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專題報導 產業文化 築巢贏家 生活時尚 中部嘻哈 綜合櫥窗
 


蔬果鮮
宗教巡禮
思想起
華人科學攝影展
水果王
山林記
新方案
人物誌
職場加油站
文教特報
藝術投資
文化產業
中時會客室
藝文前線
地方創意
目前位置  >  首頁 > 產業文化
 .神仙里長伯進駐博物館
 .大甲媽祖的慈悲濟世「鎮瀾宮兒童家園」
 .張光貝的養生駐顏術
 .書畫大師張小峰獨門毫鋒之稻草書
 .膠彩畫家簡錦清挑戰百號巨作
 .東海大學美術系教授倪再沁大搞4P藝術
 .關懷弱勢 展現生命光輝

   上一頁  共 ( 414 ) 筆 / 第 ( 49 ) 頁 / 共  ( 50 ) 頁  下一頁    

跟人最親近的神祇土地公、土地婆現身博物館!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推出《神仙里長伯-台灣土地公特展》,展出各種不同材質與造型表現的土地公神像,現場並有土地公彩繪、紙雕創作及土地公攝影作品展示,呈現出濃厚的台灣傳統宗教與民俗特色。

■文.圖/葉志雲



科博館對這項展覽非常慎重,開展前特別由館長張天傑率領館員前往科博館所在淡溝里兩座土地公廟拈香祈福。他表示,土地公雖然神格不高,卻掌管著人民日常生活相關的事務;經常出現在我們周遭的土地公神像,蓄長鬚、頭戴員外帽、手拿元寶拄柺杖、臉上帶著慈祥笑容,如同和藹老者聆聽著子孫的傾吐。從衪的形象,可看出與人們的關係非常親密,就像傳統的里長伯一般,官不大,卻不擺架子,願意照顧你我的日常生活。由於土地被視為重要財富,所以土地公也被賦予「財神」的地位,生意人經常祭拜土地公,以求財源廣進、生意興隆。


土地公神像材質多樣

張天傑表示,科博館辦理土地公特展,就是希望能帶領觀眾深入了解日常生活中默默為我們守護土地與心靈的「神仙里長伯」,也祈祝觀眾平安順心、財運興旺。土地公造像的材料非常多樣,民間常見的土地公多為立體造型,有石雕、木雕、泥磚、陶瓷、紙製等,但早期不富裕的人家買不起立體神像,也有用平面的版畫懸掛或張貼於家中祭拜,或於祭祀時以印有土地公的紙錢燒給土地公。

台灣在4、50年代,曾有沿街叫賣手捏泥塑神像的情形,但泥塑易碎,60年代亦出現以泥磚土燒製的土地公,有上釉也有未施釉,塗釉的亦因釉材不同各異其趣,並以燒製地點命名,如南投燒、大甲燒等。最能耐日曬雨淋的當屬石雕土地公,造型較古樸,一般都以原色呈現,大多手持柺杖,鎮守在田頭田尾、山郊野外或墳墓等處,捍衛所轄土地不被侵擾。

至於木雕土地公,材料多採用檀香木、樟木或杉木,藝師雕刻後再層層上漆,除展現精工技巧外,亦以外飾表現工藝創意;早年木雕師傅來自大陸,台灣的匠師也因傳承分為三派,各具特色。泉州匠師著重神韻與架勢,表面以漆線貼飾,並貼上金箔;漳州匠師則比較注重線條細緻部分的刻畫;福州匠師以技法簡潔著稱。

 

構成了一個巨大的信仰景觀

此外,早期台灣人篤信紙糊的土地公更具神性與靈驗,在家供奉紙製的土地公,師傅以竹篾為骨架,以棉紙塑形,最後以紙或布為外衣,但保存不易,現場展示的兩尊紙製土地公,則為鹿港藝師施教鏞新近製作。

多年來深入田野採集研究台灣宗教與民俗文化的科博館典藏管理組主任周明表示,土地公又稱福德正神,客家人則稱伯公,台灣民間對土地公的信仰非常普遍,經常可見土地公廟座落在農村田間,陪伴農家辛苦開墾田地。除了每日例行打掃、上香奉茶,逢初一、十五、初二、十六等特定日子,信眾也會到廟或在家祭拜土地公,因此土地公也會出現在都市高樓大廈和商業店面中。對很多台灣人而言,土地公信仰及其相關儀式,早已成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無論祭拜時間的密度與廟宇分布的廣度,土地公在民間社會都構成了一個巨大的信仰景觀。

周明指出,以土地公為主要神祇的廟宇在台灣非常普遍,俗諺云:「田頭田尾土地公」,便是形容土地公廟宇之多,衪們出現在農村田間、村落、水圳邊、墓地或都市中的老聚落,有些土地公廟甚至是社區活動的重要場所,居民在此泡茶聊天、談論時事,一棵樹、一座小廟,構成民眾乘涼聚會話家常的生活空間。土地公不僅掌管農作收成,也保村落四境平安,從某個角度來說,土地公信仰是先民進入陌生環境開墾大自然的同時,為了抵抗未知災害,在心靈上尋求的庇護與寄託。所以土地公廟,可說是先民墾拓的信仰前沿,也是聚落歷史的活化石。


多位民間收藏家商借展出

擔任策展人的科博館展示組助理研究員黃旭指出,特展內容主要有二,一是土地公廟攝影,現任埔里基督教醫院外科醫師的郭隆仁多年來透過攝影紀錄台灣各地的土地公廟,表現了土地公廟與台灣鄉村地景之間的和諧與深遂,在台灣普遍都市化的今天,其作品彌足珍貴;二是各種不同材質與造型的土地公神像,則由科博館向多位民間收藏家商借展出,相當難得。展期至5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