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專題報導 產業文化 築巢贏家 生活時尚 中部嘻哈 綜合櫥窗
 


蔬果鮮
宗教巡禮
思想起
華人科學攝影展
水果王
山林記
新方案
人物誌
職場加油站
文教特報
藝術投資
文化產業
中時會客室
藝文前線
地方創意
目前位置  >  首頁 > 產業文化
 .工藝家戴國隆削竹製作功夫筆
 .新食尚藝術的創意推手 「禾雅堂」Stanley
 .台灣小子凌子達 在上海灘建築界闖出名號
 .白滄沂的天雕藝術 造物者的知音
 .台中教育大學美術系教授 莊明中《自然的印象》油畫創作展
 .旅法藝術家楊登雄五月返台發表《神遊》個展
 .書法大師杜忠誥 《符號•氣韻•游戲—60書法展》

   上一頁  共 ( 414 ) 筆 / 第 ( 47 ) 頁 / 共  ( 50 ) 頁  下一頁    
苗家的衣服會說故事!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推出《穿在身上的史詩》苗族服飾特展,秀出多年館藏珍貴的苗族衣飾,帶領觀眾走進中國貴州的層巒翠谷山中,一窺苗家文化的神秘面紗。這項展覽到98年2月底結束。

■文.圖/葉志雲

 

科博館人類學組主任何傳坤博士指出,中國境內的苗族人口約有800萬,居住地主要都在貴州,多數又集中在黔之東南;由於苗族生活環境多為峰巒與峽谷,支系繁複,早在明清就有「百苗」之說,也因此發展出支系眾多的服飾工藝,爭奇鬥艷,且圖案紋樣紛繁多樣,極具特色,不論花紋、樣式與製作技法,都大相逕庭,成為區別苗族支系的一項標誌。當地人只要看見服飾,就可以知道屬於哪個支系?居住地在何處?



苗族被視為世界染織文化的起源之一

何傳坤表示,貴州東南的苗族支系複雜,各支系的服飾又以居住地命名,豐富多樣,最能體現苗族歷史文化的成熟與極致;這項苗族服飾特展,主要就是展出科博館典藏的黔東南苗族珍貴衣飾,展品非常有看頭。

何傳坤說,這次特展特別挑選苗族30個支系的經典服飾,透過精美藏品和豐富展示,帶領觀眾認識苗族服飾各種傳統的織、染、繡手工技藝和代表作品,以及銀飾、童衣、童玩和年節習俗等,不但華美繽紛,更是充滿神話的意蘊,令人驚豔著迷。

何傳坤指出,苗族服飾以刺繡、蠟染、紡織等多種傳統手工技術製作而成,工法繁複,外型美觀,不但是苗人特有的文化資產,更被視為世界染織文化的起源之一。幾千年來,歷經歲月的洗禮,受到外界不同程度的影響,也產生與傳統略微不同的風貌。然而,苗族服飾儘管有多變造型,婦女較典型的裝束仍是短上衣、百褶裙;男裝為大襟短衣,襟向右開,顏色多為藍、黑兩色。至於服飾衣料則以麻織土布為主,裙子以白色、青色居多,服飾的用料、顏色、款式、刺繡等方面,都極具民族風格。

花帶是苗族男女青年戀愛的聯繫紐帶

苗族服飾的織錦技法又稱「夾織」,色彩分為素錦與花錦兩種,常用在背兒帶、頭帕等,材料與工法可說變化多端。透過不同性質的棉與麻互為經緯線,成品觸感較為細膩,再藉由織布機上經與緯的交錯變化,織就出各種漂亮的花紋與圖案。此外,苗家女孩通常從7、8歲開始學習織花帶,到15、6歲技巧逐漸純熟,花帶不僅是裝飾品,也是苗族男女青年戀愛的聯繫紐帶。

在染布技法方面,苗族服飾可分為紮染、印染和蠟染,圖案千變萬化。以革家苗族為例,其服飾構圖以幾何形及自然紋樣為主,多取自陽光、水波、花果、蝙蝠、藤條、魚鳥等題材,加以誇張變形後入圖,且圖案對稱,線條流暢,圖形常以物套物、物連物的方式表現,連空隙處都有上述物像的形態,疏密相間,韻味古雅。

除了織染技法外,苗族服飾在繡法上的變化更是令人目不暇給,從刺繡、皺繡、堆繡、破線繡、錫繡、辮繡、打子繡、平繡、十字繡、纏繡到鎖邊繡等各種表現,真可謂巧奪天工,令人驚歎。另外,華麗繽紛的配飾,也是苗族的衣飾文化特色,其中又以穿戴於頭、頸、胸及手等部位的銀飾最具特色。對苗人來說,銀飾不但可以避邪,帶來吉祥幸福,同時也是財富的象徵,也可以作為定情之物,因此通常搭配盛裝。苗族對祖先的崇拜與自然神、圖騰崇拜,是銀飾的主要造型與紋樣,最常見的有蝴蝶、水牛、銀燕雀、龍鳳紋和幾何紋等,各有其神話傳說背景,且紋樣細膩,組合繁複。



苗族童玩「泥哨」

特展一隅,還有吸引觀眾和小朋友目光的苗族童玩「泥哨」。泥哨是以黃泥為基本材料,手工搓捏成形,再以木屑鍛燒、上色釉等多道工序製作而成,題材相當廣泛,包括飛鳥走獸、蝶蟲蛙魚等,最著名的是中國民間傳統的12生肖圖案;泥哨下部均留有一個吹氣孔和一個回氣孔,能吹出清脆悅耳的哨音,很具地方民族色彩與收藏價值。而由國立台灣工藝研究所提供的傳統紡紗機、織布機和織帶機等,也是難得一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