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專題報導 產業文化 築巢贏家 生活時尚 中部嘻哈 綜合櫥窗
 


蔬果鮮
宗教巡禮
思想起
華人科學攝影展
水果王
山林記
新方案
人物誌
職場加油站
文教特報
藝術投資
文化產業
中時會客室
藝文前線
地方創意
目前位置  >  首頁 > 產業文化
 .《掌中芭蕾》現代舞與布袋戲交會
 .絢麗多彩《十相自在》西藏唐卡特展
 .軍警公教最近的跳板「志光」
 .用心創新的台中火車站站長蘇鎮霖
 .女畫家張秀燕《膠彩墨情》創作展
 .以彩筆關注台灣環境生態葉竹盛國美館開展
 .臺灣第一椪、好康等您碰

   上一頁  共 ( 414 ) 筆 / 第 ( 52 ) 頁 / 共  ( 60 ) 頁  下一頁    
畫家葉竹盛以彩筆關注台灣環境生態,近年來積極透過展覽呼籲國人珍視地球環境資源,6月才結束在台中市由鉅藝術中心的《變遷與共生》畫展,10月25日又應邀到台中國立台灣美術館舉行個展,展期到12月15日。

■文.圖/葉志雲

葉竹盛為國立藝專科班出身,以紮實的素描基礎聞名,三十多年前,台灣藝壇以印象派畫風為主流,他卻勇於背對潮流,追求突破表象的藝術表現,遠赴西班牙馬德里皇家藝術學院深造,學成歸國後,影響不少藝術後輩走向抽象表現之路。



反映台灣80年代解嚴後的人文觀想

葉竹盛1977年自西班牙馬德里最高藝術學院畢業,迄今為止,油畫創作超過30年。除在國立台北藝術大學任教外,先後舉辦個展及參加聯展10餘次,多次在台北市立美術館、台北國立歷史博物館展出,並於1987、1989年連續受邀參加漢城國立現代美術館《中國當代繪畫展》展出;2008年9月則在中國上海國際藝術博覽會展出,為台灣當代藝術代表性畫家。

  葉竹盛的作品反映台灣80年代解嚴後的人文觀想,擅長以半具象和抽象繪畫表現環境感受和內心思惟,創作軌跡相當明確,例如:1985年〈抽象.物項〉、〈秩序.非秩序〉,1991年〈逃避與批判〉、〈形上與物性〉,1992年〈環境與生態〉、〈花.蟬系列〉,2004年〈海洋.生態〉系列,以及2007年最新創作〈種子〉系列等,都是他各個時期代表作品。

其中〈海洋.生態〉反映出90年代的環境議題,最近的〈種子〉系列則以2、300號巨幅畫作表達新生命正要迸裂開來的壯觀景象,張力十足,極具震撼力,彷彿可以從中聽到作者的詠歎聲,呼籲世人珍視地球環境資源的用心,令人感動。

葉竹盛自1992年〈環境與生態〉、〈花.蟬系列〉之後的藝術探索,漸趨成熟且自信,從物象的生命感觸到心象的精神體悟,相當引人注目,尤其是他近期的〈種子〉系列作品,更呈現了他融合東西方文化新人文主義的禪境特質,被稱為「葉竹盛的生態空間詩學」。



省思未來要如何與環境共存共生


葉竹盛說,種子是生命的象徵,在自然循環中,它與人、動物一樣,往往自己無法抉擇,被風吹到哪裡就在那個地方落地生根,完全無法掌控自己的命運。他藉著種子反映人生存的環境,深有所悟地說:「自然環境就是這樣子,大家都應該省思未來要如何與環境共存共生。」

葉竹盛從西班牙回來後,對於台灣的自然環境因快速開發而遭到嚴重的破壞,導致土石流災害不斷發生,相當痛心,為此透過藝術創作控訴人為破壞,抒發內心的吶喊。

葉竹盛在西班牙待了6年,他說:「在西班牙看到的城市建設與色彩,讓人就很舒服,但回來台灣後,看到的盡是水泥叢林取代了綠油油的環境,與出國前的反差非常大。」從此他以木頭、稻草、泥土、廢紙等自然媒材創作,批判環保不力,像1984年的〈樹枝、焚〉、1985年的〈抽象、物象〉及〈秩序與非秩序〉等。

葉竹盛不諱言,經過這麼多年來的沈澱省思,他對一向關心的環保議題逐漸由一味批判轉向多點包容的關懷,像〈種子系列〉就比較能以接納的心情面對既存的現象;使用的媒材也變成油畫與壓克力,但用色仍偏重與大地土壤接近的暗色調。

綜觀葉竹盛的作品內容,主要依據他個人在國內外多年生活的體驗與觀察經驗,從世間的人事地物的離合變易現象中,發現其間潛藏的無數神祕互動關係,而歸結出〈秩序、非秩序〉的創作主題。他將各種要素間彼此密切互動所產生的調諧現象,稱之為「秩序」,如四季的變化、地心引力、日升月落等自然秩序,而「非秩序」則是指其中的疏離現象,如人事、自然界的各種轉變。



將藝術感受提升到形上哲學的層次

葉竹盛的繪畫形式,可說是新表現繪畫的引用,延續現代主義以來表現主義繪畫的特色,運用色彩、筆觸和肌理抒發內心的感受,針對種子、花卉、果實等生命物件,積極投射個人的情感和聯想,表現體認生命的所得。

至於抽象技法的轉用,則是擷取西方抽象表現主義的技法,以自動性筆觸、色彩滴流、材料質感表現潛在意識,完成精神狀態的流露,並試圖超越物相描寫的視覺欣賞,將藝術感受提升到形上哲學的層次,極為可觀。