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專題報導 產業文化 築巢贏家 生活時尚 中部嘻哈 綜合櫥窗
 


智慧城市專題報導
大聲說出中科最精彩的
科學園區專題報導
中科觀點
中科主播台
大肚山傳奇
封面故事
中科專題報導
專題報導
中科臉譜
中科快遞
中科繽紛
目前位置  >  首頁 > 中科報導
 .2公里78個人孔蓋?中科最牛B的蹦蹦車道!
 .休閒或出差新思維~長宿旅遊悄悄興起中
 .打造台灣塑膠精品容器王國
 .堅山工業搶全球第一
 .水龍頭的故鄉「頂番婆」
 .台灣一葉蘭一枝獨秀
 .找問題、開藥方 中科員工協助中心讓你樂在工作中

   上一頁  共 ( 547 ) 筆 / 第 ( 49 ) 頁 / 共  ( 50 ) 頁  下一頁    
隨著經濟景氣的止跌,國際油價再度蠢動,國內油品售價又創新高。台灣的原油幾乎靠中東產油國供應,2007年中油買進了1億9千萬桶的原油,約佔國內總進口量的一半,油價自然受制於人。最近中國和日本打算合作開發東海油田,使得長期以來即不斷傳聞蘊藏豐富石油的台灣海峽亦受到矚目,事實上,中油早就與中國合作在海峽中線開鑿油井,是為了天然氣?還是石油?沒人願意證實!石油!台灣到底「油」沒「油」?挺令人費疑猜!

■文/楊順發  圖/笠銓攝影  資料提供/中油油礦陳列館(苗栗公館)

中國大陸與日本達成協議,將共同開發位於東海的春曉、龍井等油田,分享相當一億八千萬桶的原油蘊藏。這項訊息對台灣而言,一則以憂、一則以喜。既然東海有石油,那麼台灣海峽,乃至南海是不是也有石油?事實上,這早就是公開的秘密,中、台、菲、越為了南沙群島搶破頭,豈只單單為了國土保衛戰,豐富的石油蘊藏量才是大家都不肯放手的主因。甚至中、日、台各自主張主權的釣魚台,同樣是為了石油開採的龐大利益。

中台合作開發台灣海峽的石油?

國內學者耽心中日合作開採東海石油一旦成真,未來可能連釣魚台附近的油田,都將成為中日兩國的囊中物。成功大學石油及天然氣研究中心主任林再興指出,如果中日共同開採東海油田成真,未來難保不把共同開採的範圍向南繼續延伸,而同樣傳出油氣蘊藏豐富的釣魚台海域,這塊應屬於台灣的油氣資源,恐怕也將成為中日兩大國的囊中物。林再興表示,以台灣來說,從釣魚台往北延伸不太可能,頂多到釣魚台。萬一中共與日本聯合起來,日後開採再往下延伸的可能性就大了,到時不知把台灣擺到哪去了?

據專家指出,釣魚台列嶼鄰近二十平方公里海域內,積存兩千五百萬年前「新第三紀」時代黃河、長江沖積物,厚達兩公里到九公里,初估,該海域石油儲藏量約一百五十億噸,數量龐大。台灣的中油曾於1970年在距離釣魚台約二十浬處打了一口鑽探井,深達兩千公尺,初步調查發現油氣資源豐富,但由於後來日本向我外交部施壓,要求中油撤離停止探勘,因此無法進一步探測。

一鳥在手勝過百鳥在林,既然釣魚台一時還要不回來,不如將目光專注在我方可以掌握的台灣海峽。中油不諱言我國幾年前就和中國合作在台灣海峽中線開井。至於開井,是油井?還是油氣(天然氣)井?中油則語帶保留。實際上,台灣海峽蘊藏豐富的天然氣是既存事實,過去中油曾在新竹外海開採天然氣,未來也有在台灣海峽其他定點開採天然氣的計劃。有油氣是不是就代表一定有石油?中油探採事業部採油工程處副處長范來富表示,有油氣的地方一定會有石油,只是要看是油氣多?還是石油多?目前在台灣,不管陸上或海上的開採地點,幾乎都是以油氣居多,至於石油則少得不成比例,幾乎沒有開採的經濟效益。

范來富指出,中東產油國的油井則是以石油居多,天然氣只聊備格,所以,在開採石油時,都會放火讓油氣燃燒掉;這也是為什麼油井上方的煙囪總是冒著火苗的原因。

兩岸石油利益怎麼分?

但如果台灣海峽石油不具開採價值,為何中國會和台灣的中油合作探勘、開採?倘若中台雙方合作,真的在台灣海峽挖出石油,台灣便可以躋身產油國之列。台灣中油和中國海洋石油之間,合作開挖油井已經好幾年了,雙方就在海峽中線,投入資金開挖第一口井,目前正計劃在南日島進行第二口井的探勘工程,畢竟中國大陸年產340萬桶油,是全球第五大產油國,採油經驗豐富,加上人工便宜,成本相對低廉之下,雙方的合作,顯然對台灣來說相當有利。

不過,一旦真的在台灣海峽中線開採出石油,兩岸要怎麼拆帳?都還是問題,中油董事長潘文炎表示,那個經濟權是屬於哪個國家的,問題很複雜,到底那個礦區的主權,是歸誰怎麼來做,恐怕還要大家來談。」潘文炎表示,按照國際慣例,台灣海峽中線如果採到油,雙方一人一半,所以大部分國際上,碰到這種狀況,都是一起來探勘,一起來開採。」。目前挖井探勘,雙方拆帳是一人一半,只是如果地點往南移到了東海海域,是不是依舊如此?中油方面很低調,畢竟雙方不只利益問題要談,還有敏感的政治問題要解決。

台灣海峽中台雙方各占一半,合作開採問題複雜,如果是台灣本島開採到石油,問題就單純了;但台灣本島會有石油嗎?首先要借重地質學來判斷,中油探採事業部採油工程處副處長范來富表示,除中央山脈外,台灣環島的麓山帶及海岸平原區幾乎都是沉積岩。沉積岩層係蘊藏油氣及煤氣的有利天然條件,從日據時代至今,台灣本島油氣的探採從未間斷過。



台灣不難找到油氣露頭


台灣常見的氣苗、油苗及泥火山都是屬於油氣露頭。氣苗為臺灣分佈最廣且出現最多的地面石油徵兆,通常氣苗多因在水中發生氣泡上昇而被發現,目前台灣已知的主要石油氣苗地點有台北縣土城鄉;桃園縣龜山鄉、大溪鎮;新竹縣竹東鎮;苗栗縣錦水背斜、明德水庫、出磺坑油田、獅潭鄉、泰安鄉細道邦蘇魯;南投縣水里;嘉義縣中埔鄉;台南縣白河鄉、關子嶺、六重溪、六甲鄉、龍崎鄉、楠西鄉;高雄縣旗山、杉林、甲仙及六龜附近;屏東縣恆春及滿州;花蓮縣玉里鎮;台東縣卑南等地。在若干地區如苗栗縣蘇魯、台南縣關子嶺及六重溪、高雄縣六龜等地,湧出的天然氣量最豐盛,當地居民常以此為燃料之用。

油苗在台灣所見不多,其產狀通常有兩種,一種由地下溢出地面的油液,另一種由地下上昇的輕質原油侵染於砂岩所成的油砂露頭。原油溢出地點有新竹縣竹東鎮軟橋上坪溪南岸、苗栗縣出磺坑油田、台南縣楠西鄉龜丹溪、高雄縣旗山及杉林鄉月眉附近等地點。傳說在出磺坑及軟橋所溢出的原油曾被居民汲取供點火之用。油砂則發現於台北縣金山鄉磺溪頭、桃園縣草嶺山、新竹縣橫山鄉八十分、苗栗縣出磺坑油田、台南縣白河鎮關子嶺、六重溪玉井鄉坑內、楠西鄉龜丹溪、龍崎鄉龍船、高雄縣旗山、美濃、杉林等地。

至於泥火山僅分布於台灣南部及東部的泥岩地區,以高雄縣最多。泥火山多成圓錐狀或低平圓錐狀,高度多在 10 公尺以下,以 1-2 公尺為最常見,平均噴口徑 0.1-1 公尺,大者竟達 25 公尺以上。此等泥火山以間歇性或持續不斷噴出泥水及天然氣,泥水中含有化石,噴泥溫度為攝氏 28 度至 40 度。台灣的泥火山多以沿泥岩區的斷層現分布,例如台南除油氣苗及泥火山外,在台北盆地的士林及新莊附近,台南嘉義平原、宜蘭縣冬山五結及壯圍鄉一帶平原的飲用水井中,也常發現以甲烷為主的天然氣伴水湧出,尤其在冬山及五結鄉平原等地區水井中,產氣歷年不衰,當地居民自建簡陋水氣分離槽,將天然氣引至屋內供燃料用。但這種水溶性天然氣也與石油封閉構造無關。

台灣的含油氣層主要分布於中央山脈西側及東部海岸山脈之新第三紀地層中。已開發的油氣田多分布於台灣西部沈積盆地內,尤以苗栗為最,並延展至台灣海峽中。台灣的油氣分布,西北部油氣田產油氣層絕大部份於中新世諸地層內發現,其中以中新世打鹿頁岩所夾儲油氣砂岩的產量最為豐富。南部油氣田的油氣則產於上新世及上部中新世等較新地層內。

全世界第二座油井在苗栗

台灣油氣探勘最早可以追溯到清朝。台灣石油發現的相當早,約在公元1861年(清朝咸豐末年),苗栗縣出磺坑地方居民邱苟先生,首先在該處發現了石油露頭,他用人力挖了一個深度三公尺多的井,每天差不多產油四十公斤,用來點燈。

全世界第一口油井是位於美國賓州 Titusille 小鎮,名為德瑞克 (Drake)的油井,為公元1859 年所鑽。台灣出磺坑油氣田僅較世界最古老的美國賓州油氣田慢兩年發現。但現今美國賓州油氣田的油井,已不生產,僅供參觀。而台灣出磺坑油氣田尚在鑽探、開發、生產中。所以台灣出磺坑油氣田可以說得上是世界尚在生產的最古老的油田。

清光緒三年 (1877),兩江總督沈葆楨巡視台灣,聽說出磺坑出產石油,而且民間自行開採常引起糾紛,於是呈准上峰,從當年起收歸官辦;聘請美國技師二人,採用機器鑿井,每天產油約一千五百斤,後來美國技師因事離去,探勘工作亦告停頓。

光緒十三年 (1887) 台灣巡撫劉銘傳設立礦油局,因生產不多,入不敷出,四年以後就撤銷了。根據記錄,那時一共鑽井五口,最深的達一百二十公尺,以後由一位邱阿玉先生,每月以納稅金三十圓,採收舊井湧出的石油,每日約得六十斤。

光緒二十七年 (1901) 日本據台時期,日本派石油地質調查隊到台灣實際調查,次年在出磺坑開始鑽井。兩年後,出磺坑第一號井正式鑽探成功。日本人據台時期,除在苗栗出磺坑及錦水鑽獲大量油氣外,另在新竹竹東、嘉義凍子腳、台南竹頭崎、牛山、六重溪等油氣田生產天然氣。

戰後,中國石油公司為探勘開發台灣自有油氣,經多年努力經營,在本省中、北部地區先後鑽獲錦水、出磺坑兩個舊有油氣田深層油氣及鐵沾山、青草湖、崎頂、寶山、白沙屯、永和山、八掌溪、新營及新竹海域長康油氣田等新油氣田。鑽井深度多在五千公尺以內。民國七十三年,新竹寶山十一號井層鑽達 5,863 公尺,為台灣目前所鑽最深的油氣井。

中油探採事業部採油工程處副處長范來富表示,台灣的石油油質十分清澈,並隨著不同的產地呈現不同的顏色,有偏黃、偏紅、偏橘,十分好看,只是蘊藏量極少,日據時代已被日本人開採殆盡,目前從各油氣處理廠在液化天然氣過程中,勉強可以收集到些許的油液,但卻是少得微不足道,所以,目前台灣需要的石油只有向產油國購買一途!

國外購油關卡重重

提到購油,半世紀以來,台灣的原油進口情況一直十分穩定,就連1972及1978年兩次石油危機、1990年代的波斯灣戰爭,以及2003年美軍攻打伊拉克,似乎都沒有波及台灣的原油進口。但一般人不知道的是,原油進口的過程其實充滿變數,全賴中油人員全力以赴,才能完成一趟又一趟的購運。

中油向外購買原油有兩種契約模式,約6成是透過長期合約,即以10至20年為期的連續採購合約,每年第4季議定下年度的採購數量與價格。此種期約多與各產油國的國營公司或具有產油權的大型石油公司(如英國石油、雪佛龍、艾克森、殼牌等)訂定。

另有4成則是購買現貨,即由中油每月計算未來的煉製、銷售需求量後,依法招標,讓已通過中油審核合格的全球47家大型石油公司與原油商來競標。中油歷年來的購油在市場上擁有良好的信譽,成為我國能穩定購油的本錢之一;例如,在1990年波斯灣戰爭初期、科威特被伊拉克入侵佔領期間,中油仍然依約將鉅額貨款匯入指定帳戶,科威特高層為此曾在戰後特來我國致謝。

可別以為購油契約簽訂後,台灣就可以輕鬆地坐等石油運來。中油少數契約採CFR模式,由賣方負責運送到台灣指定港口,但大多數契約則屬FOB模式,由買方到賣方指定的港口去裝油,途中運送則由買方自行負責。目前中油所屬船隊有6艘油輪專運原油,但這只佔全部所需運量的25%,另外的75%都要透過倫敦的油輪市場租賃。因此,中油租船小組人員經常必須熬夜猛打越洋電話,敲定租船事宜。

油輪租賃並不是簡單的例行公事,部分船東與國際熱錢利用此一市場炒作運費獲利,使得油輪租價一日數變、大起大落。再加上國際油輪市場漸趨集中與壟斷化,使得擁船自重的賣方更加強勢,為談判、議約憑添不少困難。有些公司看準市場價格會走揚,就故意不租、拉抬價格,導致談判僵持不下。租油輪還不是中油與船公司敲定就算數,還需要賣油方確認,看該艘船隻是否符合裝油港口設備、安全、規格、商業記錄等等的相關要求;一旦被打了回票,就必須要求船公司限期改善或是另租他船,一來一往之間,可能就延誤了裝油的期限。

千辛萬苦租到了船,油輪是否能及時抵達裝油港口,也是另一個變數。地處東亞的台灣,距離中東與西非皆十分遙遠,為求經濟效益,30萬噸的大油輪往往必須在一趟運油航程中,前往兩個港口裝滿油再航向台灣,裝油期程的安排難度相當高;好不容易裝到了油,橫越半個地球的旅途中,還有可能半路殺出海盜。加上颶風等海象天候的不確定因素,使得中油人員必須持續「緊迫盯船」。

有了石油全民可免稅

假如台灣真能成為產油國,中油就能擺脫上述的噩夢,也不必再為油價調不調和民眾討價還價。台灣也有可能跟沙烏地阿拉伯一樣,變成全民免稅的有錢國家。以一家四口為例,每人年平均收入1萬3千元美金,相當台幣42萬元,一個家庭年收入就有168萬,稅率約為14%,一年就省23萬5千元,其他像是從小到大的學費,還有終身醫療費用,最重要的是油費全免,林林總總加下來,一個家庭一輩子要省個2千萬也不難。希望這個美夢可以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