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專題報導 產業文化 築巢贏家 生活時尚 中部嘻哈 綜合櫥窗
 


室內設計
大台中房市漫談
品牌故事
專題報導
仲介達人
銷售菁英
生活美學
熱門話題
建築美學
建築菁英
建築團隊
精選篇
房市風向球
建築臉譜
話題行銷
建築達人
目前位置  >  首頁 > 築巢新知
 .鬧中取靜的「一巷宅」
 .聯聚信義大廈
 .1雋
 .「主建物、公設」分開標示
 .化腐朽為神奇 再生綠建材研發有成
 .歐夏蕾
 .the 漾

   上一頁  共 ( 692 ) 筆 / 第 ( 77 ) 頁 / 共  ( 80 ) 頁  下一頁    
【總價市場變化不大 政府應儘速統一制訂標準】

內政部計劃在半年內修改土地法,未來將要求建商售屋時公設部分必須單獨標價,避免消費者再多花冤枉錢,卻買到灌水虛坪,引起買賣糾紛。對於政府的大動作,中部建商低調表示,目前不動產公共設施沒有全國一致性的統一標準,且影響房價計算的因素很多,未來房地產總價可能「變化不大」。不動產專業經理人則認為,消費者買屋前,最好先清楚計算所謂「公設比」,才不致掉進灰色虛坪陷阱,成了冤大頭。

■文.圖/馬源培


以往消費者買屋,在建商華麗廣告與動人說詞下,面對複雜的坪數計算與數字,早就頭昏腦脹,往往都是建商說了算,很少人有時間或專業去加以精算。幾十年來買賣資訊不透明、不對等的情形,被建商灌虛坪、多花冤枉錢的糾紛一再發生。為此,監察院9月對內政部提出糾正,批評內政部消極不作為,放任建築法規不斷放寬,嚴重影響消費者權益。

內政部長江宜樺指出,建商在計算建蔽率、容積率時,應考量「實際可以居住的範圍」,將「主建物」、「附屬建物」和「公設」分開標示。主建物是室內可以實際居住使用的部分,附屬建物如陽台、雨遮,公設如門廳、走道、電梯間等。這3者建造成本不同,售價當然不同,就應該分別計價,再加總算出房屋總價。

中信房屋專業經理人林大宏說,列入公設面積計算者需其上方有「大樓本身結構之頂蓋」,一般所謂「公設比」,包含「大公」、「小公」2類,大公如地下室、機電房、消防設備、門廳、走道等,小公如樓梯間、電梯等。買屋應精算公設比,才不會華而不實,以40坪的大樓為例,一般來說,公設比多在25%,但如果買到30%公設比的房子,以房價1坪20萬元計算,就要多花費40萬元。

另外,許多消費者對公共設施認知不足,往往誤以為中庭花園也是公設,事實上,中庭花園大多為法定空地而非公設,不列入公設面積。或是消費者買了預售屋,卻在交屋時才發現房子和預售時樣品屋的大小有明顯差異,再仔細查閱買賣契約書,赫然發現公設佔了實際房屋一大部分的面積。



但是,到底公設佔多少比例才算合理,目前法令還沒有強制性規定,因此消費者買屋前,一定得仔細精算公設比,才不會花大錢買虛坪。至於許多產品強調附設游泳池、健身房,甚至SPA、三溫暖、住戶俱樂部等設施,消費者最好想清楚未來是否會用到這些設施。如果一年根本用不到幾次,還要付出高昂的維護費用,建議不選購這類產品,以免徒增自己的購屋成本。

林大宏指出,常見公設產權問題,還包括將小公面積登記在主建物面積,銷售時訴求低公設比,及大樓地下室停車位面積縮水,將部分車道面積分攤給全體住戶。前者必須查看「建物測量成果圖」並依圖與建物格局比對是否有不同,藉以確認樓梯間等小公是否登記在主建物面積。後者應注意一般平面車位含車道等公設面積,約佔7坪,機械式則為3.5~5坪,建議可調閱地政機關之謄本,若車位面積少於這個經驗值,有可能是建商將部份車道面積分攤給住戶,吃了悶虧而不自知。

消費者購屋不論自住或投資,一定要冷靜比較各項優惠措施、方案,衡量自身負擔頭期款和貸款金額的能力,再接著精算公設比。部分建商為了降低每坪單價,會將停車場、車道都劃入銷售面積,算下來雖然每坪單價變便宜,但實際上卻是買貴了。因此,比價時不能只比登記坪數,也要看公設比,並換算出室內實際坪數的單價,才是聰明的購屋方式。

對於內政部計劃把主建物、附屬建物與公共設施分別標示面積及單價,中部建商低調直言,「數字遊戲」人人會玩,未來房地產總價可能變化不大。因為房產計價因素除地段外,公共設施的質量、設計與多寡也是因素。羊毛出在羊身上,未來各種項目如何分別計價,並反應建物的價格,各方都沒有共識,房價想要下調,恐怕很難。

建商指出,有關公設比過高的問題,主因在於公共設施至今沒有全國統一的標準可以遵循。假設在公設比都一樣的條件下,有的大樓有游泳池、健身房,有的只有普通門廳,關鍵就在地下室車道、開放式花園、逃生梯等項目,何者應列入公設項目?卻沒有標準答案。

建商建議政府,推動建物計價新制,應儘快統一各地對主、附建物與公共設施項目的評估與標準。且分開登記及計價與現行作業完全不同,一旦不動產登記項目改變,影響現有龐大房屋所有權人權益甚鉅,變更工程更複雜又浩大。因此相關單位修法,應回歸土地母法,才能保障消費者權益及人民財產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