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你有多久沒有放自己一個長假,背起行囊去看看這世界的不同面貌呢?只要四十分鐘的飛行時間,就可以讓你脫離喧囂的城市,來到白沙碧海的澎湖,享受屬於自己的純淨世界。我喜歡澎湖,因為那兒海的淨、石的奇,散發著一股墾丁的藍色海洋味與外島的遺世獨立。來到這兒彷彿可以丟下現實上的一切,就只消靜靜的欣賞它的美,靜靜的將自己,流放在這個北緯23度半的島嶼之中。
■文/蔡沛蓉 圖/蔡沛蓉、謝史銘
這天天很藍,在亮晃晃的陽光中走進二崁古厝,彷彿落入了時空隧道。古意的街道中,可以看見頗有童趣的雜貨店、五六零年代的牛車,路旁還可以看見正曬著的魷魚,空氣中瀰漫的懷舊氣息,讓人走路都變的優雅起來。白牆紅瓦、赭紅地磚,以及澎湖的咾咕石牆,形成一幅古老台灣的復古意像。但在政府重建計劃的刻意維護以及整理下,還是可以嗅得出一股濃濃的人為氣息,像是繽紛彩繪的壁畫、逗趣可愛的路標,以及散落地上各式各樣的咕咾石藝術品,融合在古味的古厝中,顯得有點不真實,倒像置身在刻意打造出來的電影場景般趣味。
二崁古厝尋幽
這個位於本島西嶼中部臨海的小聚落,全村姓陳,由於人口外移嚴重,今留在聚落的居民未滿百人。其中建於民國前一年的陳氏大宅為其中代表,創建者陳嶺、陳邦兩兄弟因在台灣經營中藥生意致富,返鄉興建大宅。此宅融合閩南建築和當地的生活特色,可說是名副其實的深宅大院。
古厝的雅致幽微令人懷思古之情,連街道旁的椅凳上都可以瞥見精美的陶瓷圖騰,光在這個小聚落裡,就可以讓你駐足許久慢慢品味。往前走可以看到斗大的「二崁傳香」四字,裡面傳來陣陣幽香,原來這裡的居民以天人菊、艾草與山芙蓉三種植物,研發出天然的驅蟲品與燻香,走到裡面可以看到手工現捏現做的過程,十分有趣。
逛完很有歷史感的二崁古厝,本島還有許多不容錯過的景點,像是潘安邦的家、中屯風車園區、橋頭拱門型的跨海大橋地標、超過三百年高齡繁枝成蔭的通樑古榕,都很值得一遊。
讓人屏息的七美風光
除了澎湖本島,散落在澎湖外海的離島大大小小更是有幾十座之多。其中,七美的海最令我難忘。粼波中清透的藍綠色調,好似寶石般折射卻又曖曖內含光,如此含蓄卻又抵擋不住光芒外露引人讚嘆。我站在岸邊猛按快門,腦中浮現著琉球的海、馬爾地夫的海、任何網路上被拿來當桌面的美麗海洋。一種流露出有層次有意境的藍,那種讓我懷疑是不是修圖過度的藍,就是出現在我眼前的美麗顏色。看的出神,才發現已經落後大夥兒,趕緊坐上機車,乘著風繼續環島,沿途一派陽光燦爛、海水正藍,一股濃濃的慵懶度假感,正在空氣中發酵……
首先來到「石獅風景區」,走到觀景台上,可以看到對面的海岸邊矗立一塊風化的玄武岩,因貌似石獅因而得名。據說此處海域的水色最美,時而藍時而綠,變化萬千,加上蹲坐在海角的石獅相伴,散發著一股孤冷和傲視一切的態勢,更顯此處壯觀。另一邊的「龍埕」則與石獅遙遙相望,彎曲的褶皺地形呈現在海蝕平台上,立於山頭居高臨下的地勢,猶如一尾口吐龍珠的海上蛟龍,仔細端詳時還真的可以瞧見龍身、龍頭、龍珠,甚至連浪濤激起的飛沫都像極了游龍在戲水。在風景區內可以看見許多紀念品的小攤販,用小貝殼手工組合而成的小兔子、烏龜等各式各樣的動物,一個只要十元 ,令人大呼便宜又可愛!
「哇!有牛耶!」,只見一大片茵茵的草地上成群的牛羊悠閒的吃著草,綠地映襯著藍天碧海,真像走入畫中般不真實。大家都以海為背景對著牛猛拍,卻只見同行的外國記者興沖沖又拖又拉的把牛隻牽到一旁的墓碑旁來個合照,我們好奇的問他原因,他說因為他對台灣民俗很有興趣,據他所知,有一個節慶典故是「揖墓粿」:在清明節祭拜完後,將祭拜過的粿分散給前來乞討的孩童,又稱「乞墓粿」或「印墓粿」,為的是請住在墓地附近放牛的兒童,幫忙看管墳墓,不要隨意將牛牽到墓區踐踏墓園;又有表示福份分享、祖德流芳的意義。他說他正在寫一本有關台灣民俗的書籍,這個「牛與墓」同台的畫面實在難得,得趕緊補捉,逗著我們哈哈大笑。
世界上最美的石滬
接下來來到頗負盛名的「雙心石滬」,這個線條優美的雙心石滬,已經成為廣告業者取景、政府觀光形象行銷,以及無數戀人來到岸上許下諾言的熱門景點。站在岸邊往海中看去,只見兩顆相連的心型圖樣浮現在海上,甚為壯觀,不禁讓我聯想到外星人在地表留下的幾何圖案,以大自然為背景的大型藝術品實在令人驚嘆。當然,這個石滬是人為所造,當初漁民只是為了要增加漁獲量,沒想到卻如此受到歡迎,讓這裡有了「蜜月島」的美名。
「石滬」是澎湖重要的漁業文化特色,澎湖由於海洋資源豐富,海岸線曲折蜿蜒,潮汐落差大,且擁有廣大的潮間帶,使得早期先民體驗出利用潮差來捕魚的觀念,利用隨手可得的玄武岩與珊瑚礁,趁著每天退潮時在海邊堆砌石牆,用來捕魚。簡單來說,它就是一個捕魚的陷阱,利用滬牆的高度,漲潮時魚兒入滬,退潮時海水比滬牆低,魚群就被困在滬內,石滬擁有者就可以到滬房內去灑網抓魚。一個石滬通常要數年的時間且集合數個家庭共同完成,所以大部分的石滬都是是私產也是數人共有的,所以巡滬的時間是由這些石滬擁有者彼此協調分配。
對於冬季無法出海捕魚的日子來說,石滬是許多澎湖漁民賴以維生的經濟來源,只是隨著澎湖海洋資源枯竭,現在石滬大多不具備捕魚的功能。
飛機飛至澎湖上空,向下俯瞰,即可見一道道堆砌而成的弧形石牆,宛如海上長城的石滬,就像浪花裡的海田,是澎湖特有的海上美景。現在澎湖全縣石滬總數達五百多座,當中又以澎湖白沙鄉的吉貝嶼,擁有八十八座石滬,居全台之冠。因此在吉貝特別設置了「吉貝石滬文化館」,裡面有影片播放、模擬的海底世界及展示品,讓遊客可以更了解石滬的歷史以及文化。而有些石滬是可以走進其中的,像是吉貝沙尾旁的石滬,你可以沿著海岸,近距離欣賞石滬的各個部位以及各式各樣的造型。當時大夥兒走了約一小時,才從一個大型石滬的「腳路」走到「滬房」,也就是最後魚群聚集可以收穫的地方,可見它有多麼龐大。而走到滬房後,果然馬上就有人捕捉到活跳跳的「透抽」,引起大家一陣驚呼,你不妨親自來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