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專題報導 產業文化 築巢贏家 生活時尚 中部嘻哈 綜合櫥窗
 


室內設計
大台中房市漫談
品牌故事
專題報導
仲介達人
銷售菁英
生活美學
熱門話題
建築美學
建築菁英
建築團隊
精選篇
房市風向球
建築臉譜
話題行銷
建築達人
目前位置  >  首頁 > 築巢新知
 .光霽
 .順天視界觀
 .府後人文
 .親家T3
 .中科一品
 .12期抵費地熱標高出底價4.3成
 .房市景氣回溫 建商全面搶地

   上一頁  共 ( 692 ) 筆 / 第 ( 76 ) 頁 / 共  ( 80 ) 頁  下一頁    
【捷運10月動工 新金磚五區形成 房市增溫水漲船高】

台中縣市明年合併升格在即,儘管全球金融風暴仍未消褪,但台灣在產業體質健全、兩岸關係春暖花開、海外資金持續回流及政府政策做多支持下,台灣股市牛氣衝天,反彈世界第一加上開放陸資可投入台股題材資金活絡,應可看漲7500點以上。不僅「台中概念股」正夯,房地產市場也看到春燕飛舞。特別是經建會通過捷運綠線10月動工,沿線房市看俏,及近年大台中共同生活圈成形區塊,未來在一體都市計劃建設加持下,大里、大雅、潭子、豐原、烏日等「新金磚5區」正蓄勢待發,積極增溫,準備迎接台中直轄市的到來。

■文.圖/馬源培



對台中縣市而言,地理位置本就相互依偎,經濟活動與居民往來也十分密切。但過去因分屬不同縣市治理,致都市規劃及建設重心各行其是,資源未能有效整合,方向無法齊一。

例如大台中第1條捷運系統捷運綠線(烏日、文心、北屯系統),設計路線最北只到台中市北屯區,但緊鄰北屯的台中縣潭子、豐原等地人口密集,工商活絡,亟需捷運以便利人員交通。但以台中市與行政院為主的規劃方向卻忽略此一重要需求,加上台中縣不堪用地成本及財務計劃自償率負擔,因而徒然降低了區域競爭力及發展空間。

開務建築副總經理詹傳朝表示,台中縣市合併升格為直轄市,未來都市發展腹地必將擴大,而縣市交界區塊也將優先且直接受惠,如同台北市周邊的南港、汐止、新店、板橋、中永和等。台中縣市相鄰區域,本就具備共同生活圈特性,升格直轄市後,在交通建設、大眾運輸、都市規劃及公共設施等強化連貫下,不論是商業活動與土地開發勢將更為活絡積極。

「新金磚5區」中,大里得天獨厚,與台中市南區為鄰,不但區域發展成熟,工業製造在中部也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近年來政府投注百億交通公共建設加持,在大里附近形成9大交通路網相互串連。國道1號、3號、4號、6號、大台中生活圈2號線、3號線、4號線及中彰、中投快速道路等,10至15分鐘內即可南來北往,造就大里區域軸心地位。

其中大里2期重劃區在完善的開發條件下,沿德芳南路、文心路黃金軸線,10分鐘可直抵台中市4、5、7、8期重劃區。加上擁有優秀文教資源,如國立中興大學、朝陽科技大學、國立大里高中、光榮國中等,吸引不少重視教育的父母移民來此,未來必將成為大台中發展另1核心。

大雅接壤台中市北屯、西屯,鄰近「水湳經貿園區」開發案,扼台中縣市交通樞杻,居中部科學園區、台中國際機場與中彰快速道路中心位置。拜諸多重大公共建設之賜,房產價值也急起直追。中清、環中路交叉口,中山高與中彰快速道路在此匯流,10分鐘直抵中科園區、台中空港與高鐵台中站。

另1項利多是,縣市政府針對中部科學園區周邊土地發佈了禁建令,其目的在為未來的整體規劃開發做準備。預計劃設事業專用區、物流專用區、住宅區、工商綜合區及醫療專用區等。在政府的通盤規劃下,大雅未來將擁有合宜的人口密度及建築量體,成為台中另1處閃耀的金磚區。

潭子與台中市北屯相鄰,居豐原及北屯之間,人口密集,潭子加工出口區曾為台灣賺進大筆外匯,現正積極轉型,吸引科技工業廠商。80米環中路接40米中山路,使潭子可以快速進出台中市11及7期重劃區。未來如能透過都市更新方式,將老舊頹敗地區加以重建,發展潛力不容小覷。

豐原為台中縣縣治所在,工商金融服務業發達,過往伐木業的興盛造就豐原百年的經濟地位,素有「豐庶之原」之稱。近年來商圈的擴展與土地的重劃,加上換屋需求潮,帶動了房市的成長。尤其北陽生活圈、葫蘆墩特區等地,優質產品只要台中市的1/2價,更成為隱富人士購屋首選。

對豐原而言,國道1號、4號是2條交通大動脈,使豐原得以向外四通八達。但在區域交通上,捷運綠線應該也必須向北延伸至豐原,將豐原納入捷運路網服務範圍內,滿足往來台中、豐原2地就學、就業民眾之便利交通,同時擴大商圈,提升豐原的區塊價值。

烏日銜接台中市南區、南屯區,緊鄰規劃中的鎮南休閒專用區,高鐵台中站就設於烏日、南屯交界處。高鐵「一日生活圈」也造就烏日未來的建設方向,希望藉由土地重劃及加速高鐵特定區的開發,吸引商辦、會展、旅館、購物中心等投資進駐。並結合鎮南休閒專用區的建設,使烏日成為國際商旅洽商經商的新據點。

詹傳朝指出,直轄市建設非一蹴可幾,必須有長期的打算。建築業者不妨針對此次房產修正,研擬產品新方向,順應趨勢,滿足不同客戶的需求。同時做好準備,在消費者重拾信心之際,才能在市場推出為客戶接受的最佳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