽光無法觸及的深海世界,探訪這些神秘、瑰麗、奇幻的珍奇生物。

■文.圖/葉志雲



<深海奇珍>特展於2007年11月在巴黎自然歷史博物館率先開展,揭露了在深海所發現的壯觀動物世界生態系統及非凡現象,自此展開國際巡迴展,今年到台灣展出,克萊兒女士並親自來台參加科博館的開幕式。她說,深海並非如許多人的想像,是個死寂、沒有任何好處的地方;當我們在計算地球上可供生命發展的空間時,通常只考量到地表的面積大小,然而海洋生物的分佈,除了水平的面積之外,還必須考慮垂直的深度。平均深達3800公尺的海洋,佔據了生物在地球上所能發展空間的99%,其中沉浸在全然幽暗狀態的深海就佔了海洋總體積的85%,形成地球上最大的生物棲所,人類自80年代開始深海中層的潛航時,許多令人驚豔的生物才被發現,估計新物種可能超過一百萬。

除了相當多樣的物種和魚群外,深海中蘊藏的豐富資源,並為各國及各重要經濟體所垂涎,競相掠奪珊瑚礁,以供給珠寶市場的奢華消費需求,也因此對深海生態系統造成無法彌補的損失。法國BLOOM非營利組織期盼藉由這項展覽喚起世人重視深海生態的維護,對海洋的拯救行動就從現在開始,為了海洋生態的永續,希望大家不吃深海魚類、不吃魚翅、不戴珊瑚珠寶。

科博館展示組主任劉德祥博士表示,《深海奇珍》為法國深海研究團隊的研究成果,最遠甚至深入到4000公尺、陽光照不到的黑暗世界。為了讓觀眾能體驗黑暗的深海,整個展場特別漆成黑色,展示動線以不同深度的海洋區域來鋪陳,引領觀眾從最表層的光合作用帶一直往下行進到深淵區。展示內容及影像則以多件栩栩如生的珍奇深海動物標本,以及63張以背光投影的高解析度深海生物照片呈現,有許多首次曝光的珍貴畫面。

特殊照明有如在深海觀看罕見生物

劉德祥博士表示,觀眾可以看到各種前所未見的深海珍奇生物,例如寶石魷魚的發光器就覆蓋了整個身體,外型看起來像極了一顆巨大的草莓,甚至可以依周圍的光亮程度,自己打開或關閉發光器來掩飾自身的存在,不讓掠食者或獵物們發現。此外,長著一對象耳的十字蛸章魚、擁有發光器的鸚鵡魷魚、宛如精美水晶吊燈的大鐘水母、擅長製造國慶煙火的管水母、長得像電影中恐怖怪客的鮟鱇魚、穿著絢麗螢光彩衣的各種水母、模樣可愛像皮卡丘的煙灰蛸小章魚,以及由龐貝蟲群聚而成的玫瑰園等,神秘、瑰麗又奇幻的深海世界生物,令人驚豔稱奇。

最彌足珍貴的是,由法國巴黎自然史博物館採集的43件深海生物標本,經由資深標本製作師製作處理,保存於特殊保存液或樹脂中,在特殊燈具的照明下,讓觀眾有如在深海觀看這些罕見生物,將深海中的珍稀生物完整呈現在國人面前,非常具有現代感。在台灣的展覽,克萊兒女士並針對亞洲人愛吃魚翅的習慣,特別加入鯊魚保育的展示單元,以喚起大家對海洋保育的重視。

〈發光生物體〉短片播放

此外,特展中也透過大螢幕放映從全球各地收集來的深海鏡頭,漂亮而罕見,令人震撼。其中〈發光生物體〉短片介紹必須在光線非常暗的情況下才能拍攝到的發光生物體;還有介紹在1930年就乘坐「探海球」下潛至922米深海探險的探險先驅威廉•華比、設計出深海潛艇的瑞士科學家奧古斯特•皮卡爾,以及介紹主要潛水器、水下無人載具和現代探索工具等的短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