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專題報導 產業文化 築巢贏家 生活時尚 中部嘻哈 綜合櫥窗
 


優美地
侍酒師
生態美
今古道
咖啡經
看電影
茶之道
名酒窖
宅配通
主題遊
新店家
特別企劃
好滋味
真金店
目前位置  >  首頁 > 中部嘻哈
 .福隆、礁溪泡湯火車一日遊
 .「和、敬、清、寂」日本茶道
 .103年日本柳田町人氣關東煮落腳台中
 .健康吃豬肉
 .觀世音菩薩賜予的「鐵觀音」
 .法國大導演盧貝松搶救地球
 .三義舊山線沿線樂活遊(下)

   上一頁  共 ( 1010 ) 筆 / 第 ( 118 ) 頁 / 共  ( 120 ) 頁  下一頁    

國人引頸企盼許久的貓熊團團、圓圓,終於去年12月23日從中國四川來到台灣,入住台北市立動物園;經過一個月的檢疫期,在今年農曆春節和大家見面。台灣貓熊熱方興未艾,中部民眾想要了解貓熊生態,可以透過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的網站,先上網一窺究竟,認識有關熊貓的知識。

■文.圖/葉志雲

科博館展示組副研究員楊中信博士表示,科博館曾於91年7月2日到92年1月1日舉辦過《貓熊特展》,從貓熊的分類歸屬到貓熊的一生、貓熊的生活、引起貓熊瀕臨絕種的因素、保護措施等內容,透過可操作或互動式的展示設計與面板及陳列形式,讓社會大眾認識世界動物的珍寶─貓熊。

楊中信博士指出,貓熊是家喻戶曉、人見人愛的明星動物,科博館除了舉辦貓熊生態的展覽外,也在網路上製作了「認識貓熊」單元,有兒童版及大人版兩種內容,幫助大小朋友一起來了解貓熊的生態。有興趣的民眾可以上科博館網站,點選展示/特展回顧,再查詢貓熊或熊貓,即可掌握詳盡的內容,目前上網人數已超過2萬3千多個人次。

根據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與四川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的資料指出,貓熊在地球上出現已有300多萬年,2千多年前的中國古籍也多有記載。牠的名稱到底是熊貓?還是貓熊?近代最初訂名貓熊,意思是牠的臉型似貓,體型又像熊,在一次博物館的展覽中標題橫書「貓熊」,觀眾習慣直書從右到左認讀,就唸成熊貓,從此以訛傳訛,久而久之就習慣叫熊貓;後來有人想正名改為原來的稱呼,但牠已是家喻戶曉的明星動物,若再改正過來,反而不順口,就聽其自然不再改了。但台灣的民眾還是習慣叫「貓熊」。

 ★形態特徵

貓熊站立起來約有160到180公分,跟人類一般高;約重80到125公斤;年齡同為4歲半的團團、圓圓體重分別為112、114公斤。至於特徵,團團臉型稍窄、黑眼圈窄長,耳朵形狀像炒菜的鏟子;圓圓臉型稍圓、黑眼圈較圓、眼斑下方也較突出,耳朵形狀像飯匙。

  ★生境

貓熊棲息於海拔1400到3600公尺的中山至亞高山的竹林,如1500至1800公尺的方竹、筇竹、霸竹、巴山箭竹和剛竹;1800至2500公尺的大箭竹和冷箭竹;2500至3600公尺的冷箭竹和華西箭竹等。都是貓熊棲宿和覓食的主要場所。 

  ★食竹的部位 

貓熊吃竹子的種類、部位、質量等有一定的規率,隨著季節、竹子鬱閉度、水分含量與營養成份的差異,吃竹子的部位也跟著不同。春、夏季吃竹筍,秋季吃新枝、新葉,冬季吃竹莖。

 ★食量與消化

貓熊體內保留了食肉類動物短而簡單的消化道,長度只有體長的4至6倍,胃簡單而膨大,胃中沒有消化纖維的微生物,沒有盲腸,食物經過消化道時間很短,所以採取多吃快吃的對策。 

  ★排便

貓熊每天要花12至14小時取食,日食竹筍常達40公斤,5個小時即可排出,排便150團;如食竹竿日需約17公斤,10小時排出,排便120團;或食竹梢和竹葉約10至14公斤,14個小時左右排出,約120團。  

  ★營養與活動範圍

竹子的營養與能量價值均低,貓熊對竹子的消化率只有21%。貓熊體型看似甚圓胖,但體內脂肪累積很少,因而採取食量大,少活動,多休息的策略。每年的活動範圍,雄性約為6、7平方公里,雌性約4、5平方公里。每天的作息時間,約54.9%用於嚼食,43%用於休息,2.1%用於遊玩或其他活動。 

  ★壽命

依據動物園圈養記錄,在人工飼養條件下,有長達38歲的記錄,野外生活的壽命,約可達20幾歲。

  ★生活習性

貓熊通常單獨活動,過獨居的生活,生性嗜水,常到溪流飲水,具有涉水和泅渡的能力;不懼寒濕,怕熱,從不冬眠;能攀高樹,在樹枝上睡覺或避敵;很少主動攻擊其他動物或人;晝夜兼行性的動物,每日活動有一定的規律,通常凌晨3至6點、下午4至8點是兩次活動高期,上午8至12點和晚上11點至凌晨2點為活動低谷期。  

 

  ★聲音

貓熊一般不發聲,只在求偶期或族群內部個體間相遇時才發出聲音。發聲的變化表明個體間相遇的情緒。在不同的發情期,會在地面或樹上發出不同的叫聲,以引起異性的注意。發情高潮期以咩叫聲或似鳥鳴聲來傳情。 

  ★繁殖

性成熟:雌性一般5.5至6.5歲,雄性6.5至7.5歲。發情期:成體不一定年年發情,發情期約3星期,高潮期只有3至5天,過了高潮期就不易受孕。交尾期與生殖期:幾乎沒有固定的季節,但一般多在春季交尾,秋季生產。交配方式:常採用爬跨式,也有用擁抱式。妊娠期:87至163天。推測受精卵在子宮游離時間約30至120天,延遲著床,使懷孕期長短不一,但幼仔發育期是一樣的。產仔地:巢一般在古老樹洞或岩石洞穴中;在洞穴中稍加鋪墊即為育嬰場所。產仔數:2年或3年1胎,每胎1或2仔,生下幼仔若死亡,第二年會再發情。 

  ★育幼

新生幼仔重約85至140克,只有母體的千分之一重。剛出生的幼仔,身體裸露光亮呈肉紅色,除吃奶外,閉著眼,會發聲叫,很少爬動。7天時眼圈、耳朵和肩部黑色毛顯現。44天後睜眼,4個月能走幾步,但很快學會走路和爬樹,且常在樹上睡覺和玩耍。6個月愛活動,開始吃竹葉,15個月才斷奶,但仍與母體在一起。1歲半離開母體過獨立生活。   

  ★野生種群的數量

依據中國科學家的估計,目前貓熊野生種群的數量約在1000到1500隻之間,同時被隔離成25個小種群,其中2/3以上的小族群數量不超過50隻。這種情形在小族群內近親交配繁殖已不可避免。  

  ★近親交配

後果將是遺傳效應有害基因的純合,使個體對環境適應能力降低,生殖力和生活力退化,物種衰弱,承受不了外在的環境壓力,終究會逐漸趨向滅絕之途。    

 ★原地保護

大陸為避免貓熊滅絕,在棲地設立保護區,減少棲地內的各種活動,並在各保護區之間建立走廊帶,促進各族群交流,交換遺傳基因,增進健康種群數量。整個保護面積18000平方公里,涵蓋川、陜、甘三省34縣,並建立27個保護區,17個交流走廊帶和32處棲地管理站。

 ★人工繁殖

近年來,飼養在動物園和繁殖場的貓熊,在繁殖研究上有突破性成功。1963年北京動物園首次在自然交配下產仔,1978年該園用人工授精法成功產下幼仔;1980年成都動物園使用冷凍精液人工授精產仔成功。此後成都繁育研究基地、上海、重慶、福州、日本、墨西哥、西班牙等地動物園在配種方式,除了自然交配外

,大多配合鮮精輸入或凍精輸入的人工輸精,以增加成功的案例。人工繁殖的成功,增加產雙胞胎的機率,不僅讓動物園的需求不必再到野外捕捉,更希望成功的個體,有朝一日能野放,協助野生種群的數量能夠健康地增多。    

  ★外交禮物

1950至1980年代,中國政府先後以國禮和友誼使者,送給友邦蘇聯、朝鮮、美國、日本、法國、英國、墨西哥、西班牙和德國等23隻大熊貓。



手繪熱縮片飾物「團團.圓圓」栩栩如生

中國貓熊團團、圓圓登台後,帶來無限商機,坊間以團團、圓圓貓熊為造型的商品,諸如玩偶、飾品、蛋糕等紛紛出爐,網路的貓熊商品一樣熱賣。這股貓熊購物熱潮,勢必隨著團團、圓圓在台北市立動物園公開亮相後,達到另一波高峰。

7年級的手繪飾品設計師梁梁,把握住這股商機,設計系列的貓熊吊飾、耳環、項鍊、胸針等流行飾品,在台中市逢甲夜市「魔法扉格」格子店、老虎城3F等門市展售,同時po上網拍賣,反應都很熱烈,尤其團團、圓圓成對的飾品,更是供不應求。

梁梁表示,知道大陸要送團團、圓圓過來時,就開始構想著要製作貓熊的商品,一開始先推出貓熊的耳環,結合了現在最夯的棒球,很多客人看到都說很可愛,後來陸續推出別針和一對的吊飾,吊飾分Q版和真實版的一公一母 ,都是象徵團團圓圓。

留學美國西雅圖藝術學院的梁梁,學的是多媒體及平面設計,回來後在大甲開設艾菲畫室,教小朋友電腦動畫;有一次以熱縮片繪畫家裡的小狗送給在美國讀書的弟弟當禮物,順便po上網測試市場反應,沒想到逼真程度酷似照片的熱縮片,大受歡迎,促使她走上手繪飾品設計之路。

梁梁表示,國內還沒有人販售熱縮片飾物,主要是完全靠手繪,除了設計創意外,還必須有素描底子,她是以色鉛筆在熱縮片兩面繪畫,然後送進烤箱烘乾,但熱縮片遇熱會縮小三分之一,尺寸的掌握也要非常精準。

梁梁說,手繪飾品顧名思義當然就是手畫的囉,所以量沒辦法做多,每天產量有限,卻也是獨創的特色之一。每片圖案都是一筆一筆手繪畫上的,雙面cover了日本進口膠,以保護圖案,保證絕對不掉色、不掉鑽,每片圖案都像是小小的藝術品。只是製作要經過多道手續.非常耗時,這也是為什麼買家喜歡買手繪飾品的原因,相信收到的人更能感受到這份小禮物的溫暖與感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