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式下午茶風行全球,歷久不衰,阿薩姆紅茶被視為下午茶的上品;但日治時代南投縣魚池鄉紅茶曾讓阿薩姆紅茶遜色。921震災後,在魚池鄉長廖學輝的帶動下,一度沒落的魚池鄉紅茶再度受到重視,而且在茶改場的協助育種下,一種以「紅玉」為名的台茶18號,更在市場上造成轟動,讓愛喝紅茶的人士為之傾倒不已!
■文/伊洛瓦丹 圖/笠銓攝影
品賞魚池鄉清香甘潤的紅茶,撫今追遠,先了解它的歷史背景。日治時代,日本農業技師新井耕吉郎於大正15年(1926年)奉派至台灣總督府中央研究所平鎮茶業試驗支所擔任技師,並負責「魚池紅茶試驗支所」的選址作業,最後選定魚池茶改分場現址試種紅茶,於1936年轉調支所,從事紅茶試驗及推廣工作,全力進行品種選育,培育出風味絕佳的紅茶,當時的魚池鄉紅茶係由阿薩姆茶樹與魚池鄉當地的野生山茶樹配種,較諸阿薩姆紅茶更清香甘潤,在國際茶市風頭蓋過阿薩姆紅茶,成為台灣外銷主力農產之一,讓魚池紅茶盛名遠播。
紅茶成為魚池鄉震災重建的主要產業
魚池茶改場場長郭寬福指出,新井耕吉郎於1941年升任為魚池紅茶試驗支所最後一任日籍支所長,戰後國民政府肯定新井對紅茶產業的專精,續聘其協助紅茶試驗工作,新井終其一生將台灣當成他的第二家鄉,推展紅茶產業貢獻極大。
只可惜長期以來國人偏好烏龍茶,紅茶的主要市場在歐美國家,魚池鄉紅茶缺乏國際行銷人才和管道,戰後即快速萎縮,茶農紛紛改種經濟價值較高的檳榔,使得魚池鄉的紅茶種植面積剩下不到三公頃。921百年大震為魚池鄉帶來極大的災情,但重建卻也為魚池鄉帶來重生的新契機,當時在魚池鄉長廖學輝的帶動下,爭取921重建經費,極力推動紅茶產業,欲藉紅茶產業的發展加速重建的腳步。
剛好就在地震前夕,魚池茶改場發表了經過20年育種,培育成功的「台茶18號」(命名為「紅玉」)。魚池茶改場場長郭寬福指出,「台茶18號」係由緬甸茶樹與魚池鄉當地的野生山茶樹配種,呈色金黃帶綠,甘潤無澀味,飲後快速回甘,可以說是紅茶的上上品。「台茶18號」品質絕佳,但種植面積卻只有50公頃,供不應求,物以稀為貴,每斤售價飆到三千到五千。
紅茶沖泡方式與烏龍茶大不相同
魚池茶改場製茶課長黃正宗表示,一般烏龍茶都是以冬茶和春茶為上品,但紅茶通常以夏茶和秋茶為上品,上等的紅茶茶渣必須是琥珀色,且沖泡後茶葉能完全展開。至於沖泡方式,和烏龍茶大不相同,烏龍茶必須浸泡三至四分鐘,紅茶沖泡後,待10秒至15秒即須倒出,以免出現苦味;另者,紅茶回沖三次大概就會淡掉。此外,紅茶一次沖泡的量約一小匙即可,太多會苦澀得難以入口。如果未諳正確的泡茶方法,再好的紅茶都會暴殄天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