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專題報導 產業文化 築巢贏家 生活時尚 中部嘻哈 綜合櫥窗
 


智慧城市專題報導
大聲說出中科最精彩的
科學園區專題報導
中科觀點
中科主播台
大肚山傳奇
封面故事
中科專題報導
專題報導
中科臉譜
中科快遞
中科繽紛
目前位置  >  首頁 > 中科報導
 .App移動行銷的時代
 .自己的食安自己救
 .風頭水尾打造水耕農業奇蹟
 .經濟部中台灣創新園區啟用
 .梁又文接掌加工出口區 管理處台中分處
 .你家也可以成為太陽能發電廠
 .年輕人想創業當頭家 職訓有「錢」途

   上一頁  共 ( 547 ) 筆 / 第 ( 27 ) 頁 / 共  ( 30 ) 頁  下一頁    

    大統、富味鄉等知名製油廠商,混油賺取暴利,消費者被騙很大,混入的棉籽油含有的「棉酚」是否有毒害?社會仍有疑慮,消費大眾有如驚弓之鳥,聞油色變,紛 紛採取自保行動,除了自己榨豬油、鵝油等動物油脂外,也回頭到農家打油去,農家自己壓榨的花生油、茶籽油,在沈寂數十年之後重新翻紅,身價隨之水漲船高。文/楊順發‭  ‬圖/陳招宗

    早期農村社會,物資缺乏,農家大多自給自足,飲食用油全部自己DIY,動物油脂幾乎都自己榨取,其中以隨手可得的豬油居多,逢婚嫁、廟會宰羊拜天公,羊油 亦被收集起來榨油。植物油脂方面,榨油植物原料則是自己種植,採收曬乾後再委託街坊的油車間榨油,其中最普遍的是菜籽油和花生油,再其次是麻油。山區居民 則以茶籽油和苦茶油為主。

菜籽油膽固醇很少或幾乎不含

   早期農村社會最普遍的食用油應屬菜籽油。菜籽油原料為油菜結的種籽,又名油麻菜籽;它之所以成為平地農家最普遍的食用油,係因在二期稻作、蔬菜採收後,入 冬天氣寒冷不利農作物生長,為了培養地力,也為榨油的需求,農家都會在等待春耕之前,撒下油菜種籽,待成熟後採收油菜籽榨油,菜株則充當綠肥,作為春稻的 基肥。

   油菜籽產量大,含油率高(在40-45%之間),且人體對菜籽油的吸收率也很高,可達99%。所含的亞油酸等不飽和脂肪酸和維生素E等營養成分能高效率地 被吸收,醫界證實它具有一定程度的軟化血管、延緩衰老的作用。植物油一般會含有相當比例的種子磷脂,對血管、神經、大腦的發育十分重要,油菜籽亦不例外。

   此外,菜籽油的膽固醇很少或幾乎不含,所以控制膽固醇攝入量的人可以放心食用;唯醫界人士提醒,菜籽油是一種芥酸含量特別高的油,是否會引起心肌脂肪沉積和使心臟受損目前尚有爭議,所以有冠心病、高血壓的患者還是應當注意少吃。

菜 籽油好處雖不少,只是植物腥味甚重,有些人吃不慣,烹飪時常需借重辛香料爆香,才能增加菜餚口感。在平價的沙拉油興起後,菜籽油在台灣已經很少人使用,不 過,在中國仍是十分普遍的食用油,占食用油市場四成左右。由於全台農田在二期農作之後仍有撒油菜當綠肥的習慣,混油事件爆發後,或許菜籽油有機會重新獲得 消費者的青睞。

花生油又稱火油

   在早期農村社會,花生油乃是僅次於菜籽油普遍的食用油。花生的產季一年有兩次,春季時由於農田大多為耕作水稻,勤儉的農民通常會在田邊或田梗上種植花生, 冬季輪作時才有機會在田間大面積種植花生。採收的花生一部份用來製作應節的紅龜粿,其他部份用來榨油。花生含油率雖比油菜籽高,可達50%,但產量上卻無 法和油菜籽相提並論,加上成本稍高,價格也較高,通常經濟狀況佳的家庭才有能力長期食用。

   花生油又稱火油,係因榨油時花生先經過炒香,榨出來的油有一股濃濃的焦火香氣;且其起煙點高,耐高溫油炸,故稱之火油。花生本身含有人體所必需的幾種胺基 酸,營養價值很高;花生油中又有單元不飽和脂肪,可以預防心臟病,又能幫助除去有害的低密度脂蛋白。不過,花生油熱量高,脂肪量大,不宜過量食用,否則對 心腦血管還是會有一定影響,而且容易發胖。

   花生油還有若干疑慮,不能不加以留意。首先是花生保存不易,容易孳生黃麴毒素的問題,其對人體的傷害,常被醫界人士提及。專家建議用花生油炒菜時,在油加熱後,先放鹽,在油中爆約30秒,可除去花生油中可能存在的黃麴毒素。

   再者,花生的病蟲害甚多,往往必須靠噴灑農藥才能防治,花生豆生長期間又易被螻蛄、地鼠啃食,農民大多會施放俗稱「臭藥仔」的「福瑞松」,它是具有一定毒性的長效性農藥,藥效長達三、四個月,如果未在安全期採收的花生,恐有農藥殘留的顧慮。

   此外,花生油富含多元不飽和脂肪酸,雖有益健康,卻也易變質,純的花生油在光照下易油耗,早期油行都是以完全隔絕光線的鐵製油桶盛裝,現代人則可以置入冰 箱延長保存期限。製油廠大多會瞞著消費者,偷偷在花生油中混入精煉過的其他油品,其中的原因,除了可以大幅降低成本之外,最主要是為了避免油耗。

麻油滋補有特定用途

   至於麻油也是早期農村社會十分普及的食用油,不過,它的製油成本又比花生油高,通常不會拿來三餐料理,而是有特殊用途,最主要的是用來料理女性坐月子一定 要吃的麻油雞酒,及生男丁時送親友的油飯,或冬令進補時用來煮豬肝、腰只,有時料理偏寒涼的食材,例如螃蟹、川七、蕈菇...,也會用偏溫熱的麻油烹煮, 發揮中和的作用。

   榨取麻油的原料芝麻又稱胡麻,不但是食品,亦可供作藥用。市面上最常見的有黑芝麻與白芝麻兩種。中醫典籍指出黑芝麻有滋補、烏髮、通便、解毒等作用。從營 養學的角度來看,的確有其根據,芝麻營養成份主要為脂肪,約占一半,蛋白質、醣類、膳食纖維的含量也很豐富。芝麻並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群、E,以及鎂、 鉀、鋅及多種微量礦物質。

   芝麻的脂肪雖多,但脂肪酸比例很優良,它的多元不飽和脂肪酸約占45%,單元不飽和脂肪酸約占40%,飽和脂肪酸只占10%。因此,它反而有利於血脂肪的 代謝。芝麻最主要的脂肪酸是亞麻油酸,這是一種人體不可缺少的必需脂肪酸,若缺乏就會讓體內某些荷爾蒙無法正常地製造。對產婦而言,麻油雞是最耳熟能詳的 補品,這也和麻油中的亞麻油酸有關,它能幫助產婦子宮的收縮,及惡露的排除。當然,麻油雞這種高熱量、高蛋白質的食物,也能幫助婦女產後的體能恢復。民間 盛傳黑芝麻有助於頭髮的烏黑亮麗,中醫師李明仁指出,這是有根據的,黑芝麻含有頭髮生長所需的必需脂肪酸、含硫氨基酸,及多種微量礦物質。

    麻油和花生油相似之處,除了同屬高熱量的食用油,吃多易發胖之外,麻油同樣富含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容易變質產生油耗味,因此,麻油榨出之後最好能在最短時間內食畢,並應該置放在沒有光照的陰涼處,放入冰箱則可延長保存期限。

    芝麻植株生長環境喜高溫,適砂土地質,因此,本地芝麻大多種植在中南部沿海地區,尤以雲嘉南居多。由於進口芝麻價格十分便宜,國內製油廠權衡成本幾乎都使 用進口貨,使得全台芝麻種植面積逐年快速縮減,只有雲嘉南少數幾個農會系統勉力支撐,盼國人能多多食用以國產芝麻榨取的麻油,只是因售價高,銷售推廣十分 辛苦。

    因此之故,麻油固然是上好的食用油,但欲到農家購買百分之百純國產麻油已難上加難,一如已在台灣不再被使用的菜籽油一樣,除非消費者在混油事件之後,對其產生極大的需求,國產麻油才有機會被農家重新找回。

茶籽油採‭ ‬取茶樹

   綜觀當前農業生產的環境結構,茶籽油反而比花生油和麻油更隨手可得,市場潛力無窮。住在南投名間鄉,世代種茶、賣茶,並經營茶米香民宿的茶農李文義指出, 先民來到山區種茶開始,居民都利用冬季農閒採收茶樹上的茶籽,曬乾後榨油供做食用油,他也是從小吃茶籽油長大,就他所知山上有很多百歲人瑞,可能與長期食 用茶籽油有關。

    茶樹全株都是寶,嫩葉可以製茶,茶籽經加工後,不僅可作烹調油,還有很多用處,《農息居飲食譜》中記載「茶油可潤燥、清熱和利頭目」;《農政全書》中亦有 茶籽油可療痔瘡、退濕熱的記錄;《綱目拾遺》亦說「茶油可潤腸、清胃和解毒殺菌」。《隨之居飲食譜》也這樣寫道「茶油烹調餚饌,日用皆宜,蒸熟食之,澤發 生光,諸油惟此最為輕清,故諸病不忌。」。

    女性坐月子必備的雞酒,平地居民必然使用麻油,但山區居民取得麻油並不容易,遂以茶籽油取而代之,口感和滋補效果並不遜於麻油;用茶籽油料理的鯽魚湯,同樣是產婦坐月子的滋補聖品。

   此外,茶籽油對於老人、小孩則另有作用。茶米香民宿主人李文義指出,發育期間的小孩若食慾不振,身材消瘦,家長都會煮茶籽油雞,以湯汁拌飯,香味噴鼻、口 感甘美,十分下飯,小孩子往往禁不起誘惑多扒幾口飯,不消多久就能長得頭好壯壯。老人家則習以茶籽油護髮,預防頭髮分叉、掉髮,並長保烏黑。

   顯然,我們的老祖宗早把茶葉籽油視為延年益壽和養顏美容的佳品。現在,很多高級化妝品也強調有茶油成分,以表示化妝品的天然性和獨特功效。現代人生活壓力 大,飲食不正常,不少人受到掉髮、分叉、頭髮乾燥、白頭髮或頭皮屑困擾,不妨試試天然製品茶籽油,洗頭時,可在溫水裡加一點茶籽油。

   此外,也可以用茶籽油徹底按摩頭部,使頭髮和頭皮吸收養分,促進頭皮血液循環和新陳代謝,達到防止掉髮的效果。將油抹在頭髮上不會油膩膩、黏答答嗎?很神 奇的,使用茶籽油就是不會,係因茶油的分子結構很細,甚至比橄欖油還要細,這和其他食用油不同。將茶籽油抹在肌膚上,一點油膩感都沒有,且很快會被肌膚吸 收,可見其油質有多好;而這個方法正可以用來辨識茶籽油純不純正!

    茶籽榨油之後,產生的油渣呈餅狀,一般稱為「茶箍」,在現代肥皂問世之前,「茶箍」乃不可或缺的民生用品,因富含茶皂甙,產生的泡沫具有絕佳的去油污效果,先民用它洗澡、洗衣、洗碗,可以說是萬用洗滌用品。又因其純天然成份,不會污染環境,實乃最環保的清潔用品。



茶籽油堪稱「東方橄欖油」

    茶米香民宿主人李文義指出,茶籽油也是當前最安全的食用油,茶樹含苞、開花到結實,必須花一年的時間,入冬後茶籽成熟爆裂,才能採集下來榨油。滿園的茶樹 一年採收四季茶葉,根本沒有工夫讓它開花結實,只有植株較弱或老欉,生產不出優質茶葉的茶樹,茶農才會任其開花結實。這些茶樹未施任何農藥,十分潔淨,沒 有農藥殘留的問題。

    另者,台灣茶葉生產十分發達,山區的產茶區從南到北,綿延不斷,茶園面積廣達二萬一千多公頃,平均每年每戶茶農採集的茶籽均可達上千斤,榨取的茶籽油足以 供應全台消費者使用;何況,目前亦有貿易商從東南亞進口茶籽榨油,產量絕對不是問題。此外,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種植花生、芝麻等榨油植物,往往會和種植糧 食的農田爭地,茶籽油則沒有此一棘手的問題,它只是茶園的副產品,絲毫不影響茶葉生產,反而能增加茶農的收益。

    受到飲食西化的影響,國人偏愛西式料理慣用的橄欖油,事實上茶籽油的脂肪酸組成及油脂特性、營養成分,與橄欖油相似,甚至更優於橄欖油,單元不飽和脂肪酸 的含量超過橄欖油(高達80%);而且,富含較高的維生素E,是橄欖油的兩倍。茶籽油還含有橄欖油所沒有的特定生理活性物質茶多酚和山茶甙(即茶皂甙,或 稱茶皂素);稱茶籽油為「東方橄欖油」實不為過。

    若就生產成本,茶籽油雖仍比坊間精製油高,但較進口冷壓初榨橄欖油則便宜很多,只要消費者重新認識茶籽油的好處,茶籽油絕對有機會躋身食用油主流。同樣發 跡於名間鄉,出身百年茶莊「長順茗茶」的楊國珍,本身也是茶籽油的推祟者,他說,茶籽油色澤金黃或淺黃,品質純淨,澄清透明,氣味清香,味道純正,不含膽 固醇,不含芥酸,不飽和脂肪酸含量非常之高,能增強人體抵抗力。而且不含有膽固醇、黃麴毒素等等對人體有害物質,係真正的純天然綠色食用油。茶籽油具有良 好的穩定性,保存期限長,煙點高耐高溫,其良好的抗氧化特性,易於消化吸收。

   今年甫在名間鄉松柏嶺受天宮附近開設「茶二指」茶故事館的楊國珍,在混油事件爆發後,大力向消費者推薦茶籽油,他決定添購現代化的榨油設備,安裝在「茶二指」,讓遊客深入了解茶籽油的好處,以及親眼目睹榨油的過程,讓食用油的健康、安全看得到!

茶 米香民宿主人李文義相信茶籽油必能重新被消費者青睞,市場需求勢必快速增加,他提醒茶農們應該要更加注重榨油品質,以免讓消費者未蒙其利先受其害,因而砸 了自己的招牌。他說,茶籽一定要夠成熟才會飽滿,也才能榨更多的油。茶籽也必須充份曬乾,才不會發霉,而影響了香氣和品質。


苦茶油易和茶籽油混淆

   同樣產在山區的苦茶油,常有消費者將之與茶籽油混為一談,雖然兩者十分相似,卻仍有若干差異。茶樹結的茶籽屬於小果種,苦茶樹則屬於大果種,它原本就是專 門為榨油而種植,其樹葉並不適合像茶樹一樣拿來製茶。目前苦茶樹種植的地區以桃園、苗栗、南投山區的客家聚落居多。

   苦茶油被證實是目前自然界中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含量最豐富之食用油,除非是再精緻過的油品(加入其他抗氧化物質、穩定劑),否則苦茶油的發煙點也是自然界中 最高的,這代表苦茶油耐高溫加熱。另外,苦茶油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維生素E及山茶甘素等抗氧化成份,不僅能促進食慾、開胃、養顏美容,營養價值相當高。

   一般而言,苦茶油的售價比茶籽油高出許多,幾乎可以追價進口的冷壓初榨橄欖油,係因苦茶樹從種植到可以採收,必須耗費七、八年的時間,且往往要靠人工採集,工資昂貴,且雇工不易,生產成本很高,售價自然不便宜。

   中醫師李明仁指出,苦茶油具有健胃開脾的作用,一般患有胃疾、胃弱者均習以苦茶油保健,民間療法習於早上起床空腹時,生飲苦茶油,藉以保護胃壁。習慣性便 秘者,苦茶油則是最天然的潤腸劑。產婦則在坐月子餐中拌入苦茶油,可以避免肌膚老化乾燥。不過,由於苦茶油有一股很重的味道,喜者偏愛,但也有人聞之卻 步。若是如此,則不妨改用茶籽油,它和苦茶油若干效用相似,且味道較怡人,價格也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